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晓琳是一个如春阳般明媚的女孩,微蓬的短发,含笑的双眸,主持奥运体育新闻节目,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着多姿多彩的梦想。
因《早安中国》而成熟
作为一位体育主持人,朱晓琳用简单而带有哲理性的话语掩盖了工作中遭遇的所有艰难辛苦。在别人都羡慕电视主持人台前的风光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在台后的努力。从节目最初的采稿、串词、编辑到后期的配音、文字,晓琳不知流了多少汗,也曾因压力太大,难过地哭起来。一晃在央视主持节目已经整整4年,这4年里,晓琳已从一个单纯、腼腆的女孩变成一个独立、坚韧、肯吃苦的“女强人”。
晓琳现在做的是《早安中国》清晨7点~8点的直播节目,这就意味着她每天需要凌晨4点起床赶到台里,做播出准备,然后是1个小时的主持时间,因为这个节目没有提词设备,完全是现场脱口秀,所以对于主持人来说,是考验专业知识和临场反应能力的时候,还不能有任何差错,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和甜美的微笑。
在进行奥运赛事期间,她和栏目组全体同事齐心协力,把奥运新闻以及赛事评述在最短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编辑完成,在当天所有比赛结束后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传播给刚刚起床的观众。晓琳幽默地对记者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圈,我用它来阅读世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朱晓琳凭借着才思敏捷的大脑以及充分的案头准备,播出的节目不断受到观众的好评。
看过《早安中国》的朋友都说晓琳的笑很清纯、有亲和力。“可是你不知道,”晓琳自揭其短,“刚开始做直播的时候,紧张死了,节目一下来,手心里全是汗,脸上的笑都僵掉了。”“现在该很轻松了吧?”我问她。“轻松?”她摇摇头,“轻松是我希望留给观众的印象,当观众觉得我是轻松、亲切地做着节目,他们就能以轻松的心态来看这档节目。但对于我自己,轻松并不是我想要的一种状态,应该是一种适度的紧张。这种状态下,人的机敏性、反应力才会达到一个高度;同时,这种潜在意识中的紧张感也会促进我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促进我不停地以乐观、虚心的姿态去学习,去汲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随时随地拥有释放真我的状态与能力。”

因大方、美丽而可爱
电视里的晓琳是青春时尚、大方得体的;那么在生活中的她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观众在电视机前看到的我画着精致的妆容,而生活中的我就是我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画一个清淡的妆,让自己看起来漂亮就可以了。要是晚上有聚会,可以稍微着重处理一下,一般不用粉底,如果有一些黑眼圈,可以拿柠檬片冷敷一下,眼影用稍微跳些的的颜色,再涂上睫毛膏,抹上符合自己肤色的唇彩,可以稍微打些腮红,就OK了。"
晓琳的服饰颜色主要是纯色的,纯棉的,白或黑偏多。白色紧身T恤配仔裤是她在放松时的最爱。“我的服饰一般是四季通用的。比如说秋冬季节,可以在里面穿上精心搭配好的衣服,外套的色彩取中,脱了外套之后,里面鲜明的色差或许会让人眼前一亮,而搭配和谐的颜色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在紧张的工作间隙,晓琳将自己的业余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周健身两次,此外还特别喜欢其他一些运动项目,像保龄、乒乓、游泳等等。外出休闲,她喜欢野外烧烤,觉得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很轻松、舒服和浪漫。
说起排遣压力,晓琳会和三五个朋友去熟悉的酒吧坐坐,听着轻柔、舒缓的音乐,和朋友尽情的聊天;也可以不说一句话,静静的待着,心情也能很快放松。她还喜欢在家里为朋友们调酒,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性格和喜好为他们调出不同口感的酒和特别的名字;擅长烹饪的她,在北广学习的几年里,被同学们封为“第一厨”,什么麻辣鸡翅、拔丝香蕉、宫爆鸡丁都是晓琳的拿手绝活。
采访手记:
2004年3月,朱晓琳向西部贫困地区儿童募捐光盘和儿童书籍,被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特授予"爱心大使"称号。同年6月参加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为了明天"大型慈善晚会,和朱迅、鲁健、孙楠、孙悦、解晓东一起献上精彩演出,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儿童慈善事业。
当记者问及为何有此爱心时,晓琳坦言:"西部贫困地区是我们一直关注的话题,我们每个有爱心的公民不仅要满足孩子们的正常成长,还要关注他们能够更好的、健康的成长。"
朱晓琳档案:
1979年生。2000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2000年7月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曾经主持中央一套《早晨》栏目。
现为中央电视台五套早间直播栏目《早安中国》的节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