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wjdb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当前的大学生影响更甚,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文化消费的主力军。网络文化的盛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但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也有消极的作用,对大学的思想教育容易产生不利影响,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文化,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部分。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教育
  1.网络文化的特征
  网络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视野广阔性、内容多元化、情景虚拟性和文化功能渗透性。视野广阔性主要体现在互联网不仅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都纳入到网络之中,还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天文地理以及突发的各种信息都包括在内,具有海纳百川的特点。
  内容多元化指的是网络文化没有中心性,除了包含多种文化内容之外,还有信息传播的多样性,通过文字、图像、视频传播,方便受众从多方面了解信息。
  情景虚拟性指的是每个网民在网络上表现出来的自己和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并非一致,网络上表达的可以是虚拟的,是现实生活在网络上的反映,但不是真实的存在。
  文化功能渗透性是指网络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来选择对信息的获取,但同时网络文化也能间接地影响网络主体。这种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经过长时间渗透慢慢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
  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可以丰富大学的生活,方便大学生获取多方面知识,缓解心理压力,开阔视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各种思想观念充斥,对正在成长的大学生而言,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对于一些思想观念正确与否没有判断能力,早已沉淀的文化和观念容易在外来文化面前产生动摇,造成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混乱,有的失去了自我,而有的又存在着自我观念膨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由于网络文化的丰富性,一些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出现了一批“宅男”“宅女”,这类人心理成熟比正常人要晚,缺乏生活中的独立性,容易出现心理疾患。还有些青少年过度迷恋网络游戏,有的为了上网打游戏出现辍学甚至抢劫杀人的恶性行为,这都是网络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3.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对策
  网络具有多功能性,并且内容广泛,深受大学生喜爱,在今天的思想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努力克服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因为网络文化具有渗透性,因此在利用网络文化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应该从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进行。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自己先掌握网络知识,然后指导孩子正确地使用网络,让孩子利用网络文化来拓展知识面,不能因为出现了有网络问题的孩子就粗暴地杜绝孩子上网,这样常常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使后果更严重。家长在指导孩子上网时,要帮助孩子选择他们喜爱的内容,对一些低俗的、带有暴力并容易上瘾的游戏要进行约束。对孩子的上网时间也要规定,不能让他们将所有课余时间用在网上,鼓励孩子进行现实中的交流。
  在学校里,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能空洞地进行道德说教,应该利用网络文化,以现实生活的事例进行道德教育。学校应该要建立自己的校园网络,利用网络文化的影响力,以网络为平台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要丰富网络上的学习教育资源,建立一支精通网络技术的道德教育工作者队伍,要尽量利用网络的积极优势。
  在社会方面,要做到净化网络运行环境,一是要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这样便于学校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二是要建立一批适合学生使用的网站,把我国优秀的文化作为网络源泉,将中国传统特色文化知识向学生进行传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加强他们的个人修养,也可以让他们远离低俗文化,提高文化品位。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网络文化还要增加一些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网络文化,让学生的心理压力能得到正确缓解。对于一些品味不高的网站,国家应该要定时清理,净化网络环境,这样不仅对学生有利,也对所有网民有利。
  参考文献:
  [1]鞠晓天.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与调适[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13.
  [2]王 萍.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作者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风格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小学语文视角探讨了国内教师风格的现状,分析了这些教学风格存在的问题,并归纳和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风格;形成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3-17  作者简介:汤慧珍(1986—),女,江西省鄱阳县田畈街镇新桥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所谓教学风格,主要是
论述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力衰诊断中的表现和价值。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针对我院36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开展实验,将其编为B
摘 要: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采用相应的教学技巧,因材施教。笔者认为“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合低年级学生,毕竟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带给学生的吸引力要远远大于书本。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加入游戏的成分,让枯燥的问题有趣化,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本文主要从游戏和小学数学课程的关系入手,给出了将游戏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游戏;应用  鲁迅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最
目的:对X线平片和CT三维重建在外伤性髋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68例外伤性髋关节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予以X线平片
1概况今年上半年钨品出口12 658.7t,较上年同期的8 459.6t增加4 199.1t,增幅为49%;出口额10 419.2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7 745.8万美元增加2 673.4万美元,增幅为34.5%.
摘 要:时间管理倾向是指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及时间效能感构成。本文从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干预措施两方面对国内十余年来的研究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但人们并未因为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活品质提高得到悠闲度日的机会,相反,人们感到生活、工作节奏日渐加快,万事交织让人疲于应付。而掌握
摘 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主倾向性,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学习习惯;英语;培养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如何才能通过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学习习惯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及质量?应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