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动态增强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weiwei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疾病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分别记录分析病灶显示率和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时期扫描的病灶、血管及肿块性质的CT表现。

结果

平扫病灶显示率为64.16%,明显低于动态增强扫描中动脉期的98.33%、门脉期的81.67%和延迟期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动态增强扫描中动脉期病灶显示率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而门脉期高于延迟期(均P<0.05);平扫病灶总检测率明显低于病理检测和动态增强三期扫描检测率(均P<0.01);动态增强三期检测率与病理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增强扫描与三期增强扫描的病灶边缘清晰度、血管清晰度和密度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期扫描对肝脏肿块恶性、良性确诊率明显高于二期扫描,且肿块性质判定与病理诊断相似度明显高于二期扫描(均P<0.05)。

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能够有效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提高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大脑中铁含量的差异及其与脑小血管病影像标志间的关系。方法对74例初次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IA)患者及77例既往中风史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部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磁敏感序列的相位图上,手动绘制双侧尾状核头、豆状核、丘脑、额叶白质及枕叶白质为感兴趣区(ROIs),分别测量各部位相对脑铁含量,并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影像资料的相关性。结果既往中风史阳性的TIA患者豆状核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