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对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工匠精神培养等领域研究得很多,但是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研究却很少。如何将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培养有机融合,在高等职业技术测量专业的教育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每一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者深思。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高职工程测量专业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要求也很高,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外业操作技能和内业制图能力。因此在高职工程测量专业开展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匠精神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工匠精神释义
为深化产教有机融合,须加强校企密切合作,优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当前的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和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一种新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应运而生。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是通过多方联合,强化学生技能的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创新创业全面开展,中国制造呼唤工匠精神。当前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需要有大量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工作者。工匠精神是每位职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它由高尚的职业道德、出色的职业能力、完美的職业品质构成。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国家的经济腾飞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作者,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就落在职业技术教育身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是每位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上千年历史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位手艺精湛、心灵手巧、精益求精的能工巧匠,在我们当代也涌现出多位值得人们尊重的大国工匠。正是由于这些具有工匠精神的巧匠,才使某些技术在自己的领域上得以发扬和光大,他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阵地,每一位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位企业导师,都应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如何将我们国家的优秀技艺和精神加以传承。传统的工匠精神培养在课堂,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的主要阵地应该选在企业,学生和学校教师一起到企业进行实际工作,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真正地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在做中学,学中做。在企业工作中学到的不仅是工作技艺,更是耳濡目染地接受企业导师工匠精神的熏陶。现代学徒制区别于传统的学徒制,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工匠精神也应该具有全新的含义,也就是说现代学徒制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出更高要求。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工匠精神不仅是高尚的职业道德、出色的职业能力、完美的职业品质,更是终身的职业追求。每一位工作者要始终拥有一颗匠心,拥有一颗奉献之心,拥有一颗传承之心,拥有一颗责任之心。现代学徒制是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的载体和有效途径,中国制造对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提出更高要求,时代赋予了现代学徒制新的任务——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工匠精神培养方式
(一)优化教学理念,融合匠心教育
高职院校要优化现有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将工匠精神培养内容贯穿整个课程设计。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工匠精神培养为导向,将培养目标由高技术人才向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作者过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工匠精神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工匠精神”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评价模式,将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工匠精神所要求的职业素养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优化,根据教学和工匠精神培养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传统的学校教学基于课堂和教材,已满足不了当前教育的需求,一根粉笔讲天下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工匠精神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被传承,培养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出色的职业能力、完美的职业品质构成,拥有不断的职业追求的高素质的专业技能的人才。
(二)加强校企有机融合,打造工匠精神培育基地
现代学徒制需要企业和院校有机结合,将企业工作过程与学校教育过程有机结合,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工作者,在真正的企业环境中培养工作者,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整个校企联合培养的始终,构建工匠精神培育基地。工匠精神的发源地是企业。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建立工匠精神培育基地在基地开展学生的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日常的企业兼职。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课程建设过程中,积极参与工匠精神培育基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企业导师除需具备精湛的技术能力外,还需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企业导师要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课程设计、日常教学工作。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当前社会应用技术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并将企业工匠精神培养的内容渗透到各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也可以联系一些企业,让学生入学时就进行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建立用企业名称冠名的班级。这个班级的学校教学有企业人员参与,学生各个阶段的实习也到这个企业。优秀的学生除了得到学校奖学金外,还能得到企业奖学金,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假期时间也可以向企业申请兼职工作。这样企业的人员全方位参与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培养。
(三)不断加强测量专业教师的综合技能和匠心精神培养
高职测量专业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要不断加强职业院校测量专业教师的技能培养。高素质的、综合能力强的、拥有工匠精神品质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必须定期对高职测量专业的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培训先进的测量技术,培养其测绘工匠精神,培养其高超的授课技能。高职院校的工程测量教师不仅要具备一流的测绘技能,还需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怀,还需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具备测绘工匠精神的同时,还需具备教学工匠精神,学习工作中坚持精益求精、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勤奋好学,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要定期到企业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掌握当今测绘技能,掌握企业工匠精神的内涵,掌握各种测绘项目的工作流程。学校应构建与教师职业素养标准相对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实践技能、专业素养、工匠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与考核。教师的工匠精神培养很重要,只有教师具备了工匠精神的素养,才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耳濡目染,起到表率的作用。当前的高职教育还不能将所有的教学过程安排到企业,而是学校教育和企业工作交叉融合。学校的专业教师参与了学生在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的全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品质精神,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还要将工匠精神加以传承。
综上,在当前的社会环境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培养对于高职测量专业尤为重要,本文对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工匠精神进行释义,从优化教学理念、加强校企融合、强化教师的工匠精神培养等方面论述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培养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成果,只有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开展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培养,才能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制造业技能型人才。
作者简介:张怀亮(1989-5),男,汉族,安徽阜阳人,硕士学历,合肥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代精密工程测量与误差处理。
一、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工匠精神释义
为深化产教有机融合,须加强校企密切合作,优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当前的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和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一种新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应运而生。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是通过多方联合,强化学生技能的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创新创业全面开展,中国制造呼唤工匠精神。当前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需要有大量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工作者。工匠精神是每位职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它由高尚的职业道德、出色的职业能力、完美的職业品质构成。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国家的经济腾飞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作者,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就落在职业技术教育身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是每位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上千年历史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位手艺精湛、心灵手巧、精益求精的能工巧匠,在我们当代也涌现出多位值得人们尊重的大国工匠。正是由于这些具有工匠精神的巧匠,才使某些技术在自己的领域上得以发扬和光大,他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阵地,每一位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位企业导师,都应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如何将我们国家的优秀技艺和精神加以传承。传统的工匠精神培养在课堂,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的主要阵地应该选在企业,学生和学校教师一起到企业进行实际工作,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真正地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在做中学,学中做。在企业工作中学到的不仅是工作技艺,更是耳濡目染地接受企业导师工匠精神的熏陶。现代学徒制区别于传统的学徒制,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工匠精神也应该具有全新的含义,也就是说现代学徒制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出更高要求。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工匠精神不仅是高尚的职业道德、出色的职业能力、完美的职业品质,更是终身的职业追求。每一位工作者要始终拥有一颗匠心,拥有一颗奉献之心,拥有一颗传承之心,拥有一颗责任之心。现代学徒制是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的载体和有效途径,中国制造对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提出更高要求,时代赋予了现代学徒制新的任务——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工匠精神培养方式
(一)优化教学理念,融合匠心教育
高职院校要优化现有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将工匠精神培养内容贯穿整个课程设计。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工匠精神培养为导向,将培养目标由高技术人才向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作者过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工匠精神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工匠精神”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评价模式,将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工匠精神所要求的职业素养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优化,根据教学和工匠精神培养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传统的学校教学基于课堂和教材,已满足不了当前教育的需求,一根粉笔讲天下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工匠精神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被传承,培养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出色的职业能力、完美的职业品质构成,拥有不断的职业追求的高素质的专业技能的人才。
(二)加强校企有机融合,打造工匠精神培育基地
现代学徒制需要企业和院校有机结合,将企业工作过程与学校教育过程有机结合,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工作者,在真正的企业环境中培养工作者,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整个校企联合培养的始终,构建工匠精神培育基地。工匠精神的发源地是企业。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建立工匠精神培育基地在基地开展学生的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日常的企业兼职。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课程建设过程中,积极参与工匠精神培育基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企业导师除需具备精湛的技术能力外,还需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企业导师要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课程设计、日常教学工作。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当前社会应用技术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并将企业工匠精神培养的内容渗透到各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也可以联系一些企业,让学生入学时就进行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建立用企业名称冠名的班级。这个班级的学校教学有企业人员参与,学生各个阶段的实习也到这个企业。优秀的学生除了得到学校奖学金外,还能得到企业奖学金,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假期时间也可以向企业申请兼职工作。这样企业的人员全方位参与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培养。
(三)不断加强测量专业教师的综合技能和匠心精神培养
高职测量专业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要不断加强职业院校测量专业教师的技能培养。高素质的、综合能力强的、拥有工匠精神品质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必须定期对高职测量专业的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培训先进的测量技术,培养其测绘工匠精神,培养其高超的授课技能。高职院校的工程测量教师不仅要具备一流的测绘技能,还需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怀,还需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具备测绘工匠精神的同时,还需具备教学工匠精神,学习工作中坚持精益求精、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勤奋好学,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要定期到企业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掌握当今测绘技能,掌握企业工匠精神的内涵,掌握各种测绘项目的工作流程。学校应构建与教师职业素养标准相对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实践技能、专业素养、工匠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与考核。教师的工匠精神培养很重要,只有教师具备了工匠精神的素养,才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耳濡目染,起到表率的作用。当前的高职教育还不能将所有的教学过程安排到企业,而是学校教育和企业工作交叉融合。学校的专业教师参与了学生在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的全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品质精神,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还要将工匠精神加以传承。
综上,在当前的社会环境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培养对于高职测量专业尤为重要,本文对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工匠精神进行释义,从优化教学理念、加强校企融合、强化教师的工匠精神培养等方面论述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培养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成果,只有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开展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培养,才能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制造业技能型人才。
作者简介:张怀亮(1989-5),男,汉族,安徽阜阳人,硕士学历,合肥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代精密工程测量与误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