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促进社区公民道德建设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1bb1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加强社区公民道德建设,学校着手构建充满人文精神的“小手牵大手,教育互动、相长、共进”的体验模式,通过少先队员独有的亲和力、感染力,以喜闻乐见的“唱,画,送,赛,写,演,教,访,播,做”十大道德实践活动去影响教育成年人,既开辟了新时期少先队建设的新途径,又加深了少先队员对“新世纪我能行”的理解和感受,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爱心互动,教育相长的新格局,促进了社区公民道德的和谐创建。
  “唱”进家庭、社区。歌声社区、歌声家园是新农村建设需要达成的目标。为此,我们根据少先队员能歌善舞、活动形式不拘一格的特点,开展了歌声进家园两大系列活动:一是每月一歌进家庭、传社区:如一月《新年好》;二月《锈金匾》;三月《接过雷锋的枪 》;四月《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五月《世上只有妈妈好》;六月《少先队队歌》;七月《党啊亲爱的妈妈》;八月《咱当兵的人》;九月《长大了我就成了你》;十月《伟大的祖国》;十一月《感恩的心》;十二月《爱的奉献》。每月一歌采用学生带歌进家庭与家长教歌给孩子的互动形式,形成以歌声促进情感沟通,以歌声构建欢乐家园的良好氛围。二是道德歌谣进家庭、传社区:如自编“八荣八耻拍手歌”、“合作医疗快板词”、“文明礼貌歌谣”等走进家庭、社区,使社区公民道德建设的各项中心工作在孩子们的采编、歌咏中传播。
  “画”进家庭、社区。这一活动共分三大板块:一是小眼看世界、小手绘新貌、和谐新农村现场书画赛。此活动与农村文化示范户、庆云村妇代会等联合举办。一次放在暑期“万名学生下社区”活动之中;一次放在六一节“街道文化大餐”活动中。二是图片、画册进家庭、社区。这是学校资源整合利用的又一创新。学校通过图片资源的优势,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下社区、进村组开展图片画册展。如,“文明礼仪图片展”、“安全出行图片展”、“八荣八耻图片展”、“喜迎十七大图片展”等。学生个人借画册、报纸带到家里开展道德传播,每月不少于两次,形成父子同读报刊,母女共看画册的家庭学习氛围。三是漫画、卡片制作进家庭,进社区。学生根据阶段性活动,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卡片,带进家庭、社区。如:公德漫画、文明卡、感恩卡、宽容卡、微笑卡、禁烟、禁毒、禁赌卡、环保卡等,送给家人、邻里、亲朋。
  通过“画”进家庭社区,三“管”齐下,既有美的熏陶,又有道的传递,更有大人、小孩相互的交流、沟通与促进。
  “写”进家庭、社区。为发展社区文化,弘扬公民道德,学校特意在庆云集镇、庆云村、永合村建立了少先队公德板报,每月一期,由少先队公德板报队负责出刊,深受社区群众欢迎。正如百姓所说:小板报,作用大,天下事,一看知;小朋友,贡献大,写板报,乐大家。除了固定的社区公德板报,学校还推出了校门口道德流动板报,主要针对来校接送孩子的家长,形成“板报家长学校”,每周一次,由六年级学生轮流出刊,向家长传播公德。为了让全体学生都拿起笔参与其中,我们还发明了纸条式“板报” ——“每月家庭道德文明提示条”。学生根据学校一月活动提示,选写自己的“文明活动提示条”内容,带进家庭,粘贴在家庭用餐处的“每月文明活动栏”内,提示家庭人员主动参与本月的文明活动。如 :11月9日消防日——小心火烛,安全第一;11月16日世界宽容日——宽容别人,快乐自己;11月22日世界感恩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11月24日世界禁止家庭暴力日——创文明和谐家庭。
   “家庭文明提示纸条”的发明,为小手牵大手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传播载体,更对家庭文明、社区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送”进家庭、社区。“送”什么,怎么送,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究,学校形成了“三送”模式:一是送文明。如新春送“福”、送公民道德宣传单、送文明卡等。二是送“孝心、爱心”。帮父母做家务、帮邻里带小孩、帮孤寡老人搞卫生、帮社区照看文体设施。三是送“感恩小礼品”。元宵节省下压岁钱买元宵送家人品尝,五六月养盆花送给邻里,七八月邻里节送西瓜和邻里品尝,十月份中秋月饼送老人,十二月冬衣送灾区。
  “教”进家庭、社区。教进家庭、社区,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教父母、爷爷奶奶文明用语,20字公民道德规范,十二种民族精神及文明格言。二是教爸爸妈妈每天说一句普通话、文明语。通过学说普通话、文明语,进行公德传播,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互相提高,相互促进。这一活动成为新农村学习型家庭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为群众所接受,获社会好评。
  “播”进家庭、社区。“播”也分两条传播渠道,一是社区红领巾广播,学校组成小手牵大手红领巾公德广播小队下到附近村,不定期开展红领巾广播活动,每次半小时。二是家庭“小百灵广播”,即:每人传唱革命歌曲,传播文明用语,传播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及廉政用语、安全警示提示用语等。
  “赛”进家庭、社区。分学校社区体育比赛,歌咏比赛以及家庭“公德知多少”比赛。前两个活动分别设在“暑期万名学生下社区”及“元旦歌咏会”上,由镇妇联、村民委和学校合作举办。后一活动分散在每个学生家庭,按小手牵大手每月公德传播提示进行。分家庭歌赛、文明语赛、普通话赛、节庆日知多少赛、国际国内大事知多少赛等。
  “演”进家庭、社区。主要分:集市公德颂广场文艺、邻里节社区文艺、学生进村落小分队演出、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表演以及学生进家庭即兴表演。如“一月一歌”、“八荣八耻拍手歌”、“农村合作医疗小快板”等。
  “访”进家庭、社区。主要开展采访好媳妇、好公婆、种养能手、文明家庭、新村建设等,以此来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新人新事新风貌。通过学生家庭生活调查采访,与家人面对面访谈、引发大家对生活的赞美、社会的感恩。
  “做”进家庭、社区。“做”就是亲自去践行去体验。一是创建家庭一平方米种养基地,开展花草种养美化环境活动,让学生用“做”来美化环境。二是开展“环保小制作”、“休闲小行动”等活动,如用废弃物做风铃、做小玩具送邻里孩子,给自己家及邻里抽水马桶放节水瓶,让学生用“做”来美化、创新生活。三是动手制作感恩卡、禁赌、禁烟、禁毒卡、文明语传播卡送给邻里及亲朋,通过亲手“做”来传播公民道德,创建和谐社会。
  活动开展以来,学校通过队员进村落、下社区、入家庭,用“唱,画,送,赛,写,演,教,访,播,做”十大传播体验方式,不仅学生自身素质得以提高,而且还把文明新风带进了社区、学校、家庭。孩子们用童心和爱心去传播公民道德,去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唱响了“新世纪我能行”的行动号角,也唱响了一曲新农村爱心互动的新乐章。
  
   (作者单位:浙江海宁市庆云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谢光灵
其他文献
字音在高考中是每年必考,是对基础知识部分复习和考查的重点,独音字在复习中显得容易记住,也不容易忘记,复习不需要花很大的气力,但多音字的复习落实却需要花很大的气力,很多考生在此知识点的复习上是吃力不讨好,有时复习得头昏眼花,到头来却是事倍功半,往往是今天记住了明天又忘记了,这个记住了那个又忘记了,张冠李戴,相互混淆,致使备考效率低下,甚至使考生丧失信心。为了达到“一劳永逸”、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语音
一、“动点”问题    所谓“动点”问题就是指在几何图形中存在运动的点,在点的变化过程中,探求存在的结论。这类问题在新教材中涉及较多,难度较大,其难点在于点是运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体育课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体育教师已不再只是单纯地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体育课真正成为塑造学生健康身心的课程。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课 自信心 培养  自信是一种正确、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其对一个人的终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同时也缺乏积极发展各种能力的主动性,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阻碍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应成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