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活泼、好动,其情感可塑性很强,教师应围绕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引导他们进行情感的体验,形成情感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思维敏锐、有见解、有丰富思想的佼佼者。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学生
小学生年龄小,各方面能力还不健全。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点点的培养。就比如情感的培养。情感大致分两种:外在的情感和内在的情感。外在的情感比较简单,就是喜、怒、哀、乐。一般出生后就具备了。内心的情感是小学生还不具备的,是需要教师去培养的情感。
一、发挥朗读作用一一培养学生情感价值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进行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情感的表达,这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能够让学生领会文本情感,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的熏陶。教师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挖掘其价值,并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在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结合课文风格的不同,调整好朗读的语调与节奏。
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时,教师注重发挥朗读的作用,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进行培养。教师首先进行语言引导:“同学们,什么时候你觉得很快乐,心里感觉特别的愉快啊?”学生们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并纷纷回答各自的快乐。这时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句子:‘给’永远比‘拿’愉快。这是怎么回事呢,道理是这样的吗?让我们来朗读一下课文,然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在朗读时,教师首先明确情感教育的目标,让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主旨进行领悟,并认识到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无形中开展了情感教育,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差。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对文中人物的角色情感进行揣摩,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给”的意思,体会“愉快”,感悟“美好”。课堂教学充满了情感元素,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课堂效率也非常高。
二、挖掘教材情感一一陶冶学生情感意识
课文阅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读者与文本实现双向交流的过程。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文本情感,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与作者的情感进行交融,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此情况下,开展课堂教学,情感氛围更加浓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会入木三分。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有非常生动且鲜明的人物,也都有非常感人的情节描述,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情感。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充分体现作者的情感,在抓住人物动作与语言等特征的同时,促使学生对课文人物的情感形成更加正确的认识。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将自身情感与作者以及学生的情感进行融合。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时,教师运用这样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南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又能让学生认识到南沙群岛目前而临的困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与忧国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的渗透。
三、强化情感交流——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想更好的融入情感要素,教师首先要做到平等对待学生,赋予学生足够的民主,构建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消除学生内心的紧张感与防御感。在教学中,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思想动态,并且认真观察学生的表情,从学生视角出发思考问题,并将自己真实的情感与学生进行分享,营造起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哪吒闹海》,就该课文的内容来讲,主要是表达哪吒为百姓着想,不畏强权,凭借自己的本领制服龙王父子,人们此后又能过上安定的生活。但是就本文的主人公来看,哪吒无疑是很多小学生心中非常喜欢的神话人物,也是小学生心中崇拜的对象。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与学生共同探討与哪吒相关的事情,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哪吒闹海的故事吗?”学生们纷纷回答“知道”,而且学生也知道哪吒是托塔天王的第三个儿子,是一个小英雄,在很多神话故事中都有哪吒。然后,教师又问学生:“你们知道哪吒的法宝是什么吗?”这时学生们大多回答“不知道”。教师告诉学生:“我知道哪吒的法宝是混天绫和乾坤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也更加愿意与老师进行课文相关内容的探讨交流,让课堂氛围更加融洽。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的纽带,是培养学生丰富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主要教学方式。没有情感的教学,是空洞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教学。学生也不会从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剖析课文内容,着重点化学生的情感,运用作者笔下优美的词句打动学生的内心,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情感教学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品质,达到全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贵.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宁夏教育科研.2009(04).
[2]魏文强.研究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J].新智慧.2018(12).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学生
小学生年龄小,各方面能力还不健全。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点点的培养。就比如情感的培养。情感大致分两种:外在的情感和内在的情感。外在的情感比较简单,就是喜、怒、哀、乐。一般出生后就具备了。内心的情感是小学生还不具备的,是需要教师去培养的情感。
一、发挥朗读作用一一培养学生情感价值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进行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情感的表达,这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能够让学生领会文本情感,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的熏陶。教师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挖掘其价值,并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在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结合课文风格的不同,调整好朗读的语调与节奏。
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时,教师注重发挥朗读的作用,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进行培养。教师首先进行语言引导:“同学们,什么时候你觉得很快乐,心里感觉特别的愉快啊?”学生们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并纷纷回答各自的快乐。这时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句子:‘给’永远比‘拿’愉快。这是怎么回事呢,道理是这样的吗?让我们来朗读一下课文,然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在朗读时,教师首先明确情感教育的目标,让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主旨进行领悟,并认识到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无形中开展了情感教育,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差。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对文中人物的角色情感进行揣摩,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给”的意思,体会“愉快”,感悟“美好”。课堂教学充满了情感元素,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课堂效率也非常高。
二、挖掘教材情感一一陶冶学生情感意识
课文阅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读者与文本实现双向交流的过程。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文本情感,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与作者的情感进行交融,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此情况下,开展课堂教学,情感氛围更加浓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会入木三分。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有非常生动且鲜明的人物,也都有非常感人的情节描述,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情感。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充分体现作者的情感,在抓住人物动作与语言等特征的同时,促使学生对课文人物的情感形成更加正确的认识。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将自身情感与作者以及学生的情感进行融合。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时,教师运用这样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南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又能让学生认识到南沙群岛目前而临的困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与忧国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的渗透。
三、强化情感交流——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想更好的融入情感要素,教师首先要做到平等对待学生,赋予学生足够的民主,构建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消除学生内心的紧张感与防御感。在教学中,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思想动态,并且认真观察学生的表情,从学生视角出发思考问题,并将自己真实的情感与学生进行分享,营造起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哪吒闹海》,就该课文的内容来讲,主要是表达哪吒为百姓着想,不畏强权,凭借自己的本领制服龙王父子,人们此后又能过上安定的生活。但是就本文的主人公来看,哪吒无疑是很多小学生心中非常喜欢的神话人物,也是小学生心中崇拜的对象。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与学生共同探討与哪吒相关的事情,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哪吒闹海的故事吗?”学生们纷纷回答“知道”,而且学生也知道哪吒是托塔天王的第三个儿子,是一个小英雄,在很多神话故事中都有哪吒。然后,教师又问学生:“你们知道哪吒的法宝是什么吗?”这时学生们大多回答“不知道”。教师告诉学生:“我知道哪吒的法宝是混天绫和乾坤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也更加愿意与老师进行课文相关内容的探讨交流,让课堂氛围更加融洽。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的纽带,是培养学生丰富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主要教学方式。没有情感的教学,是空洞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教学。学生也不会从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剖析课文内容,着重点化学生的情感,运用作者笔下优美的词句打动学生的内心,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情感教学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品质,达到全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贵.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宁夏教育科研.2009(04).
[2]魏文强.研究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J].新智慧.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