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靠近一点点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mao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空湛蓝,草木葱绿。郭宇穿着一身黑进了教室。讲解卷子的老师扫视了他一眼,说:“明天给我换回校服。”他不吭声地把自己塞进拥挤的痤位里,仿佛那话不是说给迟到的他听的。他也不听讲,打开自己买的“五三”埋头做起来,对周围的一切都置若罔闻。

1


  他生在小地方,心里却装着个巨大的梦——走出去,看看世界。其实这个梦很空泛,但却是支撑他学习的动力。他不爱打游戏,也不去操场上打篮球,日常只有学习和思考两件人生庞大的事。他太内向了,虽然喜欢学习但从不跟人交流问题,他像天上孤独飞翔的风筝,沉默地飞着。
  他和同学的交流全靠别人向他借作业抄,但他也对这些不肯动脑子的同学感到不屑,一字不差地抄上去让他挨了几顿骂。他也对那个势利眼的老师无法产生好感,骂他,他也无动于衷,连眼皮都不抬忙活自己的事。
  他不知道抄作业这个群体都有谁,反正听见有人喊“宇哥,作业借抄一下”,他就把作业递过去。谁还回来都是一句感激的“谢谢”,他不冷不淡地回人家“不客气”。但这回还作业的人不同以往,她戳着他的答案,“这题错了!”心高气傲的他自然不服气,两人就这道对错未知的题理论起来了。对方也是聪明的,很快就出了答案,他确实错了。他佩服起对方来,却说不准人家姓什么,王婷还是李婷来着?他没好意思问。
  算是第一次和人交流,不免让他回味其中,还是有点儿意思,他还确认了对方叫李婷。而后,李婷也常找他请教问题,他开始还是很抗拒给别人讲题,自己会归会,说出来又是另一回事,所以他把题递给对方,说看不明白再问他。因此,他还是被李婷问了几次。当然为了不再出错,一道道题他都琢磨个透彻。

2


  郭宇不穿校服的原因找到了,之前的校服小了,他舍不得买新的,所以他坚持穿自己的衣服。但把自己套进小了一码的校服是他看了镜子很久才决定脱下的,那太滑稽了。
  女生还是心细,李婷在郭宇被老师第三次点名批评后发现了这一秘密。她穿着从毕业生那里要来的肥大的校服走进教室,裤腿儿太长差点儿绊了跟头,但她很满意自己这个主意。
  “宇哥,我妈不知道从哪给我整的校服太大了,你之前那套是不是比这个小点儿啊,咱俩换吧!”李婷演得跟真的似的,加上郭宇不怎么会拒绝别人,尤其是异性,所以换校服进行得很顺利。
  郭宇终于穿着合身的校服进出了,其他一切如常。
  如常就代表着李婷有点儿苦闷,不知何时她注意起郭宇这号人物——成绩好,人高冷。他突然吸引住了她。但他寡言少语,从未和她有过接触。但有幸她从同桌那里看过他的作业,写得一手漂亮字,解答步骤也好看。无意中发现了他的错误,才有了和他说话的机会。他說话声音也不难听,就是没有辨识度。李婷在脑海里不断完善郭宇的形象:下颌线很清晰,后脑勺和脖子衔接处的肤色黑得恰到好处……
  她喜欢他,欣赏他,无关什么男女情感。但她很清楚,他不需要被热烈地对待,他有自己的世界和目标。她的苦闷也正在此,她想接近他,但他可能不需要。

3


  换校服的事,郭宇当然知道怎么回事,起初是有点儿难堪,但还是被女生的善良打动了。一方面是感激,一方面是谁也说不清的感情,他对李婷的提问不再推脱或者拒绝。
  两个各怀心事的人靠近了一点儿,但也保持着礼貌的距离。表面上看,两人互帮互助的事迹简直可以写进校报上发表。
  转折发生在学校集体换新课桌时,郭宇主动帮她搬了桌子。她拎着椅子跟在他后面,也是第一次让她感觉到他们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很遥远。事后她说“谢谢”,郭宇竟从嘴里蹦出了“我们是朋友嘛”的话,她控制着要翘起来的嘴角点点头认同他。
  她知道了他们是朋友,她可以走进他的世界,所有的苦闷终于烟消云散。郭宇也打开了自己的纠结,他并不是和所有人交流都困难,至少李婷不是。先前他出于习惯而拒人千里的行为让他懊悔,所以他作出了一些努力终于打开了自己的世界。
  说出“我们是朋友嘛”只需要一秒钟,但成为朋友前,两个少年都作了很多的铺垫,这也诠释了他们友谊的单纯和牢靠。

4


  孤独的风筝需要陪伴,所以同样需要朋友的小鸟就来到了他身边。天空湛蓝,草木葱绿的季节,他们一起飞到了云端。
  编辑/李鹏修
其他文献
自从女儿上了高中,就很少有时间跟我沟个通,所以青春期的她怼我两句,我也觉得心满意足。  你们说这是不是病?  是,病的还不轻。  这不,孩子想吃饭团了,问我能否实现,答案绝对不能否定。  其实,我很早就看出她的小心思,暗地里已经开始琢磨饭团儿了。挖空心思想怎么个做法,既能满足她吃饭团儿的愿望,又能满足她的营养,还多少能给视觉一点儿美好的感受。这是摆在老母亲心上的一个疑难问题,期待答案能填补母女之间
袁一湛,本名袁千益。喜好热闹且有趣的人事,哪儿有好玩儿的就往哪儿蹿,日常为“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美好日子而努力奋斗。  人人都道少年好,我道少年皆是宝。  万花丛中过,我独爱这几位少年。  “鄙人不在江湖,可江湖总有鄙人的传说。”  我是袁一湛,拥最飒的少年,写最野的行文,欧耶!  老月家里是开酿酒厂的,因着家族习性,倘若她喜好某某人的品性作风时,张口闭口便会是一句:“改明儿我送你壶酒来,糯米酒、桔
新聞回顾:   2018年年初,《成都商报》报道了一位叫王猛(化名)的男生,写了万字长信与父母决裂。王猛高考时是当地的理科状元,北京大学硕士,留学美国顶尖大学,然而这一切光环的背后却是他与父母的决裂:12年前他开始不回家过春节;6年前拉黑了父母的联系方式,不再与家人联系;2018年写了万字长信表示与父母决裂。  万字长信记录着他从小学到北大,再到美国研究生毕业前后,与父母间
植物:海棠  别名:海棠花、木瓜  属:苹果属(Malus)多种植物和木瓜属(Chaenomeles)几种植物的通称与俗称。  代表植物:海棠花(学名:Malus?spectabilis)和木瓜(学名:Chaenomeles?sinensis)都是蔷薇科的灌木或小乔木,为中国著名观赏树种,各地习见栽培。园艺变种有粉红色重瓣者和白色重瓣者。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习称“海棠四品”。 
【个案背景】   为能听闻南京小小元卡讲师班的课,我推掉了原本约好在周六的元卡调和个案。那是一位母亲帮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小洁预约的。不曾想那位母亲执着地从早上10点多一直到中午1点我们下课,微信、电话穷追不舍,希望我在电话中为小洁做个案调和。【案例呈现】   電话接通,那位母亲告知我小洁就在边上,想要跟我聊聊,之后
[1]  在QQ空间征稿时往往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比如,在2019年末,我就捕获到一枚12年的骨灰级读者,是个活泼开朗、直率爱笑的女孩子。她会跟我分享她所在的城市里走过的每个地方;一起感叹小博的神奇——学生时代的她通过这本杂志,收到了上百封來自全国各地博览读者的来信;在时隔多年后还能在小博上找回写文的乐趣……  她说,小博带给她的美好太多太多,它是很多人的青春,也是她年少时期必不可少的一本伴读杂志
本来对这本书是没什么兴趣的,可当我在“当当网”看到它感人的销量时,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好奇的内心买了下来。书拿到手以后,我惊喜地发现扉页上竟然有大冰的签名。  书中的八个主人公都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个体,可“不凡也正是来自于平凡”——在当时不通公路的西藏墨脱县为了能继续读书,12 岁就去做背夫的朴实弟弟白玛;起早贪黑照顾医院里的老年人却累出了白血病,和男友蠢子惺惺相惜的护士小蓝;因身为军人没能殉国而经常
四川一中学发布禁止发型,头像画风奇特让人忍俊不禁。  这份禁止发型的说明包括“偏头痛型”、“垂帘听政型”、“精神崩溃型”等13种禁止发型,大家看完后不仅佩服绘画之人,更佩服取名之人!  迷惑1:我寻思这些发型这么丑,不禁止也没人用吧?  迷惑2:确实该管。要不然等他们长大了,回想当时的发型会尴尬到死的!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迷惑3:这都是有相当的发量才能支撑起的发型啊!我不配!震惊!某学校竟出现
不知道什么时候,教学楼后面的草地上长出一棵向日葵。  其实,它早就拔地而起,不过却没能引起我们的注意,直到某一天它长出了一个花蕾,表明了自己向日葵的身份。  夏朵朵的座位临窗,她最先发现了向日葵的秘密。  她经常在大课间灌满一瓶水,一个人绕路从教学楼后面走到那棵向日葵面前,给它浇水。  我们都不喜欢夏朵朵,她总是和我们格格不入,不过老师们都喜欢她,因为她是尖子生。  夏朵朵好像也不在乎我们是否喜欢
每次一打开朋友圈,总能看到一些朋友在打卡。  英语学习的,分享每日单词打卡页面;制订计划的,把必做事项洋洋洒洒罗列出来;专注健身的,会把跑步里程以及完成次数都写上。  这些看起来都很好,也不乏坚持者,但更多的是发着发着,突然某一天就再无下文。  朋友云云和我曾经都有“每逢假期定计划”的热血劲。在假期到来前,踌躇满志地把每天的时间都分割好。等到假期真的到来时,又发现除了在床上玩儿手机,似乎没有更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