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三条主线,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r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语文学习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学好它是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高中文言文主要侧重考查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如何达到这看似容易实属不易的目标呢?我们可以找出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通过文言文这一难关,从而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以朗读为主线,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能力
  
  好文不厌百回读,现代文如此,离我们有一定距离的文言文亦是如此。“读”不是泛泛而读,而应是美文美读,放声朗读。通过朗读,涵咏内容,品味意蕴,培养良好的文言文语感能力。
  余映潮老师有这样一个观点:“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基本积累是语言积累。所谓语言积累,就是运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习得更多更美的语言,它们是语言运用的坚实基础。”
  作为语言积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朗读”,所谓“教学干法读为本”就是指出声的朗读。学习文言文立足于朗读,实质上就是把这种语体变为自己的语言习惯,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积累,逐渐将文言文变成自己的语言习惯的一部分。
  朗读的方法多种多样,个人朗读,集体朗读,分组朗读等,将此种方法贯穿文言文教学之中,让学生首先过“朗读关”,将生字、节奏、大致内容、大致情感于读中初步掌握,为下一步夯实坚实基础。
  
  二、以归纳为主线,突破学习字词的难关
  
  高中的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学习,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字词句。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必须防止一味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着眼发展的眼光,善于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突破字词句的难关。所谓分析归纳,是指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归类整理,例如重点课文练习的第二题“一词多义”题,要求将新旧知识统一归纳,不同语言环境,词义或用法就具有不同含义,教师就要善于利用此类题型为突破口,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回忆、练习、比较,当一词或句式多次出现就应当引导学生对其意义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进行知识的迁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此类归纳分析为范例,经常指导学生有意识主动去进行字词句的落实,久之,习惯成自然,字词落实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提高了,难关也就顺利通过了。
  
  三、以阅读练习为主线,推动文言文整体理解能力的提高
  
  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大量文本的阅读,但实际学习中,鉴于学生学习紧张,时间有限,再加上学生手头文言读本不够丰富,所以光靠学生自主去学是不现实的,还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好师生共同拥有的文章资源,采取一定的技巧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能读懂的乐趣,学而有乐,乐而思学。
  综观历年高考文言试题,内容多史传文,形式主要包括实词词义、虚词用法的理解、文句的理解和翻译、文章内容的筛选分析和概括,这几道题型中对学生整体阅读理解最有帮助的是“内容概括判断题”,这道选择题是四选一,只有一项是错误的,而且这个错误大多只是一个细节的错误,有了这个基本分析,方法就豁然开朗,四道内容概括题所概括的内容是理解整篇文章的最好指引,以它为纲,再深入阅读,深入到段落,深入到句子,可以极大克服整体阅读的盲目性,加强理解的针对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明了方法,就须大量实践,通过实践,通过大量阅读,逐渐把握要领,逐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须贯穿在平时文言文教学中,不断积累,由量变进而质变。为方便教与学,可选取师生手中共同拥有的练习册,整体布局设计一般是一单元有一篇史传文练习,两个文言文单元中每篇课文练习中有一篇史传文练习,平时练、复习练、期末练,就为学生熟悉文言文,提高整体阅读理解能力,提供了数量和质量的保证。
其他文献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更多讲到的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与教师主导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何处理好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究的关系,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时应该体现哪些原则,这个问题是需要广大教师花心思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人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的引导要贯彻“生活化”原则    老师应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
形成评价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检查学生的进步情况,为师生提供有关教学情况的连续性的成功或失败的反馈信息。师生利用这种信息,不断加强成功之处,纠正已经出现的失误,已达到改进教和学的目的。《课表》把语文学习评价内容和标准体系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评价体系中就要体现三个维度的结合,遵循评价方式的自主、评价机会多次,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机制。 
1 教材分析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人教版《生物》必修l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第1节的教学内容,是学生了解细胞结构的开始。教材首先给出任何系统都有边界。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的结论,然后告诉学生实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及研究发现细胞膜组成主要是脂质与蛋白质的结论,最后讲述了细胞膜的功能。显然,教材中很多结论都是直接给出的。怎样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让学生既能了解生物学的基础
【摘 要】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净化,从而达到提高文学修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功效。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 新课改 情感体验    情感通常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特殊反映。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语文课是一门极具思想与情感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再仅仅是积累知识、传授知识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必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有效的思维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诱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思维情境、训练学生思维的几点做法。    一、探索交流。
自然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为了使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更加科学、规范,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特将我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作简单的表述。    一、课前准备    1、刻苦学习理论  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小学自然教学大纲》,通读各册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音像资料、教学器具说明书等)和教学参考指导书(包括教师用书、与教材
摘要:如今,高校辅导员面对的是一群新生代的大学生,“80后,90”后将是我们辅导员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所要面临的主要教育对象,那么如何才能使他们尽快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健康成长成材等这些问题,都对新时期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工作理念和工作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采取多元有效的沟通方式达到工作效果是新时期辅导员应该思考的话题,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关键词:辅导员 多元有效 机制  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现代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是我国21世纪教育的首要任务。可见,创新能力已成为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深层次的呼唤,因此,现代教育应改变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首手:    第一:和谐的师生情感是培养学生创新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使他们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成为今日和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下面谈几点做法:   一、有机渗透思想教育   历史教学,不仅要给学生讲授一定范围的基本历史知识,而且还要通过历史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36-01  实行新课标以来,初中政治课教育教学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日趋变化的社会现实不相适应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生活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高科技、广信息、大文化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他们的心中既对未来充满向往,又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迷惑不解,不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