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进学生的心田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engwa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各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石。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习作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以三年级上册习作为例,以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当地喜闻乐见的抢花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描写对象,通过走访了解、合作调查、拍照交流、参与、游戏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认同抢花炮,自然而然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进孩子的心田。在达到完成习作的同时学会举一反三,在形成习作能力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抢花炮;三年级;习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6-0082-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屹立世界各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石,是中华民族的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我们如何在习作中有效实施,使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自信心,是我们习作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抢花炮因极具地域特色、充满过程对抗性、不确定因素多且结果喜庆而极具观赏性,在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那楼地区广为流传,在每年的会客节各村都会开展此活动,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要求介绍一种民族传统文化,以描写抢花炮为题材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点,学生通过描写抢花炮,学会介绍民族传统文化的方法,提高习作能力。根据课程标准关于中年段习作的要求:“乐于书面表达……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以及“观察周围世界……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我是这样设计及操作这次的习作教学的。
  一、激发兴趣,为成功描写优秀传统文化打基础
  在上完第五单元《孔子拜师》一课之后,我就和学生们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这里也保留了许多传统文化,再过几天就是我们一年一度最隆重的丰收节了,如果有客人来,大家最想介绍丰收节的哪个部分呢?
  生:抢花炮、那楼榨粉、唱戏、篮球赛……
  师:对啊!我们丰收节的节目可真不少,有的是老早时候就传下来的,有的就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比如抢花炮、唱粤剧、那楼生榨米粉等,也有的是近几十年来才有的,如篮球比赛等。大家都那么喜欢看抢花炮,那么我们向客人介绍抢花炮的什么呢?
  生1:什么时候抢花炮?
  生2:在哪里抢花炮?
  生3:怎样抢?
  生4:抢到手之后做什么仪式?
  ……
  师:对于抢花炮我们还有好多的方面可以介绍,比如抢花炮的由来,流传下来的美丽传说,抢花炮时热闹的场面等等……
  二、做好导引,使他们学会走进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向客人介绍,我宣布三项活动:一周后(上完第五单元阅读课文后)举办一个“花炮节”,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抢花炮的资料拿到“那楼抢花炮文化发布会”上来展示;二是将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向大家进行介绍,然后写下来,并通过班级的学习园地中的“那楼花炮展示台”进行展示;三是学习抢花炮的技巧,在体育课上进行班级抢花炮比赛。
  刚宣布完毕,教室里一片欢呼!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收集资料,我制作了一个表,并指导学生们试着按照老师提示的方式去收集,以便上课时一起分享。(附表如下)
  三、架设平台,让孩子们在分享展示中获得提升
  一周过去了,学生们带着自己的调查成果举行了“那楼抢花炮文化发布会”。有的把从族里长辈那里听来的关于抢花炮的由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有的带来了以前拍花炮的照片,进行了介绍;最有趣的是黄开富同学带来了家里前些年抢到的花炮,介绍起花炮样子来,还请来爸爸介绍当年自己是怎样抢到花炮的经历,他爸爸还说起这些年家里的好收成,父子那自豪之情洋溢在脸上……
  最后评奖,这个环节孩子们最喜欢,奖项名称只要有一点道理,我就颁奖(一斤“喜之郎”果冻正好发完),评出最有趣的花炮、最神奇的花炮、最感人的花炮、最漂亮的花炮……反正五花八门,学生们在分享及获奖的喜悦中自然而然地将花炮慢慢融入自己的心田。
  四、游戏体验,使孩子们理清习作的思路
  在孩子们的介绍中我明显地感觉到孩子们都喜欢介绍怎么抢花炮这个场景,但是介绍得都不怎么成功,多是两三句话就带过了,远远没有达到本次习作关于“介绍得清楚有条理”的要求。在颁奖之后的体育课,我和体育老师安排了一次抢花炮比赛,我进行了录像,比赛结束后,我将录像播放出来,学生们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再看录像,说起来清楚多了。对于部分还是不太会说的学生,我引导他们看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三、四自然段,孩子们在仿写中终于笑了。
  五、形成习作,与人分享修订提高
  經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们认真地将习作写了出来。农历九月十六丰收节到了,我安排学生们将习作读给客人们听,并请客人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们再写出来,我进行面批,之后再挑选出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了全班点评。最终,孩子们的习作出现在班级的学习园地里,家长会时,家长们看到自己孩子的习作,自豪地笑了,孩子们也笑了,我知道,抢花炮已经真正种在他们的心田里。
  经历了这次习作,相信孩子们再遇到类似的习作时,不会觉得很困难了。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指向写作。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实现学生语言迁移,继而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是个关键。遗憾的是当前语用教学还立足于写一写、说一说,没有引领学生从字里行间去理解品析文字。因此,只有拓宽路径,才能丰富语用教学内涵,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拓宽路径;语用教学;直接语用;存储语用;素养语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摘 要]三年级上册的语文统编教材,第一次出现了以“观察”为主题的习作单元。教学《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时,要充分领悟教材各板块的编排意图,基于习作目标,把握学生学习起点;要用好“习作例文”,让学生习得表达方法;要观照单元整体,加强板块整合,凸显习作单元的教学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观察,表达自己的思想。  [关键词]单元习作;整体把握;习作例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教学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可以从文章所采用的手法入手,如托物言志、首尾呼应等,将物的内质和人的品格联系起来。同时,也应该注意文章的结构形式,了解清楚文章写了几件事,通过哪些事情把物和人联系起来。  [关键词]梅花魂 爱国之情 首尾呼应 托物言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78  《梅花魂》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月
[摘 要] 对于寓言故事的教学,教师应准确地抓住文本的特点,充分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探究、大胆想象、感悟发现。这样,语文课堂将充满智慧之美。  [关键词]寓言教学 课堂智慧 探究 想象 发现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78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充满智慧的。教师对文本透彻独到的解读,对教学目标精准的定位,
[摘 要]文本的创作表达存有“虚”处,这正是阅读教学重要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学契机。对文本之“虚”进行拓展、补充,就能实现认知视阈的多维呈现。教学中要拉近推远,切换认知维度,延伸作品“虚”处;把握生成,充分拓展联系,补充作品“虚”处;置换角色,利用不同维度,拓展作品“虚”处。  [关键词补白;切换维度;把握生成;置换角色;多重视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共振”属于物理学术语,意思是说当外力振动频率与物体内部固有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时,就会发生更为强烈的振动现象。语文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教师要努力探寻学生学习活动振动频率,一旦教师教学行为节拍与学生本身固有的振动形成“共振”,自然能够爆发更强大的能量,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探析于永正老师教学《翠鸟》一课课堂教学设计特色。  [关键词]翠鸟;教法;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
[摘 要]线索和顺序在本质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线索起组织材料的作用,不涉及安排材料的次序;顺序是安排材料在文章中的次序的标准,不涉及贯穿材料的功能。教师要引导学生明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辨明易混、易错点,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线索;顺序;辨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6-0050-02  线索和顺序是
[摘 要]部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中的“大人”是泛指,除了父母,还可以是祖辈、教师、亲戚、邻居等。与“大人”共读可以降低阅读难度,增进孩子与大人的感情,培养阅读兴趣。基于“大人”的广泛性,教师可以设计行之有效的阅读卡,引导“大人”更好地与孩子进行共读,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部编教材;阅读卡;共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 要]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辛苦的窘境使教学效果不佳。要改变这种状态,“愉快教学”不失为一种方法。进行“愉快教学”时既要标新立异,也要返璞归真;要分清主次,切忌本末倒置;要理性看待,享受开心语文课堂。  [关键词]愉快教学 主次 标新立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5-072  《小稻秧脱险记》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
[摘 要]戏曲进课堂符合新课程理念。本次何老师教学的内容是《打进匪窟》,节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何老师的教学设计具有整体感,抓住戏剧矛盾的集中处,以点带面;体现了奠基石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小说入手,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戏曲特点;抓好着力处,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运用能力,坚守语文教学的本色和本味;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抓住戏曲的“接唱”艺术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体会感悟。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学语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