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对思想品德教师的素质要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minghua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的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加强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并非是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而是给每位教育者提出一个严峻的挑战。面对深化教育改革的大潮,一些旧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自身素质,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俗语说;“打铁先要自身硬”。而作为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如果没有适应现代教学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做保障,谈素质教育将成为一句空话。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更是亟待解决课题。
  一、要具备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思想品德学科由于其学科的特点,决定着教师不仅是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中学时代的学生对教师有特殊的敏感和信赖,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所以,教师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都要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鲜明的政治观点和较高的理论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力,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的发展观。
  二、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
  所谓“学高为师”,说明教师只有学高才能为师,一个学识渊博、业务精湛的教师就象一块磁性很强的磁铁,能通过自己的学识修养吸引更多的学生,让学生从心底里佩服他,喜欢他,随时准备聆听他的教诲。信其道,才能亲其师。反之,教师如果知识贫乏,孤陋寡闻,授课说理杂乱无章,就不可能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应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有丰厚的相邻学科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力,做一个综合的博学的教师,从而让学生被你的才华所折服、陶醉,才能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求知的欲望,增强自己的教学魅力和教学的实效性。
  三、具备宽广的胸襟和爱心
  良好的师生关系、深厚的师生感情是施教的最好条件,是弘扬人文精神、优化人文环境的关键。
  教师之爱是学生发展的原动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的基点,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理话,了解他们的心态,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把师爱撒向每位学生心田,去温暖每颗求知的心灵。
  四、较强的施教能力
   较强的施教能力,就是驾驭课堂的教学的能力,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具备:
  (一)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能力。传统的教育,教师是学校中“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代言,学生也转化为“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书呆子,结果学生道德无知,是非模糊,行为失范,忧学怨学,扩大了“问题学生”的范围,增加了学校育人的难度,教学质量的下降自不费言。素质教育要求思想品德教师抛弃传统教育模式,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努力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应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二)卓越的组织导学能力。思想品德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做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授学生以渔,而不是授学生以鱼,自己会“演戏”,更精于“导戏”。
   (三)积极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国策,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活跃于第二课堂,打破学校和课堂的时空限制,善于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调查,或开展故事会、讲演会、报告会等,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思想品德教师的心理素质对于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勇于进取,勤奋向上,胸襟坦荡,情绪稳定,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扬合作精神,乐于交流,有较强的适应性等。只有思想品德课教师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品质的发展。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心理成熟度,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进,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应该增强紧迫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施实素质教育不断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输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人类已跨入21世纪,这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新世纪。强大的国力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要靠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突出的课题。可以说,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科学创新素质是决定一个人创新力的最根本的素质。在我担任近30年的初中数学实践中,悟出了一些道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导   著名心
提要:“知识经济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无论是“人们精神的沦丧”,还是“时代的迫切要求”,都必须牢牢抓住一个根本与关键:教育的优先发展。然而,当下的教育,意义早就被肢解。惟有转变教育观念,使教育由“隐形”到“显性”,走素质教育之路,教育才有希望。  关键词:教育 发展 途径    面对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世俗化”,面对工业经济日趋缓慢的步伐和知识经济提出的严峻挑战,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科教兴国”
议论文因为四平八稳,给不少学生一种错感,就是不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其实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如虎添翼,从而才能拿下高分甚至满分。那么,可以在那些部分运用那些修辞手法呢?  一、 开头、结尾部分  比喻,排比,对比,引用等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当然好的结尾也为文章画上圆满的句号。所以训练议论文时,多花点时间训练开头结尾是必要的,其方法很多,而我常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常运用比喻,排比
【摘 要】散文因其文体自由,篇幅适当,意境优美而最适宜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巧用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写景的不同创作技巧构成了散文意境美。不同散文作家的风格体现了多种多样的散文意境美。  【关键词】意境 普遍性 美学意义 构成 创造风格  中国古典文学常主张借外物或铺陈一种气氛来寄托自己的内心情感,或反衬主观情绪,这就涉及到如何表达和表现这种主观情绪的问题,而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我认为是意境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语言学习和情感因素关系密切,而情感因素中的兴趣又与学习的效果密切相关。浓厚的兴趣非常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大刺激就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而格林纳的调查表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3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25%。那么如何
【摘 要】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的“危险”时期,初一是中学生活的起始阶段,更是重中之重,做好这个时期的思想教育,对他們整个中学阶段的成长十分重要。万事开头难,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初一开头不适应新学校生活,留下一些问题,从而造成后面的学习困难。  【关键词】教学方法 学习习惯 培养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现在这个竞
精湛的讲解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就容易吸引学生,使学生专心致志,开动脑筋,聚精会神地听讲,同时,学生的思维活动也会随着教师讲课的“旋律”,弹奏出知识的“交响曲”。教师的语言幽默,富有亲和力,会使学生增强向师性,学生的注意力也比较容易集中。相反,当教师语言过激,或在讲解时表达不清,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一、语言要准确精炼,通俗易懂    把复杂的、抽象的技术用最精炼的学科术语、用最短的时间,把技
【摘 要】聋哑儿童由于听力障碍所以他们感知音乐十分困难,而律动课则是聋校一至三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是针对听力残疾学生的特点特设的一门重要学科。特教学校中律动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包括徒手操、表演操、音乐、绘画、模拟教具及健美操的基本步伐和动作等,本文就此作浅析。  【关键词】聋哑儿童 律动教学  “律动”一词是由希腊语“Ryhmos”变化发展而来的,英语称”Rhythmic”,是节奏的意思。对于正
【摘 要】作业分层布置是从我们教学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再分层考核,将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设置 评价  语文实施分层作业,这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相当普遍了。因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已经认同“差异是一种资源”的观点,在语文课堂发展学生个性,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后质量检验的载体。笔者也在尝试分层作业,也由此在反思:分层作业的效果究竟有多大,分层与不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 教学实践也让我体会到:要使小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英语、学好英语,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多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真实的或模拟的活动中。爱因斯坦说:“教育能提供的东西,应当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能作为一种艰巨的任务去负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