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研读教师培训政策文件,修武县知先行重,创新思路,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升工程,多环节强化教师师德技能,重实效落实培训质量评估,实现了参训教师从学到做的培训质变。对均衡教育发展,有效实施农村教师培训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教师培训;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提升;师资均衡
朱熹在《语类》中提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其意为在知和行之间,论先后的话,是知在先,要是论重要的话,行更重要。“知先”和“行重”在实践中有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一、先行认知,找准要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笔者通过认真研读近年来出台的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政策文件,先行认知,归纳要点如下。
(1)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核心是师资均衡。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在飞跃提升。教育公平是目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最大呼声,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章第九条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可见,师资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核心是师资均衡。
(2)培训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农村教师。近年来,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上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培训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机会较少,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教育规划纲要》第五十三条指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第三条指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采取倾斜政策,切实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激励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上述教育工作意见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培训工作的重点任务,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农村教师。
(3)培训的重点内容是师德和技能。《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提出: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第二条指出:各地要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
教师良好的素质主要体现于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两个方面。拥有高尚的师德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拥有精湛的技能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保障。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训的重点内容是师德养成和技能训练。
(4)培训质量的提升要创新模式。为着力解决培训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教育部于2013年5月6日下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就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要想提升培训质量,必须适应培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创新和改进培训教学的组织方式,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模式新颖,扎实推进
基于以上认知,我校将归纳的要点融入本县培训项目的开发设计和实践之中。2010年起,实施了修武县农村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升工程。该工程由县教育局统领发文,教师进修学校牵头组织,教研室、师训股、教科所联合实施,历时三年,跨越义务教育所有学科。
为做好培训工作,我们坚持培训调研,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全面革新培训环节,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专家引领。建立培训专家库,在省内外聘请一批教育教学理论水平高、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专家、教研人员及骨干教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2)教材解读。依托县教研员,紧扣现行教材,结合一线课堂案例,集中进行教材解读培训。
(3)骨干示范。组织国家级、省市级骨干教师深入农村中小学校上示范课,帮助农村教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4)同伴研修。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同科教师上公开课,集体研讨并改进教学设计,共同研修提高。
(5)个人成长。在集中培训和研讨交流的基础上,组织教师通过远程网络培训和阅读专业书籍,学习“师德修养”和“新课程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等内容,完善教学设计,撰写教学反思,丰富教学理论。
(6)考核总结。参训教师提交听课笔记、学习笔记和培训总结等材料。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心校联合考核,依据培训考勤和提交材料量化考核,成绩合格者办理结业证书,进行学分登记。
三、特色创新,成效显著
修武县农村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升工程紧密结合修武教育实际,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均衡发展”的方针,完成了中小学12门学科 2688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特色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
(1)在培训队伍的组建上寻求突破。我们全力构建了知名专家、优秀教研员、骨干教师为一体的强势培训团队。先后邀请了郭文祥、曹松峰等22位全国专家名师现场讲学,提升培训档次,让农村教师近距离与名师接触,足不出户享受优质的培训;邀请教研员结合全县经典课堂教学案例和教育质量检测分析,详尽指导教师如何解读教材;聘请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和组织听评课活动,与学员交流互动,做好示范引领。三级培训梯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引领农村教师素质提升。
(2)在培训内容的选取上追求实用。为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按需施训,我们广泛调研,召集学科教师专题研讨,聚焦教学问题,精选培训内容。各位专家针对教师培训需求,以精湛的理论阐述、鲜活的教学案例和生动的考题实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引领参训教师准确把握课改脉络,理解设计意图,掌握提分攻略,提高教学技能。广大农村教师一致反映这样的培训实在、实用、实效。
(3)在培训环节的创设上做好延伸。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推动教师持续性学习,我们在培训环节的创设上做文章,力求拉长培训链条,做好培训延伸,努力实现培训示范与观摩实践地有机结合。增设了同伴研修、个人成长、考核总结等多个环节,坚持跟踪服务指导,注重落实质量评估,实现参训教师从学到做的培训质变。
农村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升工程是我县在教师培训改革的浪潮中,准确认知、创新思路、因地制宜、自主开发的培训项目。三年来,我们坚持不懈,知行并重,注重实效,对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均衡全县师资发挥了巨大作用。愿我们的实践摸索能在全社会的关注下蓬勃发展,为更多的农村教师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J].教师,
2011(1).
[2]李静.农村中小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需要的特点[J].中小学教
师培训,2010(9).
关键词:教师培训;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提升;师资均衡
朱熹在《语类》中提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其意为在知和行之间,论先后的话,是知在先,要是论重要的话,行更重要。“知先”和“行重”在实践中有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一、先行认知,找准要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笔者通过认真研读近年来出台的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政策文件,先行认知,归纳要点如下。
(1)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核心是师资均衡。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在飞跃提升。教育公平是目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最大呼声,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章第九条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可见,师资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核心是师资均衡。
(2)培训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农村教师。近年来,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上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培训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机会较少,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教育规划纲要》第五十三条指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第三条指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采取倾斜政策,切实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激励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上述教育工作意见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培训工作的重点任务,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农村教师。
(3)培训的重点内容是师德和技能。《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提出: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第二条指出:各地要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
教师良好的素质主要体现于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两个方面。拥有高尚的师德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拥有精湛的技能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保障。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训的重点内容是师德养成和技能训练。
(4)培训质量的提升要创新模式。为着力解决培训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教育部于2013年5月6日下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就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要想提升培训质量,必须适应培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创新和改进培训教学的组织方式,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模式新颖,扎实推进
基于以上认知,我校将归纳的要点融入本县培训项目的开发设计和实践之中。2010年起,实施了修武县农村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升工程。该工程由县教育局统领发文,教师进修学校牵头组织,教研室、师训股、教科所联合实施,历时三年,跨越义务教育所有学科。
为做好培训工作,我们坚持培训调研,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全面革新培训环节,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专家引领。建立培训专家库,在省内外聘请一批教育教学理论水平高、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专家、教研人员及骨干教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2)教材解读。依托县教研员,紧扣现行教材,结合一线课堂案例,集中进行教材解读培训。
(3)骨干示范。组织国家级、省市级骨干教师深入农村中小学校上示范课,帮助农村教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4)同伴研修。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同科教师上公开课,集体研讨并改进教学设计,共同研修提高。
(5)个人成长。在集中培训和研讨交流的基础上,组织教师通过远程网络培训和阅读专业书籍,学习“师德修养”和“新课程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等内容,完善教学设计,撰写教学反思,丰富教学理论。
(6)考核总结。参训教师提交听课笔记、学习笔记和培训总结等材料。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心校联合考核,依据培训考勤和提交材料量化考核,成绩合格者办理结业证书,进行学分登记。
三、特色创新,成效显著
修武县农村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升工程紧密结合修武教育实际,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均衡发展”的方针,完成了中小学12门学科 2688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特色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
(1)在培训队伍的组建上寻求突破。我们全力构建了知名专家、优秀教研员、骨干教师为一体的强势培训团队。先后邀请了郭文祥、曹松峰等22位全国专家名师现场讲学,提升培训档次,让农村教师近距离与名师接触,足不出户享受优质的培训;邀请教研员结合全县经典课堂教学案例和教育质量检测分析,详尽指导教师如何解读教材;聘请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和组织听评课活动,与学员交流互动,做好示范引领。三级培训梯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引领农村教师素质提升。
(2)在培训内容的选取上追求实用。为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按需施训,我们广泛调研,召集学科教师专题研讨,聚焦教学问题,精选培训内容。各位专家针对教师培训需求,以精湛的理论阐述、鲜活的教学案例和生动的考题实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引领参训教师准确把握课改脉络,理解设计意图,掌握提分攻略,提高教学技能。广大农村教师一致反映这样的培训实在、实用、实效。
(3)在培训环节的创设上做好延伸。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推动教师持续性学习,我们在培训环节的创设上做文章,力求拉长培训链条,做好培训延伸,努力实现培训示范与观摩实践地有机结合。增设了同伴研修、个人成长、考核总结等多个环节,坚持跟踪服务指导,注重落实质量评估,实现参训教师从学到做的培训质变。
农村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升工程是我县在教师培训改革的浪潮中,准确认知、创新思路、因地制宜、自主开发的培训项目。三年来,我们坚持不懈,知行并重,注重实效,对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均衡全县师资发挥了巨大作用。愿我们的实践摸索能在全社会的关注下蓬勃发展,为更多的农村教师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J].教师,
2011(1).
[2]李静.农村中小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需要的特点[J].中小学教
师培训,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