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术在青少年近视控制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术在青少年近视控制中的作用及配戴舒适度、并发症。

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者80例(158只眼)、单光足矫框架镜近视者80例(160只眼)及LASIK矫正近视手术者80例(160只眼),随访2年。记录三组戴镜前及戴镜后近视度(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AL)、裸眼视力(UCVA)、配戴舒适度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LASIK组术后1 d与术后2年的A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1,P=0.741),术后各时间点UCV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61, P=0.102)。配戴后2年框镜组和塑形镜组的SE和AL均有所增加,两组SE、AL的增加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70,22.220;P=0.000,0.000)。塑形镜组戴镜后1个月UCVA逐渐提高,之后趋于稳定,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角膜塑形术在UCVA及AL的稳定性方面,不及LASIK。但与框镜组相比,角膜塑形术对控制青少年近视眼轴增长及近视进展方面效果显著;并有较高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指掌侧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方法采用第二足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掌侧缺损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21~45岁。切割伤7例,挤压伤16例,撕脱伤9例,火器伤3例。皮肤缺损面积2.0 cm × 1.5 cm~4.0 cm×2.5 cm。病程1 h至5 d。供区中厚皮片修复。结果术后35例供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移植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6(1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7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干粉胶囊,对照组按需吸入特布他林,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观察呼吸困难情况、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白三烯C4(LTC4)、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
目的探讨幼年皮肌炎(JDM)合并软组织钙化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JDM患者合并软组织钙化(皮下钙化组)特点,并与89例非皮下钙化组患者(非皮下钙化组)对比。结果皮下钙化组Gotton征、肌挛缩和关节功能障碍比例高于非皮下钙化组[87.23%(41/47)比43.82%(39/89)、68.09%(32/47)比21.35%(1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钙化组发病后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术式与开放术式行二野淋巴结清扫对食管癌手术切除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分别采用开放术式和胸腹腔镜联合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再次手术率、转送重症监护病房(ICU)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