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lcc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不仅有较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术语,而且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目前高校中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做的一些尝试。重点关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245-02
  1.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社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这导致了社会对网络人才需求的增加。而且由于计算机网络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通过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又产生了很多新的交叉学科[1],因此大部分高校中的很多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对于本科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它还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如何开设好这一门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重点。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学内容枯燥。计算机网络的理论性很强,很多老师在授课时,完全按照课本,生硬的讲解教材内容,缺少对教材内容的延伸,不能以形象的方式来解释教材中的各种协议,使学生难以理解网络中那些抽象的学习内容,进而对学习网络产生抵触情绪。其次,教学方法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为主。由于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较多,老师们上课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详细分析其工作原理,深奥的理论原理讲解枯燥乏味,学生理解比较困难,这种灌输式的重理论讲解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再次,实践课与理论课分离。在实践课中,学生只是机械地照搬教师的实验内容,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知识的相互促进作用。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怎样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动手实践能力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呢?这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2.教学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越来越趋于信息化,作为教师来说,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来整合课程,即将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应用到课程中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新的知识,新的术语不断出现,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核心支撑点,在计算机网络中那就是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1]。现在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也都是以网络体系的层次结构和网络协议为核心,辅以新技术和新知识而成书。教师在讲授网络课程时为了防止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学生难以接受,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应该提前备课,要同时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然后将这三者进行融合。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多个专业技术角度,技术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等方面,给学生介绍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内驱力,会促使学习更有效率。
  其次,在理论知识讲解时,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同学们先思考,比如在讲解VLAN时,我们可以先抛出问题:如果没有VLAN,跨广播域的用户如何通信,同广播域的用户如何隔离?有了VLAN有什么好处,VLAN的802.1Q协议有什么优点,有没有什么可改进之处,等等。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自发求知的基础上再去引导学生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学生如果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辅以实验,会更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模拟器,比如cisco packet tracer等,将实验引进课堂,结合实际的实验案例再去理解协议会有更好的效果。当然,这里的实验仅仅是为了辅助理论的讲解和学习,可以是教师演示,但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实践操作。
  网络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在实验课的设计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实施个性化培养,将本专业必须掌握的技能设定为必修实验,对于技能拓展性实验设为选做实验,供学生自由选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3]。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让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进一步,更可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对学习网络的兴趣,对以后的就业也有支撑意义。
  3.教学方法
  为了增加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兴趣,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适当的引入实验,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反映相关原理的工作过程,达到实验验证理论,理论促进实验,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另外,在学完一定的理论后,可以开设独立的实验课。这些实验课与课堂上引入的以验证理论来引导学生理解协议的验证性实验不同,大多是设计性的综合性实验,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的平台,在教学中运用课堂教学和MOOC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推荐精品课程给学生,与课堂知识形成互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同时可自己搭建学习平台,发布精品学习资讯,布置作业,给学生答疑等,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4][5]。
  再次,在课堂授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采用问答式,小组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考核方法
  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大都是期末笔试,但是这难以考察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会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实践操作。而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我们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综合性和过程性,将平时的作业、实验实践成果、课堂发言和表现、是否参加网络相关竞赛等纳入考核范围,激发学生平时的学习热情,而不是通过考前突击来应付考试。在课程开始之前就与学生规约好考核的方式,比如期末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上面说的各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所占比例。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考核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将功夫花在平时,重视平时的知识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5.结束语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升了教学效果。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了知识面也拓宽了视野,对以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有很大的帮助。新的多元化考核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措施,大大提升了同学们对计算机网络知识學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应用网络相关知识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功宜,张建忠,徐敬东,吴英.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1):14-15
  [2]唐登平,凌兴宏,魏慧.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9(1):74-75
  [3]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
  [4]朱杰,李莹等.计算机网络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9(04)
  [5]冯玉婷,史君华.基于SPOC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9(04).
  作者简介:
  李双梅(1982-),女,汉族,湖北潜江人,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和人工智能。
其他文献
【摘要】现如今的大学教育随着人数的扩招已经步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但考核方式依然过于单一,缺乏相应的反馈机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不明显,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课为例,改变考核方式,使学生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试改革 能力提升  【基金项目】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改项目:加强课堂过程化考核,优化最终考试方式改革——以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课为例(JGYB20
期刊
【摘要】基于提高护士核心能力,尝试在护理班级管理中融入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根据因材施教的管理理念,依据护生具体情况选择跟护理专业相关的引导方式,合理进行班级规划及建设。  【关键词】核心能力 班级管理 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230-01  护士的核心能力作为一种职业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名护士能否胜任工作、业绩表现和进行
期刊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室,合唱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也能使人们感到身心愉悦,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了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音乐合唱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227-01  一、小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应用Miller金字塔原理模拟教学分层应用模式的影响。方法:从本院于2015年9月~2018年9月接收的众多妇产科实习生中随机选择80名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并将其按教学方案的不同分别分为相对应的两组进行区别教学(一般组: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Miller金字塔原理的模拟教学分层应用模式)。而后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综合考试成绩。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的综合学习成绩明显优于一
期刊
【摘要】在中职学校中,选择电工维修专业技能教育的学生较多,这种技能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一般以男同学为主。中职学校在进行电工维修技能教学时,需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才能与时代接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行更好的教学模式。但是,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在进行电工维修教学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整体水平也参差不齐,不利于学生学习和今后发展,也不符合职业技能要求。本文就中职电工维修技能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视角,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音乐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为适应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有限的学时内,保证《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质量,本文针对理论力学的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内容,分别提出如何将高等数学知识应用在理论力学的教学中,确保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本课程。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 理论力学 高等数学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
期刊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先教后学”转为“先学后教”,学生利用教学视频“先学”,教师采用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后教”。作为团队负责人参与的大创项目竞赛中,基于学生视角对沈阳市高校翻转课堂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总结出相关结论和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当前高校教学情况给出建议,以期为沈阳市高校提升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 应用效果 学生视角  【基
期刊
【摘要】当前妇产科理论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还存在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妇产科理论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中,开展妇产科理论教学时,必须积极的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全新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妇产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此,本文就妇产科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进行分析。  【关键词】妇产科 理论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R2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必须思考和探讨的课题。《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教学强调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优化考核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232-01  《社会保障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