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导航,建构信息技术课堂的春天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应用情感元素调剂课堂。切合教材内容的情景交融,会更加促进学生的情感参与,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乐学”氛围。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 情感因素 应用
  
  一、话题的提出:直面信息技术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普及,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接触电脑,基本上清楚上网冲浪的乐趣,一旦信息技术课堂缺少魅力,很多学生就会转向其他,所谓心不在焉,一部分学生(多为女生)学习比较感性,单纯从知识、技术层面难以撩拨他们的心弦,他们更希望学习建构在一个感性空间的基础上。
  如何用情感元素调剂课堂,这就引发了一个新的话题。切合教材内容的情景交融,会更加促进学生情感参与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乐学”氛围。
  二、情感因素作用于课堂的可行性实验
  1.提出设想:“情牵一线”
  现行条件下,学校分配给高一信息技术教学的时间是每周2个课时,如何让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从而到达1 1 1>3的效果。
  曾有老师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可按呈现给学生的明暗程度来比较课堂几条主线的关系:任务线是贯穿课堂的明线,教师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学习,从而逐步达成教学目标。知能与方法线即实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过程线,重在通过学生的探究,也可以由教师讲授完成,可称为半明线。而情感线基本不直接呈现给学生,靠教师预设及在生成时把握机会,以“渗透”的方式积极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个人十分欣赏这位老师的设计:“情感线”贯穿着整个教学的始终。比较遗憾的地方是:没有指出课堂内怎样的情感发展可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的观点是:上一节课犹如唱一首歌,能调动全场的气氛,感染到在座的所有人,就能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在我描述中,情感线以同一基调贯穿教学始终,并且围绕一个中心较高起点出场,唤起所有学生的注意,在这条情感线的引领下很自然地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当情感累积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就意味着学生学习获得显著的成效。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的教学设计或多或少都有情感因素的参与,之所以取得不同的效果,原因主要在于情感投入的时间和广度上存在差别。情感线一旦产生断点,学生的学习热情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
  2.尝试操作:情感体现与情境创设浑然一体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倍受青睐,但上一个任务与下一个任务如何自然过渡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我尝试了用情感线来连接,过程如下(实验用的两个班级分别冠以甲班、乙班):
  教学内容:理解并学会应用Excel“自动筛选”的数据处理方式。操作要求:正确使用“自动筛选前10个”、“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中的“与”、“或”关系词及大于等于小于等关系。
  两个班设计不同之处:甲班学生操作部分在不同的Excel文档中体验,文档与文档之间没必然的联系;后来,在一位老师的启发下,乙班设计了“搜捕罪犯”的教学情境,嫌疑犯的名单存放在Excel文档中,通过Excel文档的一次次筛选,排除不符合特征的嫌疑犯,最后确认一人为罪犯。确认罪犯的5条线索分别存放在5个不同的Word文档中(除了第一个文档,其他四个都加密),而打开Word文档的密码是上次筛选后重新确认的犯罪嫌疑人的人数。由于每次筛选方式都不一样,因此,经过5轮操作基本上学生都饶有兴趣地学会了“自动筛选”的数据处理方式,同时也了解到Word文档还可以加密。
  实验结论:甲班学生操作过程中只是简单地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由于学习难度不大,学生基本可以接受,但没多少乐趣可言,仅仅为了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动力不足,效率不高,事后印象也不深刻。乙班在一个完整的情境教学环境中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学生完全沉静在“小柯南破案”的情境中,情感流露自然,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教学效果显著。
  三、情布机房,爱满课堂
  1.以诚感人,以情动人
  作为课堂中情绪的主导者——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成长的同时,应该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影响。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必须具有良好的情感修养,把深厚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之中,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真心喜欢学生
  套用一句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老师应该跟学生互相沟通,多加关心、多点宽容,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如此就能获得学生的肯定与支持,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一句空话。
  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除了运用自身的行为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内蕴”的情感因素,设计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潜伏”的情感。
  3.两个“一”工程倾情打造信息技术课堂
  第一个“一”是认真上好第一课。信息技术的第一堂课,学生往往是抱着极大的热情的,尽管学生将信息技术狭隘地理解为计算机,甚至是网上冲浪,因为他们知道这门课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如何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这种不同,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态度,是我们教师的一件大事。另一个“一”比较长久——上好每节课的第一环节,说好每节课的第一句话。高情感投入的导语或情境创设可以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调。
  4.好“设备”带给学生好心情
  首先,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调试机器,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不要在上课的时候为了设备的故障而手忙脚乱,影响教学;其次,要做好环境的保洁。保持环境的整洁,既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又为他人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充分发掘学科知识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并与课堂教学巧妙结合,从而达到知情结合、寓情于理、情理交融的教学境界。有能力的教师可自行研发教学软件,在教研活动中,看到个别老师开发的教学平台很受学生喜欢。像一老师把课堂内所有的知识点、操作任务均放在同一平台上,操作界面与游戏设置类似,会累计“积分”,随着知识技能的提高,学生的等级也在不断上升。投其所好的学习评价机制,让学生做题乐趣横生,值得借鉴。
  古人曾说:“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课堂在老师尽心布置下,学生置身于一个想象的学习情境中,扮演某个角色,有了学习兴趣,肯定会付诸于实际行动,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些难题。在不知不觉的时间流逝中,大家都获得了“丰收”。
  四、结束语
  综观整个教学环节,与其说是引领着学生走进信息技术,不如说是在和学生一起经历一次“生命之旅”。理想的信息技术课堂是充满快乐的——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学习成为学生的乐事,这恰恰是“情感”目标所倡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情感教学改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使区域性的教师资源、学科建设均衡发展,采取骨干支教的方式,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一些学校的薄弱学科发展。实现了用一个人带动一个学科,引领一支团队,影响一所学校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骨干支教 理念接力 行为带动 反思跟进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一些学校的薄弱学科发展,桥东区教育局实施了骨干教师支教工程。2009年6月,把省、市级骨干教师派往各
[摘要] 在低年级作文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以画促说写”的尝试。以画促说写是结合儿童喜爱画画,想像丰富,好奇心强的特点,将画画与说话有机结合的一种学习表达的方法,这降低了低年级写话训练的难度,为逐步平稳过渡到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低年级 作文教学 以画促说写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靠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儿童在感受形象时,观测的客体和词语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就会产生“视觉经验的词
[摘要] 学问本是同根生,缠绵牵连互为命。如何一刀分清楚,一边学来一边问。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科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现状,阐述了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措施。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科学 培养 提出问题 能力    一、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三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是个老话题,又是个新课题。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文字积累训练,更要加强对积累的内在机制、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语言文字训练期待着更为具体、切实的理论指导和方法研究。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全面地理解小学语言文字训练的内涵,是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的前提,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语言文字,也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  [关键词
[摘要]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复杂多样,流派纷呈。画面多以变形、夸张、怪诞的形象出现,这对于中学生而言,如何欣赏无疑是一道难题。本文正是通过对现代主义绘画和西方传统绘画、中国古代传统文人写意画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最本质的艺术特征,以帮助中学生提高审美素养。  [关键词] 现代主义 艺术特征 具象 抽象 主观 客观    由于受传统审美习惯的影响,我们常常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样
[摘要]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通过课前演讲、语文活动、小组竞争、多媒体使用等多种手段,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回生,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关键词] 演讲 活动 竞争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
[关键词] 分娩期产妇护理 学生 快乐    【教学背景】  中专护生,大多数是15~18岁的少女。对于“分娩”这个生理现象,大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影视媒体等,略有目睹耳闻,但给她们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无疑均是“很痛”!为给学生创建一个接纳的、丰富的、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其“绝不生孩子”的不良阴影;让学生充分认识分娩是一个“痛并快乐”的生理过程,白衣天使应尽可能地去做好护理,减轻产妇
1 研究目的  对于汉语母语者来说,日语授受关系句型是学习的一个难点。特别是日语「てもらう」句型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学习者的一个语法点。  笔者在日语教学中,经常会从学习者的口中听到如下的说法。  (1)??友達に頼んで、お弁当を買わせました。  (我拜托朋友,让他给我买了盒饭。)  (2)??先生、ここよく分からないので、教えさせたいのですが…  (老师,这个不太明白,想让你教我一下……)  类似于
在性别偏差较大的专业学校里,如护理、幼师等,出现了同性恋倾向现象。学生长期生活在单一性别环境下,大多只与同性同学接触,同性之间交往过密,有部分学生的爱情对象发生了错位,喜欢同性的现象在幼师学校中时有发生。就目前出现在幼师女生中的同性恋倾向问题从来源、现状、成因和解决策略方面做初步探索,希望在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的这一苦恼。  幼师女生同性恋倾向现状成因解决策略性教育在教育中是个敏感话
现今的社会瞬息万变,经济高速发展,孩子们的思想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少年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完善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大的波动和偏离。思想道德心灵的滑坡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应深思的问题。班主任作为每个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启蒙者,更应拥有这些令人心驰神往的魅力,用“心”执著地去爱那些学生;用“心”敲开学生们那扇禁闭的心扉之门;用“心”开垦出一片孩子们得以成长的沃土……只要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拥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