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uz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几个问题设计能够解决的,而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特点等方面加以认真研究。特别要重视学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对其问题意识的养成作用,如学习动力、学习意志、学习品质等因素。
  【关键词】数学问题意识培养诱发数学学习提出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把问题“讲”明白,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或施以“变式”训练,在不断强化中使学生“学会”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以此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过程和方式固然有效,但是如果不给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只会被动接受,问题意识会被弱化,可持续优化的自身学习能力就会降低,最终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疑难。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教师,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具体地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有意义的探索,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创新意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问题意识
  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便出现无疑可问的现象,教师就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生疑,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利用问题串,可以将学生自然地带入问题情境。
  例如,“二面角”是立体几何的教学难点之一,在学习二面角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串来导入。(1)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2)角有大小吗?是怎样度量的?(3)在立体几何中已经学习了哪些角?它们的大小是如何确定的?
  通过这组问题串,给出了研究角的一般思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二面角这个新概念时,按照一条清晰的思路进行主动思维,也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如果能利用模型给学生以直观认识,再运用类比思想逐步探究,这个教学难点也就比较容易突破了。
  问题就在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无时无处不存在,如此便可诱发其问题意识,进而产生思考、探索的心理冲动。
  二、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质疑
  以往教师总爱以“讲”为主,喜欢“一言堂”,当然就出现学生有疑不敢问的情况。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在教学中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更容易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敢问。
  例如,学习“算法初步”一章时,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圆周率的近似值是多少?由于学生的理解偏差和能够记住的近似值不同,学生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3.14,3.1415926……此时,教师可以简略介绍:圆周率即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我国古代有“周三径一”之说,公元前1700年的埃及文手稿中有256/81(约为3.1604)的记载……当今,人们用计算机可以轻松地得到小数点后上百万数字。
  这样的问题,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情境,自然而然地会产生类似的疑问:为什么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的圆周率的近似值不同呢?圆周率是怎么算出来的?问题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想问、能问,留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并可使学生对以后微积分和计算机科学的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也使学生初步领会算法思想。
  只有学生敢想、善问,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适时评价,提升问题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励、诱导,使学生由无疑可问到敢于质疑,这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必由之路,但不是最终目标。老师要适时点拨、指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等差数列的性质,进行类比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能得到诸多等比数列的性质。如在等差数列中有:对于正整数m、n、p、q,若m n=p q,则an am=ap aq;类似地,在等比数列中,对于正整数m、n、p、q,且m+n=p+q,则am·an=ap·aq。
  由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还是肤浅的,容易把有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当作一般性的结论,如:在等差数列中连续k项和仍成等差数列,即Sk,S2k-Sk,S3k-S2k,…成等差数列(Sn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nN )。类比到等比数列中有:连续k项和仍成等比数列,即Sk,S2k-Sk,S3k-S2k,…成等比数列(Sn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nN )。
  这个结论,在一般情况下是成立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不成立:当等比数列的公比是-1时,连续偶数项的和是零,不能构成等比数列。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类比是一种很重要的合情推理,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多利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或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挖掘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其他文献
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它说明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清代的教育家颜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苟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是点拨者,是鼓舞者,是激励者,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某一特定过程或特定结果,以正确鼓励的话语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给予恰当地表扬、赞许,可以强化学生
中國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千百年来,这句话一直被教育者当作经曲教育方法奉行着,但是细细思量,这种教育方法仍存在着它的局限性,因为不管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它们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就是“授”,彰显的仍然是教师的主宰地位,学生仍就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只不过是接受的内容不一样,一种是不劳而获的“鱼”,一种是能谋求自我发展的“渔”技罢了。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确立了“以人为本”的
【摘 要】本文通过从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作业和练习三个方面论述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诱思探究”。  【关键词】诱思探究诱导 圈套 融会贯通迁移    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就“诱思探究”教学法在化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淡一下自己的看法。所谓的“诱思探究”就是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研究的兴趣,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才能体现“诱思探究
大家知道,学生之所以优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他们具有优秀的学习品质、良好地学习习惯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高一学生刚踏入高中大门,他们对高中阶段到底该如何学习、怎样学习,可以说是肚里没底、心中无数,脑中基本属于空白。而此时,正是需要我们高一教师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我认为,我们高一教师不但要给新生传授知识,更要在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即不但要教书,更要教方法、教习惯
在上《窗》这一课时,当讲到结尾“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的时候,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当那不靠窗的病人看到那光秃秃的一堵墻的时候,他最想说什么?同学们纷纷答道“他真的是个好人呀”、“是我害死了他”、“我真的太卑鄙了,真后悔呀”、“朋友,我会好好活下去的,去感受生活中的美”。这些答案无疑都是我想要的,也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不靠窗的病人被靠窗病人的高尚人格魅力所唤醒,性格发生了转变,是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言之有情,
作文历来是令师生头痛的一个问题,好多学生一写作文就愁眉苦脸,搜肠刮肚也凑不够字数,而有的同学却可以洋洋洒洒、笔走龙蛇,这种差别除了先天的秉赋之外,更多的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来改变。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积累素材  素材匮乏是好多同学写好作文的一个障碍,许多同学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肚子里什么也没有,叫我怎么写?”鉴于这种情况,我经常强调学生要注重对素材的积累,每一个新学期
【摘要】为了能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效,应建立落实音乐课堂教学常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从而创设出鲜活的、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课堂课堂实效性    音乐教育是中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一位音乐教师来说,从事音乐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都喜欢听流行曲,课本里的歌曲他们都不感兴趣,于是有许多同
从我进入教师队伍至现在已近二十年,这么多年来我都一直任教着音乐,在小学音乐的教与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出在音乐教学中的“精”与“活”的教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不是几句空话,也不是什么大道理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在点点滴滴的教学中反复尝试来探索它的可行性。现在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近二十年来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精”与“活”的切身体会。  在音乐教学中选择“精”,就是利用一首好的歌词,对学生进行思想
随着国家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以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教育水平已成各校的焦点,多媒体与教学的融合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在此时代背景,“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从头讲到尾”这种虽简练易于操作的教学方式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了,这种方式天生具有难以逾越的缺点,难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讲解知识时不够生动形象,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对于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相对来说也比较落后。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