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先贤厚泽 育儒韵学子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确立“儒韵”为裕源小学教育主题之后,裕源小学形成儒韵教育理念和系统,传承国学经典,彰显办学特色。构建儒韵教育的识别系统;以儒家文化的精髓,规范学生行为,创新德育形式;经典诵读引领,传承传统活动,丰富儒韵教育的课程建设体系;与艺术体育结合,深化儒韵教育的内涵。裕源小学通过多种方式对“润先贤厚泽,育儒韵学子”的办学理念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儒韵教育;国学经典;德育形式;课程建设体系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每天清晨,裕源小学都传出悦耳的诵读声,这已经成为学校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中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更是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时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谈谈裕源小学近年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构建儒韵教育的识别系统
  1. 以“润先贤厚泽,育儒韵学子”为办学理念
  确立“儒韵”为学校教育主题词,以中华传统文化浸润孩子们的美好心灵,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了“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儒韵教育的办学方向,把诵读和践行作为有效的途径,让学生从小树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思想。
  2. 以孔子文化为主题,营造高雅儒韵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广场上矗立的孔子像及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思想文化,“孔子行教”和对“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诠释,不仅营造了浓重的孔子文化校园氛围,更让广大师生对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
  教学楼的国学馆,也是学校的书法室,馆里有大量的传统文化经典名作,各种孔子文化元素随处可见;现正计划建设儒家文化长廊,在教师、学生使用的印有孔子标准像和儒家从教、治学名句的教案本、听课本、作业本,进行班级儒韵文化建设,由学生自己选用儒家名言警句、进行布置主题板报。
  二、以儒家文化的精髓,规范学生行为,创新德育形式
  学校的国家级德育课题《国学经典教育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的研究,把“国学”教育与学校德育、行为养成教育紧密结合,本学年编制了《勒流裕源小学学生文明礼仪规范》,从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网络礼仪等方面规范学生的文明礼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次要求各年级诵读不同的经典内容,如一年级诵读《弟子规》,二年级《三字经》等,各年级在诵读的基础上,要求找到德育的践行点,并以演讲、小品、话剧、活动的形式进行展示。既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锻炼提高的舞台,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例如评选“孝顺的好孩子”,学校要求学生回家给父母捶背、按摩、洗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周家长签字证明落实情况。
  同时以传统节日教育为依托,把儒家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全面培养温、良、恭、俭、让的儒韵学生。还开展了“中秋话团圆”灯笼设计,创意月饼比赛,“知中秋,话传统”经典诗文分享会,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重阳节,“向国旗敬礼”系列活动,清明节“寻根问祖”主题教育活动等,弘扬了传统文化,传承了中华文明。
  三、经典诵读引领,传承传统活动,丰富儒韵教育的课程建设体系
  1. 诵读经典,开启学生智慧
  小学阶段是人记忆力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有意识地让孩子多诵读一些经典,然后在以后的成長中慢慢地体悟,会让学生终生受用无穷。学校通过三条途径,激发诵读兴趣。一听,即听广播,开设“红领巾经典小广播”,由学生主持、播音,其内容有经典朗诵、赏析以及有关经典的趣闻轶事等;二抄,让学生做经典卡、办手抄报、制经典集;三赛,进行经典诵读方面的竞赛,以竞赛促使学生扩大经典的诵读量。通过活动来检测学生诵读方面的效果,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
  2. 通过系列活动,传承儒家文化精髓,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民族情怀
  如纪念孔子诞辰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先贤孔子,既是我国的万世师表,也是世界文化名人,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如一年级新生的开笔礼,通过“自正衣冠”、“朱砂启智”、“开笔启蒙”、“茶敬亲师”等一系列庄重的仪式,寄寓让孩子们勤学习、懂礼仪,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又如通过歌颂吟唱,经典展示活动,即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锻炼提高的舞台,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3. 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打造儒韵教育的课程建设体系
  儒韵教育必须体现在学校的育人行为中,体现在育人的课程建设中,而学校的儒韵教育本身又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吸收的营养,因而课程建设就是一个关键。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国学经典的整合,打造德育课程。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凿壁借光》、《孟母三迁》等传统文化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整合。《品德与社会》中教学的“狼来了”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孔子核心思想中“信”的内涵;语文与经典诵读相结合,紧密结合课堂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把古老的经典演绎成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活性画面,如拍手诵读、画面跟读、器械配读、情景在线等。在课堂教学中,不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经典故事演讲、经典美文朗诵等备受孩子喜爱的学习方式开展得有声有色。二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建设“中华武术”、“葫芦丝”、“经典诵读”、“英语自然拼读”等校本课程建设。现已初步建设好“葫芦丝”及“英语自然拼读”校本课程教材,正在计划建设“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低年级开设内容为《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任务是:诵唱中华传统美德童谣、儿歌、启蒙读物,以国学启蒙,立身养性;中年级开设内容为《笠翁对韵》、《千字文》、《宋词》,任务是:诵唱古诗经典、对词吟诗,谈古论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高年级开设内容为《论语》、《大学》,任务是:诵唱经典古诗文,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从而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教材,理解诗人,感悟诗情,陶冶心灵,升华情感,达到提炼古诗精华,塑造健全人格的教学目的。
  4. 探索互联网 教育环境下的智慧课堂教学
  利用“人人通”丰富的网络资源及教师制作的微课,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终端,不受时空限制地自主、个性化学习。学校现正在平板实验班(四年2班)进行试验探索阶段,目前进展良好,学生已熟练操作移动终端,并能随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和练习,兴趣很浓,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师正在逐步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四、与艺术体育结合,深化儒韵教育的内涵
  读书养儒韵之气,艺体炼儒韵之神。学校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通过社团建设发展学生个体,每天上午七点半到八点半,及每周四下午为社团活动时间,学校设立了“经典诵读”、“葫芦丝”、“书法”、“武术”、“篮球”、“足球”“舞蹈”及“儒韵文学社”等20个社团,让学生自由选择社团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校园生活。学校“经典诵读”社团表现突出,多次承担对外开放展示活动的表演项目,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突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生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时有发生,提高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迫在眉睫。文章分析了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特点,根据特点阐述了提高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措施,并就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心理承受能力;挫折;心理素质;引导  自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至今已超过三十年了,很多第一代独生子女已为人父母,并产下第二代独生子女。目
【摘 要】“研学”是一种行动,这种行动的载体是学生,而学生则通过“研学案”这一媒介引领“研学”活动。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字量及读写能力发展不平衡,要使他们能够根据“研学案”独立学习,显然不太现实,同时,大部分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不可能是自觉行为,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笔者认为,媒介是多样的,活动才是重点,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材料和可探索的学习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课堂上显现。 
【摘 要】练习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之一。上好练习课对于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理解数学思维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大有益处。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笔者就自主建构小学数学课课堂教学模式浅谈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练习课;模式;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完成一堂优秀的数学课是十分常见的。但是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能够得到独立自主的发展
【摘 要】游戏是少年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创新设计的主题桌面游戏,既寓教于乐,又融合了主题教育,相得益彰。把创新桌面游戏融入品德学科,通过学习、玩乐、感悟、践行,把抽象生硬的德育规范要求,具象化为生动活泼、亲切可感与可视的具体形象内容和真实鲜活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小学生在参与这些游戏,得到快乐的同时,还能促进他们的表达能力、共情能力和团体合作意识的发展,从而使当今缺乏同伴交往的孩子的人际交往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即强调了“读”的重要性,只有坚持把“以读为本”的基本理念付诸于阅读实践,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仍有很多教师对朗读的认识不深,导致朗读指导不到位或走形式。本文就朗读中的演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效率;策略;演读  演读是一种深读课文、品味语言、体悟情
摘 要:新课改以来,广大数学教师不断用新观点、新理念积极地充实课堂教学,变换教学形式,公开课、观摩课变得精致超常,打磨雕琢得近乎完美无缺。但不少教师在看完热闹后回到常态教学中仍然是随心所欲,效率低下。针对此现象,笔者开始对“有效课堂”进行探索与思考,文章特撷取一些课堂常见的现象作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让数学课堂回归高效的常态。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常态课教学  一、去伪存真,灵动
【摘 要】特殊教育的实施情况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达和文明程度。在教学实践与学习中,教学思想也在不断的冲击中成长。从面对普通班级中“特殊学生”的彷徨和不知所措,再到机缘巧合中接触到“融合教育”这个教育理念,发现融合教育正是教师追求的一种教育效果,让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起点。融合教育是一块正在播种的试验田,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推进普通学校融合性教育的有力保障。融合教育给特殊孩子提供在普校学习的最佳条件。 
【摘 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识字教学生活化、阅读教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课堂教学;联系实际;生活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
【摘 要】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的手段,有利于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比较法与文言文教学的初探,以及比较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可知比较法不仅适用于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而且可引导学生感悟文言文的深层思想内涵。  【关键词】比较法;文言文教学  一、比较法与文言文教学之初探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思维与理解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思维上的一切。如果我们面前出现了某种新东西,
【摘 要】教学活动中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等多种网状的关系。而语文学习过程是一种体验过程,必须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才能让学生充分地体验。为了提升学生语言学习的效率,教师应引领学生在自读自悟活动中学会感悟,在师生交互活动中学会合作,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探究,在情境表演活动中学会表达。  【关键词】语文教学;体验活动;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