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产生一种获得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学生能够积极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知识,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是快乐的享受。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怎样培养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抛砖引玉。
一、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当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此时他的学习能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如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显然,教师的讲课方式极大地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深奥难懂的授课方式只让学生望而却步并产生抵触心理。利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典型的事例来润色生硬枯燥的理论讲解,则可起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讲解艺术,努力当好这个导演。课堂教学中,在用语言方面多做一些押韵性的总结,把重要的知识和学习难点尽可能地编成紧贴课题的顺口溜,使学生易懂易记,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就如何牢记1-18号元素,这里介绍奇特形象的比喻记忆,首先让学生读下面《猎驴》一诗。
猎驴
惊骇里皮棚
即氢氦锂铍硼(1—5号元素)
叹淡养无奈
即 碳氮氧氟氖(6—10号元素)
那美驴归林
即 钠镁铝硅磷(11-15号元素)
柳绿叶夹盖
即 硫氯氩钾钙(16-20号元素)
学生读完这首诗后就可以很自然把1-18号元素记忆在心。又如在记忆金属活性顺序表时,可以概括顺口溜为:“嫁给那美女,锌铁千斤,铜银百斤。”再如在H2还原CuO实验中关于通气与加热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记忆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这种教法运用通过拟人化或打比方的幽默语言,让学生在欢笑声中获得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情感的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认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学生成绩差异的四分之一可由个人情感特征加以说明。”运用情感的效能要注意下列几点:
首先,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专业充满激情。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只有我们怀着对事业的执著,专业的热爱,精神饱满,端正潇洒,稳重大方地走上讲台,才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需有丰富美好的表情。教师亲切的目光,慈祥的微笑都会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当学生走神时,可用严肃的目光唤起学生集中注意力,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沟通作用。回答问题时,鼓励的目光可让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智慧得以展露。这样学生就会被深深吸引到课堂上了。
再次,教师需具有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备课时,教师应设身处地地为不同学习程度的同学着想,认真钻研教材,精心选择教法,编制详细的教学方案。俗话说:“知此知彼,百战百胜。”作为老师只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才能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直观的演示实验,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同时实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之一。因此,教师讲课时要尽可能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在做演示实验时,不但要准备充分,操作规范,而且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引导到现象的观察上来,深入分析,不失时机提问一些问题,以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重难点,加深印象,延伸学习兴趣。如:在H2还原CuO这个实验中,为什么停止加热后,还要继续通H2直至试管冷却为止呢?此时可以让一位学生上讲台亲手做一个小实验(铜丝在空气中加热),让其他学生观察现象,从中得出结论Cu O2→CuO,这样刚才提出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从重视演示实验延伸到让学生亲手做演示实验,使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越来越浓,笔者不失时机有意识地展开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做些小实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延伸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融进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有用资源,大大增强课堂容量,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多媒体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信息集于一体,在视觉、听觉上产生动感的立体效果,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多媒体的多感官刺激作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等较抽象的内容,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讲授时较难描述清楚,学生理解起来也较吃力。此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可将H原子、O原子、Fe原子、Ar原子等原子结构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使学生看到放大了的“原子世界”,并且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原子结构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如:在学习《空气》这一课题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伴着动人的音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出现在显示屏上。工厂放出淡烟,慢慢变浓,图中天空变黑,树木、花草失色,动人的音乐变成人们的咳嗽声,图画、声音的变化使学生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活跃教学氛围,且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也是根本,更是催化剂,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学质量获得保证和提高。幽默的语言、情感的效能、实验演示和多媒体教学这四方面的综合运用必能激发同学们对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当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此时他的学习能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如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显然,教师的讲课方式极大地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深奥难懂的授课方式只让学生望而却步并产生抵触心理。利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典型的事例来润色生硬枯燥的理论讲解,则可起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讲解艺术,努力当好这个导演。课堂教学中,在用语言方面多做一些押韵性的总结,把重要的知识和学习难点尽可能地编成紧贴课题的顺口溜,使学生易懂易记,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就如何牢记1-18号元素,这里介绍奇特形象的比喻记忆,首先让学生读下面《猎驴》一诗。
猎驴
惊骇里皮棚
即氢氦锂铍硼(1—5号元素)
叹淡养无奈
即 碳氮氧氟氖(6—10号元素)
那美驴归林
即 钠镁铝硅磷(11-15号元素)
柳绿叶夹盖
即 硫氯氩钾钙(16-20号元素)
学生读完这首诗后就可以很自然把1-18号元素记忆在心。又如在记忆金属活性顺序表时,可以概括顺口溜为:“嫁给那美女,锌铁千斤,铜银百斤。”再如在H2还原CuO实验中关于通气与加热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记忆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这种教法运用通过拟人化或打比方的幽默语言,让学生在欢笑声中获得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情感的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认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学生成绩差异的四分之一可由个人情感特征加以说明。”运用情感的效能要注意下列几点:
首先,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专业充满激情。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只有我们怀着对事业的执著,专业的热爱,精神饱满,端正潇洒,稳重大方地走上讲台,才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需有丰富美好的表情。教师亲切的目光,慈祥的微笑都会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当学生走神时,可用严肃的目光唤起学生集中注意力,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沟通作用。回答问题时,鼓励的目光可让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智慧得以展露。这样学生就会被深深吸引到课堂上了。
再次,教师需具有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备课时,教师应设身处地地为不同学习程度的同学着想,认真钻研教材,精心选择教法,编制详细的教学方案。俗话说:“知此知彼,百战百胜。”作为老师只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才能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直观的演示实验,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同时实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之一。因此,教师讲课时要尽可能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在做演示实验时,不但要准备充分,操作规范,而且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引导到现象的观察上来,深入分析,不失时机提问一些问题,以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重难点,加深印象,延伸学习兴趣。如:在H2还原CuO这个实验中,为什么停止加热后,还要继续通H2直至试管冷却为止呢?此时可以让一位学生上讲台亲手做一个小实验(铜丝在空气中加热),让其他学生观察现象,从中得出结论Cu O2→CuO,这样刚才提出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从重视演示实验延伸到让学生亲手做演示实验,使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越来越浓,笔者不失时机有意识地展开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做些小实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延伸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融进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有用资源,大大增强课堂容量,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多媒体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信息集于一体,在视觉、听觉上产生动感的立体效果,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多媒体的多感官刺激作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等较抽象的内容,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讲授时较难描述清楚,学生理解起来也较吃力。此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可将H原子、O原子、Fe原子、Ar原子等原子结构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使学生看到放大了的“原子世界”,并且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原子结构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如:在学习《空气》这一课题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伴着动人的音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出现在显示屏上。工厂放出淡烟,慢慢变浓,图中天空变黑,树木、花草失色,动人的音乐变成人们的咳嗽声,图画、声音的变化使学生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活跃教学氛围,且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也是根本,更是催化剂,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学质量获得保证和提高。幽默的语言、情感的效能、实验演示和多媒体教学这四方面的综合运用必能激发同学们对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