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在孕中晚期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r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脐带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在孕中晚期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对临床有产前诊断指征的22~26周龄孕妇,在B超引导下经脐静脉穿刺抽取脐带血0.5~1 ml,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收集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固定、制片、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及数据分析。

结果

在1 213例孕中晚期胎儿脐带血中成功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1 211例,成功率99.9%。其中异常染色体142例,检出率达11.73%。包括非多态性染色体异常81例(检出率6.68%),多态性改变61例(检出率5.03%)。非多态性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数目异常50例(占总异常数35.21%),包括嵌合体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31例(占总异常数21.83%),其中11例易位,17例倒位,3例缺失。

结论

基于脐带血淋巴细胞培养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孕中晚期产前异常染色体诊断的重要方法,对于减少染色体畸形儿的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疾病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分别记录分析病灶显示率和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时期扫描的病灶、血管及肿块性质的CT表现。结果平扫病灶显示率为64.16%,明显低于动态增强扫描中动脉期的98.33%、门脉期的81.67%和延迟期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
期刊
目的探讨肠梗阻患者临床表现及多排螺旋CT征象对肠梗阻肠道血运评估能力及对临床治疗决策的指导价值。方法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和(或)血管造影证实为肠梗阻患者746例。根据患者最终诊断分为有血运障碍的高危组(n=70)和无血运障碍的非高危组(n=676)。根据手术确认肠管是否坏死将高危组分为坏死组(n=31)和无坏死组(n=39)。统计临床表现的主要征象和CT表现重要征象在评估可能的肠道缺血及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