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行动点燃文明火花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71655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小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学校要遵循内生外化的教育原则,落实对学生全方位育人理念。文章以德育为范本、规则为示范,结合“文明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从活动的主题内容、细节安排、学生参与等方面,细谈小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让文明的种子植根于学生纯洁的心灵,让他们懂得从小事开始展现自己的文明行为。
  关键词:文明学生;主题活动;内容丰富;细节真实;学生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08
  作者简介:彭燕嫦(1974—),女,广东广州人,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行为养成教育。
  时任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李季教授曾经说过:“任何一种德性的形成,无论思想观念的还是道德伦理的,无论是公德还是私德,无论是认知、情感的品德还是行为、人格的品德,一般都经历由外部规范要求到道德内化,进而内生为品德,后外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小学(以下简称“我校”)非常认同此见解,在落实对学生们的行为养成教育方面,我们也遵循内生外化的教育原则,落实对学生全方位育人理念。
  一、品德范本,规则示范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德育的本质是育德。我校在开展德育活动时,注意结合学科联系生活,让品行教育构建在立体的环境中。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快乐的学校生活》中,第4课《我们遵守规则》内容提及了学校生活要有规则,如垃圾倒指定的地方;上下楼梯慢步轻声靠右行;见到老师问声好;过马路看红绿灯,走斑马线——要求学生养成习惯,让学习生活更方便、更安全、更文明。游戏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一起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大家都要遵守游戏规则,文明礼让,就玩得高兴。小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在教育的影响作用下的品德内在生成的过程,小学生作为道德认识的主体,自我构建是这一过程的关键所在。该过程遵循品德生成的规律,即“外塑—内化—内生—外化”这一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
  行为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听过的就忘记了,看过的就记住了,做过的就理解了。”教师设计的主题活动课,小游戏、小故事、小品、写说帖算文明行為,学生一个个雀跃地动起来、乐起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生在活动中身心参与体验怎样做才是文明学生,真正做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在过程中进步。
  二、主题教育,润化生命
  我校结合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开展“文明学生”主题活动,各教师精心准备为学生成长添上绚丽的一笔。其中植老师的主题活动令我印象深刻,他能够根据校内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文明情况与个别学生不文明行为而设计教学,提高全班学生的文明行为认识,促进良好品德行为的发展,对学生的确有教育意义,也有示范作用。
  1.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主题是班会的灵魂,选择和确定一个学生喜欢而又具有时代意义和教育价值的好的主题是开好班会的前提和关键。“文明”这个主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时讲文明、有礼貌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每个学生内在修养的表现,也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开展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
  学校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良好习惯的基地, 承担着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植老师设计了“文明学生,我能行”的主题班会活动。通过认识文明、寻找文明、拒绝不文明、实践文明、传播文明五个环节,把学生在校一天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进校门、上课、课间、放学)真实展现,对比明确,融在其中,使学生在现实生活里认识文明,树立文明的形象,明白文明行为的重要,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影响和危害,从而积极参与文明行为,传递文明,使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2.细节真实,提供展示
  每个环节的设计与安排都是围绕“文明”这个主题。真实的画面让学生们懂得讲文明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喜欢。
  视频小故事的主人公,自己起床叠被子、穿衣、戴红领巾,简单收拾整齐,她高高兴兴背着书包上学校,见到老师和同学主动问好,还礼貌善意提醒同学穿着整齐,看见地面有牛奶盒,马上把它扔进垃圾桶。看完视频,学生们知道了她文明的行为,评她为 “文明之星”。学生们共同探讨了得出文明的准则是包括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大家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文明,树立起文明小学生的形象。其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强调教育学生仪容仪表整洁,但往往低年级小学生好动贪玩不注意,所以,大家一看视频的内容,便有了自我对比,从而自己懂得仪容仪表美的精神。当老师即兴说:“我们就来看看在课堂上,哪个小组的坐姿最端正,哪个同学的仪表最整洁?”学生们腰板挺得直直的,坐姿端正、神采飞扬,个别学生马上把自己的衣领、衣襟、袖口抖一抖。学生们都好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认可,得到同学的赞许与支持。个人的仪表美是文明的一种展现,由知及行,短短两三分钟,学生们立刻心领神会,多灵动、美好的画面啊!
  小品表演《碰撞》——课间发生了碰撞,一不小心有学生摔倒了,周围同学热心帮助解决困难。简单的小品表演,其实是校园生活的真实写照,常有发生。学生们观看小品后交流:他们的言行文明,互相关心,体谅、包容、负责、和谐。接着,教师又播放一组校园里的文明图片,引发大家的共鸣。如:拾到钱财交给大队委,帮生病的同学补习或拿作业,借本子给同桌,陪同不舒服的同学到校医务室,捡地上的垃圾,热心为班集体服务等等。教师顺势引导,在我们校园的学习生活中,许多老师和同学都非常的文明,也许是行为美、仪表美、语言美某个方面的。每个小组提供展示,当学生们把写有老师和同学的“文明星”贴在花瓣上,他们心中立即树立了好榜样,激励自己学习“文明星”、争做“文明星”。小组交流时,教师实地采访学生,学生们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如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关心同学等,小小的举动、点滴的行为、细微的话语,这就是真实的写照。
  我最深刻也最欣赏的一个环节是,算出一个学生每天最少的文明问好次数,如:老师与同学上一节课用的互相问候语,有几次?(2次)一天6节课有几次?(12次)一周呢?(60次)一学期(20周)呢?(1200次)全校34个班一周有几次?……上课的学生们与听课的老师们一下子全情投入,小心翼翼、全心全意地算,生怕算错,这一刻,是整一节课的高潮。教师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深入浅出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文明,以数据说明文明的巨大作用。这一设计看似简单,却是教师充满智慧的设计,给学生提供展示文明的“大舞台”。最后师生归纳出:文明的力量是无穷大!
  3.重视参与,感受深刻
  全班几十个学生,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大胆发言,有的个性张扬,有的一声不吭,还有的内敛怕事。植老师十分注意课堂上生生参与,重视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课堂上,寻找身边的文明。植老师首先出示一张张文明的图片,例如,小朋友安静排队取水,同学拎着书本排队到专用室上课,主动把废纸捡起来,班干部整理图书,同学们边听课边做笔记,等等。植老师边播放图片,边询问、调查学生们在学习或生活里是否能做到这样的文明行为,鞭策他们多参与,让文明行为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树立文明学生的形象。
  英国作家和美术评论家罗斯金说过:“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让小学生成为文明的践行者、文明的传播者,手牵手让行动点燃文明火花。由一节班会课延伸到学生们的生活,在家里、在社会继续树立文明的形象,“小手牵大手”共建文明城市,共谱文明和谐之歌。
  参考文献:
  [1]李 季,梁刚慧,贾高见.小活动 大德育: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2]孙云晓,刘秀英.责任感成就未来:养成负责好习惯[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3]黄正平.小学养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最喜欢暑假,因为有个漫长的夏天可以消磨。梅子汤、西瓜、绿豆冰,还有摘抄在有淡蓝暗纹的本子上的语句。那些话是谁写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见它,就像看见自己年少的心事。    “我不要天上的星星,我要尘世的幸福。”  “我假装没有看你,你也假装欣赏风景。”  “世间情动,莫过于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    “喜歡一个人和一支乐队。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现场。”  “你的身体承载着一个宇宙,不要让
我在路边坐下来写作,一时想不起该写些什么。  树荫遮盖的路,路畔是我的小屋,窗户敞开着,第一束阳光跟随无忧树摇颤的绿影,走进来立在面前,端详我片刻,直扑我怀里撒娇。随后溜到我的文稿上面,临别时留下金色的吻痕。  黎明在我作品的四周崭露。原野的鲜花,云霓的色彩,凉爽的晨风,残存的睡意,在我的书页里浑然交融。朝阳的爱抚在我手迹周遭青藤般地伸延。  我前面的行人川流不息。晨光为他们祝福,真诚地说:祝他们
潘云贵  温和如植物的90后学长,又如海底孤独的鲸,常在旧时光中与从前的自己碰面。对于未来,心存光亮,觉得时间会眷顾愚笨但努力的人。  空气中飘浮着植物的味道/多风的午后/人们说话渐渐慢了下来/时间永远静止在忧郁但清澈的双眼  喜欢听风的日子似乎总在年少,一个人安静地站在天台或山巅之上,看万物匍匐在自己脚下,耳边的风一阵一阵吹来,带走时光里锈红色的铁屑和漫天飞扬的尘埃。  我们的生活是否沿着最初的
一个叫穆伦·席连勃的蒙古族女孩  猛地,她抽出一幅油画,逼在我眼前。  “这一幅是我的自画像,我一直没有画完,我有点不敢画下去的感觉,因为我画了一半,才忽然发现画得好像我外婆……”  而外婆在一张照片里,照片在玻璃框子里,外婆已经死了十三年。这女子,何以在画自画像的时候画出了记忆中的外婆呢?那其间有什么神秘的信息呢?  外婆的全名是孛儿只斤光濂公主,一个能骑能射枪法精准的旧王族,属于土默特部落,成
故事说:有一天,一位爱尔兰人来到了都柏林的一家酒吧。在吧台上,他点了三大杯啤酒,然后静静地坐在角落里,一一排开,再去依次喝完。好心的侍应生上前,提醒说:“先生,啤酒打开会走气的,您应该一杯杯来打。”  这位先生听闻,先是感激,后哈哈大笑说:“小伙子,事情是这样的——我有两个朋友,他们一个在美国,一个在澳大利亚,而我现在坐在都柏林。临分手时,我们约定,以后不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里喝酒,我们都要以这样的
大型詩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于2018年初在央视一套周末黄金时间播出。开播至今好评如潮,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3。  节目形式新颖、颇有深度,邀请明星或音乐家“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深层价值。中华文化的瑰宝——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和主流价值观在当下产生共鸣、再次流行,让流传千百年的诗词歌赋在音乐旋律中焕发新的生命
在花蕾中独居  在香气中中毒  微渺的光  比水银宁静  当盛放的日子来临  仍然寡言  花瓣壓着花瓣  压着一朵花天赋中  活跃的舞蹈  因为寂静中的闪电  我们变蓝  但总是有六月以后的雨水  最后一次  把我们变成果实
头枕黄河的波涛  尾甩库布齐沙漠的东端  在黄河与库布齐之间  黄龙河川道如一条逶迤磅礴的游龙  携百里千里的松涛  披镶金镀银的霓裳  在准格尔的群峦之巅  黄龙河川道是一条五谷丰登的瑞龙  抖落历史的仆仆烟尘  连接口里口外的锦绣河山  在北國星光灿烂的蓝天之上  黄龙河川道是一条吉祥如意的祥龙
写诗的理由完全消失,这时我写诗——顾城  很多年中,我都想写李白,写他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我去了西安,没有遇见李白,也没有看见长安。长安与我,隔着岁月的荒凉。岁月篡改了大地上的事物。我无法确认,他曾经存在。  在中国,没有一个诗人的诗句像李白的诗句那样,成为每个人生命记忆的一部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岸猿
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十分单薄的背影:他披着褴褛的衣衫,花白杂乱的胡须挤在一张瘦长的脸上,眼眸微微闭着。  我知道他看不见,可他的头仍然向上昂着,仿佛在仰望天上的星辰。  这个人,在艺术家眼里是浪漫主义的象征。但我总认为,所谓的吟游诗人不过是一群谋求生计的流浪人而已。有些人不谙生活之苦,便优哉游哉地坐在空调房里,给这些人加上光环歌颂、崇敬他们。  “你现在向哪儿走?”我上前去问他。  “雅典。”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