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初三政治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方法上强调要大力加强“活动课”教学环节,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三政治活动课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联系学生身边的变化,走访学生所熟悉的人和事,触及到“三个代表”“网络技术”“一国两制”“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信息,也显示出思想政治课的青春活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课形式,如运用采访调查、讨论、演讲、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
下面以活动课《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为例,谈谈我在活动课教学中的尝试及感悟体验。
一、教材地位
初三政治第三课第一节以基本国情、基本国策为学习重点,为学习本课第二节、第四课、第五课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条件,在全课全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全书的重点课,对学好后面的内容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活动课《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是对“我国资源和环境问题”内容的提升,旨在深化知识,培养能力,落实行动。
二、教学构思
环境问题是我国的具体国情之一,对于国情,学生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但将知识上升为能力不易,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更难。所以我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宁安市课堂教学模式总的指导思想“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求异创新”为指导,设计了本节活动课,教学中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校外,使课堂教学走向“大社会”,从而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创造性乐园。
三、活动准备及活动方式
学生准备:(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收集有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制成图表或漫画。(2)学生以村屯为单位,调查自己居住地的周边环境,观察存在哪些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3)学生围绕活动主题收集资料,查找素材,进行创作表演。
教学准备:准备歌碟《地球之歌》《一个真实的故事》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方式:课外准备——课内活动(以汇报交流、小组竞赛形式进行)。
四、活动流程
本节活动课的活动流程分四个部分即展示作品、发现问题→展现口才、合作交流→展示智慧、献计献策→展示成果、升华主题。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地球之歌》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歌片中的一幕幕画面感受环境的变化,师激情导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可今天人口的无限膨胀,人类无休止的索取和掠夺给地球留下了累累伤痕,假如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状况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我们将失去生存的空间,将不会再有共和国美好的明天。因此,我们必须——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多媒体显示)!今天,我们围绕“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为主题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超级擂台赛,老师把大家分成两队,绿队和黄队(赠予标志旗),绿色代表生机,大自然的颜色,黄色代表热烈,炎黄子孙的肤色,只要在座的队员大胆地参与、积极地合作,勇于创新,就会为本队赢得10分,累计得分最多的将是本擂台赛的冠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样创设情境,是为了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位学生,教学过程也应该是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导入,能从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学生,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现。
1. 活动一:展示作品,发现问题
由黄、绿两个队派代表将本队根据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资料制成的图表、漫画展示出来。绿队展示的漫画共10幅,图表3张;黄队展示的漫画14幅,图表3张。(资料略)
通过本环节的展示,重在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认清当前的人口、资料、环境形势。
2. 活动二:展现口才,合作交流
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到台前看图描述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本环节有十几人参加)采取师评、生生互评方式,体现了生生互动,使学生不仅将教材知识提升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而且增强了忧患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活动三:展示智慧,献计献策
本环节分三个板块,教师首先围绕“如何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让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出金点子。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要加强普法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有的说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有的认为国家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环保法律法规;还有的学生说应当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通过竞赛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增强了人人是环保小主人的使命感。教师因势利导:大家的点子都很多,个个是环保专家,确实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宁安农场植树模范孙俊福的照片及原国务院总理李鹏接见他的照片,并介绍他的事迹,用身边的环保先进典型事例来感染教育学生。中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所了解的环保先进事迹进行交流,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第一段为欣赏,第二段为师生同唱,并在歌曲结尾处读白:这位女孩以她的环保行动留下了一首生命的赞歌,她不仅拯救了丹顶鹤,而且以她的行动,实现了让天更蓝、水更绿的誓言,白云怎能不为她悄悄地落泪?通过播放歌曲及教师的读白,使本节活动课进入一个小小的高潮,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付诸于行动之中。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第三板块——“中学生如何做?”
4. 活动四:展示成果,升华主题
本环节也分为三部分:
(1)各队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们展示社会调查结果、竞赛结果如下:
黄队:砖厂占地、工厂排污、乱砍树木、垃圾成山、乱扔废电池、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居民生活用水浪费严重……
绿队:工厂废气、毁林开荒、河水污染、捕杀幼物、坟墓占地、使用含氟空调冰箱、乱吐泡泡糖、牲畜粪任意堆放……
展示调查结果后,教师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看哪组最有创意,使教材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2)小制作展示:
绿队展示的作品有:用布头做的小粘贴画,用瓜子壳粘贴成的飞鸟造型,用大米粒粘贴成的青春少女,用旧挂历做的时装、风铃等十几幅。
黄队展示的手工制作有:用饮料瓶子做的花篮、飞鸟、笔筒,用吸管编的小鹿,用旧棉花、旧毛线头做成的小花狗、小白猫,用注射用过的大小玻璃瓶制成的金字塔、轮船等。
通过展示作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求异创新能力,而且使学生们认识到有些废弃物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可用来点缀我们生活的环境。
(3)才艺展示:通过学生自己创编的情景剧《可怜的地球》的表演和配乐诗朗诵《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再次唤起学生们的忧患意识,升华了主题,也给他们创造了自我展示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通过本节活动课,不仅使学生更进一步认清了我国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自觉地深入到环保行动中,而且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外联动,既将学生饶有兴趣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融入“小课堂”当中,又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初三政治活动课的设置既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既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是适应中考改革的现实需要。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初三政治活动课的教学,既不能“教”学生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当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动员全体学生全程参与活动,面向全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活动课的教学实施必须转变学习方式,由过去的“被动式学习”“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活动课的教学实施必须注重活动过程的评价,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
以上只是本人在活动课教学实施中的一些尝试体与体会,今后在活动课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探究。
(宁安市石岩中学)
初三政治活动课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联系学生身边的变化,走访学生所熟悉的人和事,触及到“三个代表”“网络技术”“一国两制”“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信息,也显示出思想政治课的青春活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课形式,如运用采访调查、讨论、演讲、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
下面以活动课《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为例,谈谈我在活动课教学中的尝试及感悟体验。
一、教材地位
初三政治第三课第一节以基本国情、基本国策为学习重点,为学习本课第二节、第四课、第五课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条件,在全课全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全书的重点课,对学好后面的内容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活动课《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是对“我国资源和环境问题”内容的提升,旨在深化知识,培养能力,落实行动。
二、教学构思
环境问题是我国的具体国情之一,对于国情,学生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但将知识上升为能力不易,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更难。所以我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宁安市课堂教学模式总的指导思想“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求异创新”为指导,设计了本节活动课,教学中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校外,使课堂教学走向“大社会”,从而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创造性乐园。
三、活动准备及活动方式
学生准备:(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收集有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制成图表或漫画。(2)学生以村屯为单位,调查自己居住地的周边环境,观察存在哪些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3)学生围绕活动主题收集资料,查找素材,进行创作表演。
教学准备:准备歌碟《地球之歌》《一个真实的故事》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方式:课外准备——课内活动(以汇报交流、小组竞赛形式进行)。
四、活动流程
本节活动课的活动流程分四个部分即展示作品、发现问题→展现口才、合作交流→展示智慧、献计献策→展示成果、升华主题。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地球之歌》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歌片中的一幕幕画面感受环境的变化,师激情导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可今天人口的无限膨胀,人类无休止的索取和掠夺给地球留下了累累伤痕,假如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状况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我们将失去生存的空间,将不会再有共和国美好的明天。因此,我们必须——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多媒体显示)!今天,我们围绕“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为主题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超级擂台赛,老师把大家分成两队,绿队和黄队(赠予标志旗),绿色代表生机,大自然的颜色,黄色代表热烈,炎黄子孙的肤色,只要在座的队员大胆地参与、积极地合作,勇于创新,就会为本队赢得10分,累计得分最多的将是本擂台赛的冠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样创设情境,是为了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位学生,教学过程也应该是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导入,能从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学生,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现。
1. 活动一:展示作品,发现问题
由黄、绿两个队派代表将本队根据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资料制成的图表、漫画展示出来。绿队展示的漫画共10幅,图表3张;黄队展示的漫画14幅,图表3张。(资料略)
通过本环节的展示,重在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认清当前的人口、资料、环境形势。
2. 活动二:展现口才,合作交流
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到台前看图描述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本环节有十几人参加)采取师评、生生互评方式,体现了生生互动,使学生不仅将教材知识提升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而且增强了忧患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活动三:展示智慧,献计献策
本环节分三个板块,教师首先围绕“如何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让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出金点子。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要加强普法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有的说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有的认为国家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环保法律法规;还有的学生说应当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通过竞赛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增强了人人是环保小主人的使命感。教师因势利导:大家的点子都很多,个个是环保专家,确实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宁安农场植树模范孙俊福的照片及原国务院总理李鹏接见他的照片,并介绍他的事迹,用身边的环保先进典型事例来感染教育学生。中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所了解的环保先进事迹进行交流,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第一段为欣赏,第二段为师生同唱,并在歌曲结尾处读白:这位女孩以她的环保行动留下了一首生命的赞歌,她不仅拯救了丹顶鹤,而且以她的行动,实现了让天更蓝、水更绿的誓言,白云怎能不为她悄悄地落泪?通过播放歌曲及教师的读白,使本节活动课进入一个小小的高潮,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付诸于行动之中。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第三板块——“中学生如何做?”
4. 活动四:展示成果,升华主题
本环节也分为三部分:
(1)各队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们展示社会调查结果、竞赛结果如下:
黄队:砖厂占地、工厂排污、乱砍树木、垃圾成山、乱扔废电池、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居民生活用水浪费严重……
绿队:工厂废气、毁林开荒、河水污染、捕杀幼物、坟墓占地、使用含氟空调冰箱、乱吐泡泡糖、牲畜粪任意堆放……
展示调查结果后,教师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看哪组最有创意,使教材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2)小制作展示:
绿队展示的作品有:用布头做的小粘贴画,用瓜子壳粘贴成的飞鸟造型,用大米粒粘贴成的青春少女,用旧挂历做的时装、风铃等十几幅。
黄队展示的手工制作有:用饮料瓶子做的花篮、飞鸟、笔筒,用吸管编的小鹿,用旧棉花、旧毛线头做成的小花狗、小白猫,用注射用过的大小玻璃瓶制成的金字塔、轮船等。
通过展示作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求异创新能力,而且使学生们认识到有些废弃物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可用来点缀我们生活的环境。
(3)才艺展示:通过学生自己创编的情景剧《可怜的地球》的表演和配乐诗朗诵《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再次唤起学生们的忧患意识,升华了主题,也给他们创造了自我展示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通过本节活动课,不仅使学生更进一步认清了我国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自觉地深入到环保行动中,而且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外联动,既将学生饶有兴趣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融入“小课堂”当中,又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初三政治活动课的设置既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既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是适应中考改革的现实需要。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初三政治活动课的教学,既不能“教”学生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当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动员全体学生全程参与活动,面向全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活动课的教学实施必须转变学习方式,由过去的“被动式学习”“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活动课的教学实施必须注重活动过程的评价,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
以上只是本人在活动课教学实施中的一些尝试体与体会,今后在活动课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探究。
(宁安市石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