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音乐吟诵古诗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90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吟诵古诗的教学方法,是适合小学生发展特点和接受规律的,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吟诵的兴趣。所以,在小学低年级古诗吟诵教学中,老师根据古诗词,为其选择适合意境的配乐,把学生带进诗情、诗意、诗境中,增强学生吟诵的体验感,是实现其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条件和手段。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音乐;吟诵古诗;教学策略
   古诗词早已融入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精神支柱。以前从小学低年级,甚至幼儿园阶段教孩子们朗诵、背记古诗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一种传承,一种灌输,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还不能从深层意义上理解古诗词。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开始系统地学习语文,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起步阶段,老师再也不能让学生囫囵吞枣似的背诵了。我们要本着激发学生潜力,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强化他们吟诵过程中的体验感,把音乐与古诗吟诵教学结合起来,借助音乐的节奏、旋律,强化学生的感受,并以多种吟诵和唱和的方式,引学生走进古典诗文的意境、情感,体味其蕴含的音韵美,提升小学低年级古诗吟诵教学的效率,推动语文整体教学的前进和发展。在此,笔者就小学低年级音乐吟诵古诗有效教学策略,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进行对比,强化学生的体验感
   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要说从吟诵中去找感受,他们对吟诵的节奏、吟诵的作用都没有把握和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强化学生的体验感,为了让学生能走进诗意、诗境,感受它的美,老师可以先不配音,让学生直接吟诵,通过吟诵让学生找节奏,谈体验和理解,看学生是否真的能走进古诗,走进它的意境。然后,老师再根据古诗的意境,配上恰当的音乐,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配上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古筝音乐,再让学生吟诵,学生的感受会与之前大有不同。多吟诵几遍,会达到入诗、入境、入情的效果,同时也能实现“一切尽在不言中”,满眼意境、满心诗意的美好效果。没有对比就没有区别,让学生先在没有音乐的情况下吟诵,再给他们配上音乐吟诵,不仅能提升古诗意的美感,还能强化学生的体验、感受,使学生虽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诗,但能走进其意境、感受其美好,这已是实现小学低年级古诗吟诵教学的主要目的了。
   二、以视频音乐,突显古诗意境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大多都六七岁,他们的学习意识不强,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就拿古诗吟诵教学来说吧,老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发展和接受规律,采用了很多的手段与方法,但还是有学生难以入境,不能在吟诵中體验古诗词的美好。鉴于此,老师可想办法激发学生更多的感官,要让学生在读、诵、唱的同时,真正爱上吟诵、爱上古诗,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实现传承的意义。所以,老师可以运用视频音乐,有景、有图、有音乐,让学生看着画中的意境,再听着音乐进行吟诵,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感觉才能被激活,他们眼里、心里、想象中才会有诗中的意境、意蕴。如杨万里的《小池》,配上涓涓细流、浓浓树荫、连片荷叶、翻飞的蜻蜓等,这一切,本身就是一首诗,再加上音乐、诗句,既能让学生在吟诵中更好地掌握节奏,又能感受其意境美,增强学生的记忆,升华古诗教学的意义。
   三、倾听音乐,感受诗中情感
   音乐没有国界,不分年龄,只要一响起,似乎都能成功沟通,打开人的情感密码。小学低年级学生虽年龄较小,没办法一下子理解音乐、理解古诗,但在古诗吟诵前,给学生选择适合某一首古诗词意境的音乐,让学生倾听音乐、欣赏音乐、沉浸其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还能为古诗吟诵教学做好铺垫。学生在倾听音乐、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已被无形的音符打开了,被旋律激活了,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吟诵古诗,更能增强其理解,强化其体验感。比如,《画》的吟诵教学,让学生先倾听音乐,再让他们吟唱,学生不但能看见“远处的山”“水流”“欲谢未谢的花”,还能感其“悠闲张望的鸟”,其“茫”以及旷野的宽阔无际等。这不仅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古诗幽远的意境、深远的意义,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把音乐与古诗吟诵结合起来教学,既符合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又能更好地理解、强化学生的感受,使学生能读懂诗、走进诗、感受诗深远的意境和难以描述的美好,实现古诗教学的目的,升华其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娟.校本课程改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古诗词童趣自主创编研究[J].黄河之声,2019(20):120.
   [2]叶晔.融美育于小学音乐古典诗词作品的教学中:以六年级“古风新韵”单元为例[J].教学月刊,2019(7):55-57.
   [3]鲁欢利.诗情画意,乐在其中:浅谈古诗词与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融合[J].戏剧之家,2019(4):192.
其他文献
摘 要:“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悄然成为当今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焦点,引领着众多教师在教育阵地中探索、实践。核心素养下有效地开展课堂深度学习,须领会深度学习的内涵、重要性,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与浅层学习相比,深度学习注重对核心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强调对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即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行为和状态方面,它强调学习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是很关键的内容,学生的习作能力将直接影响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水平。因此,在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情况,灵活地应用各种方式来开展习作训练,并注重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兴趣;培养   小学生比较活泼,对很多事物都有较强的好奇心,这也造成他们在语文学习时,经常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在习作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多样化
摘 要:群文阅读作为新型的阅读指导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核心素养视野下,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拓展学生的文化和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科思维,符合小学语文课程指导的目标要求。尝试分析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中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旨在全面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中年级;群文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影响下,学科教学活动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
摘 要:有效的阅读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更好、更专注地投入学习中。因此,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有效阅读的过程中打开情感大门,学会独立思考,从而增长见识。就如何有效地对小学语文阅读展开有效性教学进行论述,探讨有效性阅读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帮助。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小学生教学的主科之一,其中的阅读教学尤为重要,因此老师在教学
摘 要: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的特点,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很多学生感觉数学知识枯燥乏味,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核心素养下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策略   新课改背景
摘 要:同汉语学科一样,阅读与写作是英语学科中的“一体两翼”现象。如果说阅读是“英语之根”,那么写作则是英语综合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的集中性体现。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中文思维方式的影响,儿童英语写作教学长期以来处于不良运行状况。“蒙以养正,圣功也。”如何从根本上切实改变这种基本现状呢?在此,主要就英语写作个性化教学模式构建,试简述一些策略性分析。   关键词:小学英语;写作个性教学;核心素养
摘 要: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两大维度,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为解决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含量偏低、语言知识分散、忽视文本内涵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及对核心素养理念、思维品质培育的思考与实践,探究一种能够延伸学生阅读思维深度及广度的小学英语思维导向式教学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思维导向式;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理念下,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帮助
摘 要: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为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在不断实践教学理念的过程中,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越来越成为改革实践的重要方面。教师发挥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能力,逐渐能够在新课程改革中以核心素养为重要的职业发展基础,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终身学习思想,在不断拓宽知识领域的过程中,也能够为学生带去合适的教学新方法。在语文教学进行积极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提升教师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构建思维发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科的核心內容之一,只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其阅读更多的书籍,才能让他们的语文知识储备量得到提升,并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引入新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新课改提出个性化阅读,这受到教师与学生的喜欢,通过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展开个性化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小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教学方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就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小学教师必须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因材施教。作为小学主要课程之一的小学语文课程,从学科上来说,其并不仅仅是对知识性和工具性语言的学习课程,而是培养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