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存竹笛音乐作品的创作研究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首作品《喜相逢》是一首经典而又广泛流传的二人台牌子曲,它吸收了西北、陕北、内蒙古西部及张家口一带民间戏曲剧种,其突出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本曲作者冯子存先生生长于北方地区,自小就受到了二人台音乐、山西梆子等民间音乐和戏曲的深切熏陶,正因为有这样的环境存在,所以冯子存先生创作演奏《喜相逢》运用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丰富的变奏曲式充分发挥了竹笛乐器的优越性,同时使二人台音乐富有健康、欢快、跳跃、感人至深的的音乐特色。
  关键词:创作风格;演奏技巧;曲式结构;冯子存
  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26-02
  竹笛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发现至今为止有音乐文化最早的历史乐器之一,竹笛多用于独奏,也可用于合奏,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冯子存所改变的《喜相逢》就是使用梆笛吹奏的。冯子存是我国的著名的笛子演奏家,在1905年首次演奏自己改编的笛曲《喜相逢》,这部作品改编于二人台牌子曲《碰梆子》。本文主要浅析了冯子存老师的笛曲《喜相逢》的基本曲式结构,创作风格及乐队伴奏形式及组合。
  一、曲式结构
  《喜相逢》这部作品的基本曲式结构为变奏曲式,分为主题、变奏Ⅰ、变奏Ⅱ和变奏Ⅲ。
  乐曲的主题乐段为三个阶段(并不是三个乐段),由7个乐句组成(1-30)。其中第一部分(1-10)的第一乐句(1-3)和第二乐句(4-6)为主题乐思。第三乐句(7-10)是对主题乐思的装饰变奏。第四乐句(11-14)和第五乐句(15-22)为第二阶段,第五乐句则被扩展为八小节,第19小节中运用了扩展音变宫“7”,起到了极不稳定的作用,使乐曲有了新的动力。第三阶段也是由两个重复性的乐句构成,前后小节数相同,因此具有令人满意的稳定感,比例关系也十分平整对称,很好地发挥了结束性的功能作用。
  主题乐句的调式曲C宫调式和G徵调式两个交替组成,具有上下属调的关系,C宫调式在主题中为主导地位,这种不以主调性先现的开始,最后出现主调G徵调性的技法,使音乐产生了十分微妙的不稳定性。第二乐段(31-58)为第一变奏,总体变化不大,其乐句结构与主题基本相同,乐句在节奏单位上的缩减和扩充,演奏进度的加快,乐句之间的装饰音也被省略,加强乐句之间的融合。第三乐段(59-86)为第二变奏,第四乐段(87-114)为第三变奏,这两个乐段与第一变奏总体上略有缩减,方式也略有不同。
  二、创作风格
  (一)曲调来源。
  该曲的原型(即该曲的音乐素材)《喜相逢》,最初是内蒙古的一首民间乐曲,后流传到张家口北部一带,被吸收入“陕西梆子”及“二人台”中作为过场牌子吹奏。现竹笛曲《喜相逢》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著名竹笛演奏家冯子存在传统曲牌的基础上改编的。他在改变时充分的运用“吐音”、“滑音”、“跺音”、“花舌”等竹笛的演奏技巧,以表现亲人的依依惜别和团聚时的欢乐。
  二人台牌子曲《喜相逢》的结构是采用了特别常见的变奏形式与曲式,乐曲一共分为四段,后三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奏,第一乐段由对比式的二乐句构成,后加一个带有尾声性质的C乐句,如谱例1[3]。
  但它与笛曲的《喜相逢》有不同之处,竹笛曲《喜相逢》是根据二人台牌子曲《喜相逢》的相同乐段中进行的四次相应的变奏,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展开,里面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抒发,相对应部分为谱例2下[3]:
  由此看来,我们可以做出对比,竹笛曲《喜相逢》与二人台牌子曲《喜相逢》不同之处是一个a,a1,a2的结构,而二人台牌子的《喜相逢》则是a、a1的结构,改编后的竹笛独奏曲《喜相逢》,首先是在音乐技法上具有主题材料的简洁性。虽然该曲是由4个相对独立的段落组成,并具有一定的长度规模,但乐曲自始至终只是一个乐段结构的变化反复,装饰性变奏是乐曲乐段与乐段之间音乐主题的主要发展手法,无论是从结构上看,还是从它的主题发展手法上看,它都是一首典型的民间变奏曲式。值得一提的是,该曲在演奏技法上的分布,似乎也具有结构上的决定作用,而且不同技法的运用在效果上也极好地搭配了不同阶段不同情感的表现。
  (二)旋律发展手法。
  “旋律是音乐的首要要素,通常指若干音乐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序列,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根据李民雄先生划分的中国民族器乐旋律发展的五项分别有:重复、连缀、循环、变奏、展衍。”[5]《喜相逢》这部作品的旋律发展手法主要是以重复、变奏两点。
  1.重复。
  重复是提供产生旋律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是巩固音乐主题,发展主导乐思,深化音乐形象,完整乐曲内容,积累情感、能量的不可缺少的方法,可用于乐节、乐句或整个主题的重复[6]。
  2、变奏。
  变奏是大多数音乐经常使用的旋律发展手法,它是指将原来的材料加以变化重复。在民间音乐中,变奏是艺人们即兴演奏不可缺少的重复手段,也是奠定民间音乐作品中变奏结构的基本原则。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修饰或者围绕原旋律做一些变形,使乐曲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听起来和演奏起来更多变,有利于乐曲更好的表现其感情。
  变奏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一段相同的旋律能通过不同的方法变换出很多形式的变奏曲,它不改变一首乐曲的原定性,不改变旋律的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它只是更加丰富了一些最基本有的旋律的表现性。
  变奏体由主题及其若干变奏组成,是中国民族曲式中的重要类型之一,根据变奏手法的不同,变奏曲可分为以下5种:①单一板式变奏式:主题旋律轮廓板式和调式,调式基本不变,以加花、减字或其他手法进行变奏。②多种板式变奏式:按板式系列特点变奏主题。板式常按递减原则排列,速度由慢而快,主题可出现在开始、中間或最后。③调式、调性变奏法:按特定的调式、调性系列变奏主题。④叠奏式:与自始至终的主题变奏不用,只局部地(一般在中间部分)变化或引申发展主题。⑤自由变奏式:形式多样。在这部作品中主要运用了第一种变奏形式。   三、乐队伴奏形式
  《喜相逢》是冯子存先生根据二人台子曲《碰梆子》改编而来,其乐队伴奏主要突出北方民间音乐的特点,二人台乐队的演奏手法被其伴奏形式所吸收并影响到乐器的演奏技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地理、人文等因素,逐渐形成了明显的地域性。二人台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组合有板胡,笙,四胡,扬琴,三弦、四块瓦、梆子等。扬琴在二人台的演奏特征使用大量的双音,三度至六度音等较常见,其演奏形式主要是八度双音分奏、齐奏、坐音演奏等,四胡演奏中借鉴了二胡的演奏技术改革了传统二人台中四胡演奏不倒把的习惯。冯子存先生创作的乐曲《喜相逢》的伴奏形式及组合与二人台的伴奏形式大致相同,主要伴奏乐器有吹管乐器(笙)、拉弦乐器(三弦、板胡)、弹拨乐器和打擊乐器(梆子)四类相综合,这也是本曲乐队伴奏形式的特色。板胡和梆子两种乐器在音量、音色、表演技巧等方面配合默契,同时也表现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综上所述,由冯子存老师所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喜相逢》是一首极为经典、广为流传的一首作品,在后辈竹笛表演专业音乐会中此曲常作为音乐会保留曲目。为竹笛艺术发展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注释:《喜相逢》作品谱例以阎黎文、俞逊发:《中国竹笛名曲荟萃》,[J]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5年版《喜相逢》为准。
  参考文献:
  [1]周世波:《中国音乐欣赏丛书》,[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2]贾德义:《山西二人台传统唱腔牌子曲全编》,[M]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3]阎黎文、俞逊《笛名曲荟萃》,[J]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4]郝乃凤:《音乐探索》,[M]浙江,知网官网,2012年版,第61页
  [5]李民雄:《民族器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第88页
  [6]方智诺:《歌曲分析与写作》:[J]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0页
  [7]袁静芳:《民族器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8]从零起步学笛子轻松入门,中国戏剧出版社,严平编著,第38页
  项目名称:民族音乐创作实践中冯子存竹笛音乐作品的创作研究。
  项目编号:CWYB201502
其他文献
摘要:离婚率为何与房价齐飞呢?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2002至2014年31个省(区)和直辖市的房价与离婚率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高房价是离婚率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分样本研究中,西部地区的房价上涨导致的离婚率上升的幅度最高。  关键词:高房价;离婚率;面板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41-01 
期刊
摘要:现阶段,经济的信息化程度愈发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的内部控制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同时也对企业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应运而生的各种复杂问题涌现出来,这样就迫使企业不得不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这样就可以在各种风险防范会计信息系统的舞弊的可能性降低。  關键词: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62-01 
期刊
摘要:新媒体语境下,人与人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变得直接便捷的同时,也变得私人化非正式化高频化。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误解和冲突。大学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当下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与所得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有着巨大的预期差距,即费时低效。鉴于此,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支撑、以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导入为切入点,对大学
期刊
摘要:英语专业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将英语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之中,在文化的氛围中求得更深层次的知识。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宿舍。宿舍文化作为高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现象,是高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衡水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为例,尝试探索创建宿舍英语文化的途径方法。  关键词:宿舍英语文化;建设;途径  
期刊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摆在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本文的观点是在多所高职学校开展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对目前高职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普遍的实效性,可以在更多的高职学校中进行推广和使用,也可作为中职校的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健康意识;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85-0
期刊
摘要:助理班主任在高校、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通过对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数学软件对数据整理分析,了解到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助理班主任在新生生活方面工作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得到影响新生满意度的四大因素。  关键词:助理班主任;满意度;新生;生活方面;SPSS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
期刊
摘要:电影、音乐剧、话剧是表现声音设计的主要渠道。一个电影的成功与否与此部电影的背景音效,声音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通过对电影《催眠大师》音效设计方面的解析,找出整部电影声音设计的特点以及主要声音元素,总结近年来华语影片声音设计方面的趋势,并且在华语影片声音技术方面的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声音设计;音效;全景声;音乐元素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新闻行业的发展,新闻报道也将越发重视对细节的处理力度。电视新闻媒体为了将新闻现场当中具有新闻价值的元素准确地表达出来,形象地表达出身处新闻中心的人物的情感。从采编人员做起,一步一步提升新闻工作的质量,切实推动我国新闻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本文阐述了细节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探讨了电视新闻采编的细节处理。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细节处理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在元代少数民族书家中,康里子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是继赵孟頫之后,元代书坛崛起的另一位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书家,他的出现使得元代后期的书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在赵孟頫一统元代书风的境遇下,却没有拘泥于赵孟頫书风的门庭之下,他突破藩篱,力追晋唐,凭借自已博览古今的学识,形成了其超逸俊爽、奇崛峻拔、用笔清劲的书法风格。本文通过对其书法风格的探析,透过其传世的优秀作品来了解他鲜明的个性特点以及对后世
期刊
摘要:电影是建立在技术上的综合性艺术,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为电影的表达提供新的手段。CG电影在技术加持下不断带来不俗票房的同时,也面临着商业性与艺术性失衡的困境。这种失衡主要表现为技术奇观与叙事危机,又具体体现在矛盾的题材、失落的人物、弱化的情节三方面。如何保证CG电影商业性与艺术性的齐头并进,需要更多中国CG电影的实践加以发现与佐证。  关键词:CG电影;技术奇观;叙事危机;商业性;艺术性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