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要有新的教学意识,要善于营造氛围,在实施过程中要先做后导,评价时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新”的写作欲望。
如何才能让学生作文“新”起来呢?
首先教师要有新的意识。小学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基础阶段,教师在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笔头表达能力。“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①看来,作文就是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讲出自己主观见解、抒发自己感受的一种形式。同时,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观察生活、观察自我、自我体验、自我表述的能力。如果学生把作文当成任务来完成,很可能养成奉命和应付的习惯,会成为教师创意的代言人,思想就会单一,作文内容会千篇一律,缺乏个体的灵性、个性的情感。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要给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把心里想的表达清楚了就可以。
其次是在教学中,要善于营造写作的氛围,以激发学生说出、写出独特心里感受的热情。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氛围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②为此,教师可以选取学生生活中的故事,让他们进行语言再现、角色表演、角色心理分析等,还可以设计一些背景音乐渲染气氛。教师要用充满情感的语言鼓励、引导,保护学生的主观意识,培养写作独立性,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是内心表达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一次训练,让所有的学生都进入良好的表达状态。
再次是实施过程中,按照先作后导的顺序。在着手写的时候,强调在作文里张扬自我,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感悟,表述自己的情感,并且要求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按训练要求和每篇作文反映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给学生以明确、具体、有效的帮助。
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是:
1. 作文内容要新。个别同学为了偷懒,总喜欢把别人的内容变一下,再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这样的“新”很不好,起不到一点训练的作用。生活是文章内容的源泉,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对他们身边正在发生的新鲜事多记、多想、多发掘,发现别人注意不到的,写别人“想”不到的好故事。
2. 立意新。我们前面讲了:写作是运用文字表达自己主观见解和感受的训练过程。主观见解有高下之分,个人感受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培养学生根据自己作文的内容去考虑: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那些情节振奋人心,那些内容影响深远。在这些振奋人心影响深远的素材中,哪些是对现实的讴歌,能够反映出社会精神层面上什么问题。抓到这些后,还要考虑往哪一方面写最具新意。例如有学生写《春游》这篇习作时,就可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
①通过记叙游玩途中看到的盎然的春色,把中心定为“对家乡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河山的赞美。”以激发读者爱家乡爱自然的心情。
②通过写游玩途中的切实感受,把中心定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去做。”以鼓励读者上进,坚定他们成功的信心。
③通过写登高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以鼓励大家树立远大理想。
④通过写路上见闻,把中心定为“祖国日益繁荣富强。”以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
⑤还可以联系当前的环保大局,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把中心定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人人有责。”以唤起大家的环保热情。
综上所述,每一条都有可取之处,在不同学生的笔下都可能出新,但本人认为第五条最具时代感,最具新意。
3. 作文语言要有个人特色。“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章的载体。文章要有新意,所运用的语言也必须具有个性”。③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在一起交流时各人有各人的语言特点。如果我们加以培养,这种语言特点也会在作文中体现出来。
4. 布局谋篇要新颖。要想吸引读者,让他们静下心来欣赏,一定要在通篇结构上下功夫。如五(1)班熊亚男同学的《我爱妈妈》:
妈妈,我要对您说:“我爱您,谢谢您!”因为是您从我懂事开始,就教育我要光明正大,心中要有他人,也是您从我记事开始,就告诉我怎样做是做错了,怎样做是做对了,教我辨明是非。这一切,都使我的心灵健康成长。
妈妈,我要对您说:“我爱您,谢谢您!”因为是您在我上学以后,告诉我应该怎样学习,耐心地给我讲错题;也是您在我的课余时间,教我其它知识,把我带进知识的海洋。这一切,都使我脑子里富有丰富的知识,错的题要比别人少。
妈妈,我要对您说:“我爱您,谢谢您!”因为是您每天辛勤的工作,回家后给我做饭,给我补足营养;也是您告诉我要好好锻炼身体,让身体强壮。这一切,使我拥有强健的体魄。
妈妈,我要对您说:“我爱您,谢谢您!”因为是您在我犯了错误与您狡辩时,您没有打骂我,而是给我讲道理。这一切,使我感到了伟大的母爱。
妈妈,相信我:我会在您的教导下茁壮成长的!相信我!
这篇作文在内容上没有特殊的地方,可在布局谋篇上却有过人之处。阅读这篇作文,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孩子正面对着自己的妈妈,真诚地表达着对妈妈的感谢之情。而他“说”的内容又这么有共性,让我们感觉到这个画面上的孩子就是我们自己。由此看来,我们应该教会学生站在全篇的角度去考虑:什么内容先写,什么内容后写;怎么入手才显得与众不同;怎么叙述才能很好地把所选内容有机地连接起来;怎么表达才能把自己的写作意图凸现出来。这些都是学生写作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逐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最后是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新”的写作意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的评价有畏惧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讲评中不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为重要。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打高分、写鼓励性评语,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自己的成功,真切地听到老师给予的成功激励。教师还可以设法拓宽学生获取成功体验的途径,比如,开辟习作园地展示优秀作文,在板报上摘录学生作文中优秀段落、好的语句,课上朗读创意好的作文,讲解好的构思、闪光的思想。组织学生评选有新意的作文编订成册,与其他班级进行交流。强化“参与”意识,组织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积极参加各类作文竞赛。总之,就是要通过有形与无形的评价,不断地激发学生“新”的写作欲望,让他们的心灵在笔下飞扬。
注释:
①林敏.创新作文大赛凸现生活精彩.宜昌伍家教育信息网.
②刘志峰.小学生创新作文能力培养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
③选自语文教学研究写作教学《论作文创新思维》教育研究中学语文资源站教学意识、训练形势.
如何才能让学生作文“新”起来呢?
首先教师要有新的意识。小学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基础阶段,教师在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笔头表达能力。“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①看来,作文就是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讲出自己主观见解、抒发自己感受的一种形式。同时,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观察生活、观察自我、自我体验、自我表述的能力。如果学生把作文当成任务来完成,很可能养成奉命和应付的习惯,会成为教师创意的代言人,思想就会单一,作文内容会千篇一律,缺乏个体的灵性、个性的情感。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要给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把心里想的表达清楚了就可以。
其次是在教学中,要善于营造写作的氛围,以激发学生说出、写出独特心里感受的热情。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氛围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②为此,教师可以选取学生生活中的故事,让他们进行语言再现、角色表演、角色心理分析等,还可以设计一些背景音乐渲染气氛。教师要用充满情感的语言鼓励、引导,保护学生的主观意识,培养写作独立性,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是内心表达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一次训练,让所有的学生都进入良好的表达状态。
再次是实施过程中,按照先作后导的顺序。在着手写的时候,强调在作文里张扬自我,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感悟,表述自己的情感,并且要求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按训练要求和每篇作文反映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给学生以明确、具体、有效的帮助。
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是:
1. 作文内容要新。个别同学为了偷懒,总喜欢把别人的内容变一下,再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这样的“新”很不好,起不到一点训练的作用。生活是文章内容的源泉,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对他们身边正在发生的新鲜事多记、多想、多发掘,发现别人注意不到的,写别人“想”不到的好故事。
2. 立意新。我们前面讲了:写作是运用文字表达自己主观见解和感受的训练过程。主观见解有高下之分,个人感受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培养学生根据自己作文的内容去考虑: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那些情节振奋人心,那些内容影响深远。在这些振奋人心影响深远的素材中,哪些是对现实的讴歌,能够反映出社会精神层面上什么问题。抓到这些后,还要考虑往哪一方面写最具新意。例如有学生写《春游》这篇习作时,就可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
①通过记叙游玩途中看到的盎然的春色,把中心定为“对家乡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河山的赞美。”以激发读者爱家乡爱自然的心情。
②通过写游玩途中的切实感受,把中心定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去做。”以鼓励读者上进,坚定他们成功的信心。
③通过写登高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以鼓励大家树立远大理想。
④通过写路上见闻,把中心定为“祖国日益繁荣富强。”以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
⑤还可以联系当前的环保大局,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把中心定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人人有责。”以唤起大家的环保热情。
综上所述,每一条都有可取之处,在不同学生的笔下都可能出新,但本人认为第五条最具时代感,最具新意。
3. 作文语言要有个人特色。“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章的载体。文章要有新意,所运用的语言也必须具有个性”。③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在一起交流时各人有各人的语言特点。如果我们加以培养,这种语言特点也会在作文中体现出来。
4. 布局谋篇要新颖。要想吸引读者,让他们静下心来欣赏,一定要在通篇结构上下功夫。如五(1)班熊亚男同学的《我爱妈妈》:
妈妈,我要对您说:“我爱您,谢谢您!”因为是您从我懂事开始,就教育我要光明正大,心中要有他人,也是您从我记事开始,就告诉我怎样做是做错了,怎样做是做对了,教我辨明是非。这一切,都使我的心灵健康成长。
妈妈,我要对您说:“我爱您,谢谢您!”因为是您在我上学以后,告诉我应该怎样学习,耐心地给我讲错题;也是您在我的课余时间,教我其它知识,把我带进知识的海洋。这一切,都使我脑子里富有丰富的知识,错的题要比别人少。
妈妈,我要对您说:“我爱您,谢谢您!”因为是您每天辛勤的工作,回家后给我做饭,给我补足营养;也是您告诉我要好好锻炼身体,让身体强壮。这一切,使我拥有强健的体魄。
妈妈,我要对您说:“我爱您,谢谢您!”因为是您在我犯了错误与您狡辩时,您没有打骂我,而是给我讲道理。这一切,使我感到了伟大的母爱。
妈妈,相信我:我会在您的教导下茁壮成长的!相信我!
这篇作文在内容上没有特殊的地方,可在布局谋篇上却有过人之处。阅读这篇作文,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孩子正面对着自己的妈妈,真诚地表达着对妈妈的感谢之情。而他“说”的内容又这么有共性,让我们感觉到这个画面上的孩子就是我们自己。由此看来,我们应该教会学生站在全篇的角度去考虑:什么内容先写,什么内容后写;怎么入手才显得与众不同;怎么叙述才能很好地把所选内容有机地连接起来;怎么表达才能把自己的写作意图凸现出来。这些都是学生写作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逐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最后是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新”的写作意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的评价有畏惧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讲评中不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为重要。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打高分、写鼓励性评语,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自己的成功,真切地听到老师给予的成功激励。教师还可以设法拓宽学生获取成功体验的途径,比如,开辟习作园地展示优秀作文,在板报上摘录学生作文中优秀段落、好的语句,课上朗读创意好的作文,讲解好的构思、闪光的思想。组织学生评选有新意的作文编订成册,与其他班级进行交流。强化“参与”意识,组织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积极参加各类作文竞赛。总之,就是要通过有形与无形的评价,不断地激发学生“新”的写作欲望,让他们的心灵在笔下飞扬。
注释:
①林敏.创新作文大赛凸现生活精彩.宜昌伍家教育信息网.
②刘志峰.小学生创新作文能力培养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
③选自语文教学研究写作教学《论作文创新思维》教育研究中学语文资源站教学意识、训练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