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的低效性越来越明显,只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变革教学方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应带学生积极的独立思考,培养他们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在问题的引导下充满兴趣的积极探究。本文主要研究了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运用,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数学;实践运用
  一、 引言
  高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此时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产生很多的问题。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师生交流的机会很少,学生的很多学习问题都不能得到解答,影响了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问题教学法的实践运用,启发学生思维,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 由旧引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时候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一些旧知识的良好铺垫,只有扎实地掌握这些已经学过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加容易地接受新知识内容。针对高中数学知识相互串联的这个特点,学生要做好在把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旧知识当做一个引子,提出一个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在思考后会产生新的疑问,此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解决。例如在讲解“幂函数”这个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以往的知识内容,提出问题:“请观察:y=x-1,y=x,y=x2这些函数有什么样的异同点呢?”学生在仔细观察和简单交流以后,很快就能发现这些函数的底数相同,只有指数不一样,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幂函数的概念,此时有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y=3x2是不是幂函数呢?”,最后通过再次细致分析定义得知幂函数是y=xa(a∈R),所以y=3x2不是幂函数。
  三、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思考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师生双方共同参加的,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中,配合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在学生深入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深度会逐渐提高,也就能更有能力解决各种数学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可以让他们针对题目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记录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最后教师进行点评,讲解新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排列组合”知识时,可以提出题目:“10双互不相同的鞋子混装在一只口袋里,从中随意取出4只,那么4只鞋中没有成双的方法有几种?”当学生解答出来以后继续追问:“如果4只鞋中至少有2只配对成1双,这样又有几种呢?”随着问题难度的逐渐加深,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化发展,在教师的循循引导之下,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四、 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提问
  高中生正处于兴趣爱好的拓展时期,此时他们如果对某项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地为之不断努力奋斗。学生只有对问题感兴趣,才会积极地分析和发现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运用学生熟知的内容设计问题,这样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进来,也就更加可能激发问题意识,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在进行解析几何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高中生都喜歡军事方面的内容,此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在相距1400米的A、B两哨所,听到炮弹爆炸声的时间相差3秒,已知声速是340米/秒,炮弹爆炸点在怎样的曲线上?并求出轨迹方程”,这样学生就会充满兴趣地运用双曲线知识进行解答。
  五、 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新型教学模式,有时学生面对不能解决的难点问题,在通过小组之间的共同条讨论过程中,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对于教师提出来的题目,小组之内每个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和观点,通过组内的辩证质疑,会让课堂教学更为高效,而且组与组之间也可以相互提问,从而群策群力,共同探讨解决。例如对于“解三角形”教学中,提出问题:“在△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长,已知a、b、c成等比数列,且a2-c2=ac-bc,求∠A的大小及bsinB/c的值”,学生通过小组内的探讨,运用等比数列、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更好地分步解答出问题,也能对三角恒等变换有个深刻的认识。
  六、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运用问题教学法,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敢于提问和质疑,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惠英.问题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08):58-59.
  [2]苏文祥.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学苑教育,2017(02):82-83.
  作者简介:
  曾强,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探究性操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主动地探索,寻找事物内部本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而促进数学学习。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阶段,他们对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往往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探究性的动手操作便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教学片断剖析为载体,对探究性操作的现状、实施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与反思。  关
在小孩子习惯形成的初级阶段,老师的言传身教很重要,老师要是个有爱和能包容孩子的人.
“班主任难当,尤其现在的班主任更难当.”这句经常被老师们挂在嘴边的话,道出了当今班主任工作的艰辛.现在的学生很难管,稍不顺他的心意就不高兴,甚至离家出走,弄得我们班主
教育是什么?也许答案无穷,但教育的本原只有一个:一切为了教人成人.杨家坪小学以“立字”为基点,以“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两翼,不断挖掘“立字立人”思想内涵,把“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蕴含偶然性艺术。所谓小说中的“不朽的东西”指的是爱情、艺术和生命,以及这些东西背后的美。这一切都与偶然性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源于偶然,并因
摘 要: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初中生形成热爱数学、自主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的品质和修养。毕竟只有初中生真正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更高,教学效果也更好。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依然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的数学思维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此,现本文就从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和具体的培养策略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为
本文介绍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批评这个“武器”,让学生能够听进去,不反感.让批评成为一门艺术.
随着全球化推进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电子政务的建设,本文通过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美国进行分析,试图找出美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一些
摘 要:长期以来,高中教育都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作为高中教育中的主要学科,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对高中阶段的整体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相关教学改革的推进,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师致力于打造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就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简要探究。  关键词:高中教育;数学教学;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
摘 要:对于小学教育来说,数学教学是其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数学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自身的算术能力,还能够帮助其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促进综合发展。但是由于当今多数教师对小学数学教育存在错误理念,进而使得数学教学中存在部分问题。因此,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教学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具有较强的活跃性,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