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景观塑造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78d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大量地形雕塑作品以一种标志性的姿态涌现于各大城市,或者以建筑的形式得以实现,或者以景观的形式盘踞于城市当中,更多的时候是两者结合形成所谓地景建筑。单从形态上来讲,大规模地形景观的视觉效果无疑可以成功吸引许多注意,这一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尤为明显。然而,一个独特塑形得以存在的缘由,应该被仔细的评估,无论是建筑还是景观:它们如何能够像绿植一样鲜活地融进城市当中,而不仅仅是生搬硬套的空降?
  西雅图奥林匹克雕塑公园中,一个Z字形景观绿地横跨在城市主干道之上,一直蔓延到海边,姿态乖张但相当凝聚人气,自然的植被就像城市这个大有机体的某个绿肺,本文从景观设计的角度,以该公园为研究案例,寻求其地形景观塑造的可行性以及成功的原因,以期对未来的地景结构的设计有所启发。
  关键词:地形景观 变色龙策略
  形态
  西雅图雕塑公园地形并非凭空而降的,而是建立在对场地位置、地形轮廓和现场结构需求的有效评估基础之上的。海边的这块绿地被现有交通的分割,形成了绿地—公路——绿地—铁路—海边滨水空间这样不连贯的结构。而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正是沟通这些被分割的绿地,重新建立公众和水域的联系。
  从景观设计出发,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其一,提供3个独立的被桥连接的花园;其二,提供一个在轨道和公路上的平台。但是,第一种方法很难达到设计的整合;而第二种方法,陆地上的活动会被平台影响,而且,铁路景观也会被再次被忽略和埋没。
  设计通过一系列物理和数学模型演绎出连接策略(图1-1)。最终,一个Z形折叠的景观平台的构想被实现于西雅图雕塑公园中。它从形态上连接了城市和水域,从功能实现了建筑、景观、环境和艺术的结合。这是个巧妙的设计,它既是从功能性出发得出的结论,也在意识形态上反应了场地历史嬗变过程。从功能上来说,这个锯齿状的形式,连接着城市和被忽视的水域。
  (图1-1)一系列物理和数学模型模拟演示城市与水域的连接。
  来源:Michael A. Manfredi, Marion Weiss .Weiss/Manfredi: surface/subsurface, 2008.
  从意识形态上讲,这个地形自然地反映了地质变迁的一种过渡,具有一种承上启下的特征。这种特别的Z形设计,连接着城市的各个部分,就像缝口和缝线拼接起一块块碎布一样,缝接起城市中的各处基础设施和自然之间的隔阂,而针脚一般的Z形设计,恰恰明示出缝接的过程,象征着历史嬗变的留下的痕迹。
  历史
  回顾此处的发展,海湾和现在是通往公园的大街之间的海岸线延伸部分,在历史的各个阶段经历了持续的改变。如今,这个地形再塑项目可以被视为这个时代、这个地点变迁的连续和最新生成的景观而录入变迁的历史长河。
  1850s-1900期间,西雅图的海岸线一度終止在艾略特大街(Elliotte Street),大多数与水域相连的土地被铁路占有。在那个特定的工业时代,这些铁路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而接下来的50年中,一个能源汇集所在此处建立。随着废弃物的埋填过程,大面积土地污染的情况接踵而来。清理过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117,000吨的被污染土壤和15,000升的石油被从该地移走。
  20世纪初,西雅图艺术博物馆推出了一项公园计划:“揭示重建公众与水域相连的这一过程,并将其拓展为一项宜人的大规模艺术展示项目”①。这个地形扮演着讲述历史的角色,用来表达此地持续的“从挖掘到耕作” ②的演变,并且结合活动设计,用来鼓励生态系统的重建和当代的文化养成。
  “变色龙”地形策略
  在环保、艺术、生态等不同方面,这个景观地形在设计的一致性上表现突出。这个地貌“像支架一样,协调了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并最终有效利用了现场地形”。 ③设计师称其“变色龙”,用来描述从山顶的雕塑公园一路倾泻而下到沉没的海岸线花园的地形结构。变色龙策略通过在形式和表面上的统一,使得景观体验和公众活动与地形的演变保持一致,提供多样性的不连续的景观体验作为,对所在地的环境限制和有利条件的回应。与此同时,这种设计还升级了地形景观,使它不仅可以统一现场的复杂地形,还可以使公园的运营更加生动④。国际同行常用的手法,只不过是将雕塑作为收集在房间里的古董,或者是在花园里完好包装的展览品而已,而这种在统一性方面的突破,则使它十分特别。在最近建成的奥林匹克雕塑公园里,雕塑沿延伸的之字形道路出现。
  从艺术欣赏的经验价值角度看,这样的分布并不是连续和紧凑的,但这样的分布却能和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良好的互动。公园的层层设计满足了来自艺术、景观和基础设施等不同方面的要求,而这种多样性在整体性上又很好的被地形统一起来。 下文将详述在人行景观设计、植被设计和艺术设施设计方面,变色龙策略的应用,其充分演绎了地形塑造在多样性和统一现场的实践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人行景观如何与当地地形相关联的设计方面,锯齿形的地貌提供了一种发散性的景观体验。“在第一段公路上,将能看见艾略特湾(Elliott Bay)和奥林匹克山的景观。在第二段公路穿行,还能看见城市、港口和山脉。在第三段,也就是向下开到海边的路上,还可以看到新建成的海滩。”⑤
  在植被设计方面,这个地形呈现了一系列区域性显著的、微环境的层级变化,每个片区都栽植了一种保证了生物多样性的本土植物群落作为标志,并伴随着地形的上升和下降有序的进行演变和更替。“浓密的温带常绿林和蕨类植物排在一起,富有季节性周期变化特征的美洲山杨树沿斜坡种植,海岸线花园形成了潮汐梯田,为三文鱼和咸水植物提供了生长地和栖息地。”⑥
  为了达到人文和自然的和谐统一,雕塑的选择包括两个方向,一是选用标志性的雕塑,另一个则是指对景观材料本身的设计,就像Michael Heizer的工作,通过对地形的剪裁、填充、陈列,良好地展示现场的深度和外形,来增加大众对公园内部场景的体验感。因此只有那些凸显地形构造、能够在基础设施层面加强地形的雕塑才会被选用。
  经验
  这个锯齿形地貌的成功应用,是形式和功能与场地内在因素的统一。形式上,取决于地形样式和现场背景之间的紧密关系;功能上,取决于这个地貌在从雕塑公园到滨水区,统一各种景观体验和公众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而不是为了塑造地形而塑造地形。这个案例的地形设计提供了一种城市基础设施与自然景观、历史与当代、公众生活与艺术多维度的链接与统一。从这个角度看,这一地形景观可以作为城市用地建设的范本。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CFG桩也被称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指在碎石桩基础上加进一些石屑、粉煤灰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和而成具有一定粘结强度的桩。为确保CFG桩桩身质量、完整性满足设计及验标要求,针对CFG桩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进行研究,确定并完善合理的施工工艺标准。  [关键字]CFG桩;施工注意事项  1.概述  CFG即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类似于混凝土素桩,是在素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桩体,桩体与桩间土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提高工程经济效益,有效的控制建设项目造价投资,并确保工程质量,就必须要做好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其中工程建设的设计过程是整个工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合理控制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在项目总造价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分析了在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多种因素,并有效的提出了控制工程造价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工程建设 设计阶段 造价控制 探讨分析  前言:
期刊
摘 要:建筑结构设计将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优劣的关键。文章结合笔者多年设计和审图的工作经验,重点就当前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问题;构造;概念设计  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建筑质量主要由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两个方面来保证。相对而言, 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
期刊
摘 要:在市场经济与土木专业的作用下,专业型、复合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成为现代社会的必需品,在此作用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专业发展、技能提升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社会提供专业性的复合人才。  关键词:土木工程特点;人才结构;培养模式  在现代经济的作用下,土木工程市场逐渐扩展,这从根本上刺激了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培养目标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对市政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与多年从事工作经验的结合,对市政项目施工的招标、质量控制、成本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  近年来,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在行业间逐渐变的流行起来,这种管理模式因其具有的先进性而得到各工程的施工单位的广泛采用。作为一项复杂的涉及多工种、多专业的系统工程,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有着其特有的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钻孔桩施工过程中泥浆的制备及性能参数控制进行探讨,简要介绍了正反循环钻孔工艺对泥浆性能的要求,对泥浆制备方法进行了简明阐述。  关键词:钻孔桩施工 ;泥浆制备方法;技术  1概述  钻孔桩在桥梁基础施工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桥梁桩基础施工的重要方法,而泥浆的配制又是钻孔桩施工的主要控制指标,直接影响到桩基成孔质量。本文通过某天桥钻孔桩施工过程中泥浆配制试验及探讨,总结钻孔桩泥浆配
期刊
【摘要】抗震设计是建筑设计中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是建筑抗震的基础。想要保证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有好的效果,应该遵循相关的标准,来进行科学并且合理的创新抗震设计,力求使建筑物达到具有可靠的抗震性能,这样如果遇到突如其来的地震,能够保护建筑物,减少建筑物受到过多的损坏,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一定要重视建筑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环节,针对以往的传统抗震设计的情况,笔者在本文中着重
期刊
摘要:由于城镇化的作用,为解决紧凑城市格局下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问题,生发出了“高架交通”这一物质形态,而它的生成必将导致高架交通系统之下城市微空间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绿地空间这个方面入手,探讨它的现状问题与探求方向。意在发掘合适的设计理念来激活这个空间。  关键词:城镇化、高架交通、绿化空间、城市微空间  一.关于研究背景:  在城镇化的大趋势带动下,导致城镇数量、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机动化水平
期刊
摘 要:园林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同时,园林工程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施工过程往往由多个施工单位共同完成。本文介绍了园林工程施工项目及其特点,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问题,探讨了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目标成本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包括水景、园路、假山、給排水、造地形、绿化载植等内容,由于园林工程有多项内容,在施工过程中往往由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资源短缺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节约型景观设计的概念正是此背景下提出。本文根据节约型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建设节约型景观和节约型景观在实践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景观设计;节约型;发展趋势  [正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在新疆库尔勒召开的 “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现场会”大力倡导节约型园林绿化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