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第九集 血洒热土留英名——黄骅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123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举国上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河北省档案局与河北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60集微紀录片《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该片是一部通过翔实的档案史料、鲜活的故事脉络,真实再现河北百年革命风云的点睛之作,一经播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为了进一步扩大该片的社会影响力,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脚本文字及图片以飨读者。
  (主持人)
  历史的长河往往会淹没人们的记忆,但是对河北省黄骅市的所有人来说,有一位英雄,有一段往事,却是他们无法忘却的。作为河北省现存的唯一一个以抗日英烈名字命名的城市,英雄黄骅(图一)和渤海之滨的这座小城已经融为一体。这座城市也用一种特别的方式,铭记着这位抗日英烈当年在此的奋斗与牺牲。
  (短片配音)
  1941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30岁的黄骅临危受命,奔赴河北与山东边界的冀鲁边区,领导这里的抗日军民同日伪军展开坚决的斗争。
  (同期声)
  刘少奇曾用“南邻济南、北迫天津、西胁津浦铁路、东据渤海海岸”来形容这一区域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侵华日军在这里修公路、建炮楼、抓民夫、抢粮食,不断蚕食根据地。黄骅正是在根据地进入到最艰难的时期,来到了冀鲁边区。
  (短片配音)
  1943年1月,5000多日伪军对二分区实行“合围扫荡”,二分区领导机关和部队胜利突围。敌人不甘心扫荡的失败,欲调沧州的日军出动,组织新的合围。为了钳制驻沧州的日军,黄骅决定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一夜之间,敌人的十几个据点相继被拔除,沧盐公路上的电线杆被放倒,电线被割掉了几千米,敌人的通讯中断……敌人的计划就这样宣告流产。
  (主持人)
  1943年7月23日罗荣桓刊发在《大众日报》第520期(图二)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一年来,曾经和敌人进行过四百次以上的战斗,几乎每次都要与敌人进行肉搏,在战斗完结之后,又必须立即转移,否则即可能遭遇到第二次。所以部队经常在转移中,没有一个村能驻过两天的,第一天晚上去,第二天晚上必须走。”而这,也正是黄骅和他的战友们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短片配音)
  1943年6月30日,大赵村的一间民居里,黄骅组织其他同志正在召开冀鲁边区侦查通讯工作会议,讨论如何趁着青纱帐起来的优势,发起夏季战役。会议进行了整整一天,大家虽然疲惫却异常兴奋,就在这时,意外响起的枪声划破了夜晚的宁静,一瞬间风云突变,灾难降临。
  (同期声)
  土匪出身、被八路军收编的冀鲁边区手枪队队长冯冠奎,以汇报工作为由骗过了会场外的警卫,闯进了会场,连开数枪,将毫无防备的黄骅、陆成道等5人杀害,当时还有几个人身负重伤。
  (短片配音)
  这场始料未及的灾难,让冀鲁边区失去了一位重要的领导者。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事件的幕后黑手竟然是教导六旅旅长、军区司令员邢仁甫。
  (同期声)
  邢仁浦参加了冀鲁边区的创建工作,他也是冀鲁边军区的最高军事长官。但是,他把这一切看得太重了,黄骅的到来,使他感觉到自己的权利一步一步的被削弱了。随着矛盾的不断加剧,他对黄骅的不满越来越强烈。于是,最后他派出手枪队队长冯冠奎执行了刺杀。刺杀的这个真相被暴露以后,邢仁甫跑到了天津投降了日军。
  (主持人)
  黄骅就这样牺牲在了大赵村(图三),1945年,为了弘扬黄骅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大赵村所在的新海县更名为黄骅县。在这个英雄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黄骅作为一个符号,从此无处不在。它代表了一种精神,无坚不摧,它倾注了一份情怀,永不相忘。
其他文献
3月13日,省局馆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回顾总结2017年主要工作,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对2017年度记三等功及考核优秀的同志进行表彰。党组书记、局(馆)长田昌明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田昌明同志代表局党组对局馆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他指出,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讲政治、守纪律、保安全、出
笔者在研究钱学森导师王助的生平时发现了五份珍贵的民国档案,分别是王助、白崇禧、周至柔、黄光锐和钱昌祚的手迹。王助,字禹朋,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先驱,曾经长期担任国民党空军的技术要职。1934年初,王助离开中国航空公司,调入军政部航空署(1934年5月改为“航空委员会”)任上校参事。这是当时航空署最高的技术级别。1937年1月4日,他续任空军一等机械正(相当于上校军衔)。在抗战期间,王助曾多次受到蒋介石
蔚县剪纸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民间艺术,其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其基本制作工艺为:设计造型——薰样——雕刻——染色。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
是哪只神秘的手  染红你的笑靥  是谁 把你吹下枝头  享受土地的烂漫  是谁 把你由绿变黄  成为爱情的书笺  又是谁 讓你飘向天边  你不语 身轻如燕 翻滚自然  既然来自大地 这一天只是早晚  遵从自然  享受春的抚爱 夏的性格豪迈  秋的多彩 雪的洁白  飘向大地 变成尘埃  那又何妨 待到明春  还会再萌枝头 争得一片喝彩  染绿 一个新的时代
就在2015年4月15日,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代表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向32名为苏联卫国战争(1941-1945年)作出贡献的中国公民,颁发了“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曾三同志是获奖章人之一。这则新闻引发了我对曾三同志的追忆。曾三同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勇敢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他也是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和杰出领导人,他为新中国的档案事业、档案工作、档案学理论的开创和
光阴荏苒,历史将永远铭记,1947年11月12日11时,当红旗插上了正太饭店的最高处,作为我党我军解放的第一个设防的大城市,石家庄从此掀开了历史新篇章。石家庄的解放,不仅对全国解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以其特殊地位和作用,对新中国的孕育、诞生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这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石家庄堪称“开国第一城。”  时光回溯到71年前。1947年11月12日,
清华大学是天之骄子的摇篮,清华的历史,承载着一代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饱含对民族复兴的期待和向往……在清华的天空上,有太多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才、治国之俊,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闪耀的星群,照亮中华大地。这所百年名校为何时至今日还能有如此魅力,也许我们能从《大家小絮》(中信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中获得答案。  这本《大家小絮》讲解了大量20世纪50至80年代的清华风物。由清华第一
近日,衡水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程蔚青同志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专题研究公安档案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衡水市公安局关于加强和改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推动档案管理的全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档案服务查询、服务基层、服务实战作用。程蔚青同志指出,公安档案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群众权益的真实记录,更是公安工作以史为鉴、继往开来的重要基础,各级
近年来,卢龙县档案局严格贯彻落实上级要求,把各类民生档案推向服务前台,不计自己的苦和累,从历尽艰辛接收破产企业档案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狠抓档案资源建设,让尘封档案重现光彩,之后又再接再厉,抢抓河北省启动省、市、县三级国家档案馆数字化工程的有利时机,把档案管理向数字化、信息化推进,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档案工作步入全省先进行列。  一、让尘封档案重现光彩  2007年7月,正值“三伏天”,卢
2017年12月27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展览在广东省档案局(馆)开幕。内容紧扣“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以中国共产党为谋求国家富强、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不懈奋斗为主线,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展览布展面积达1200平方米,展出仿真档案、历史图片、视频资料接近6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