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费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 :大学·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cwo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化教学能力是衡量师范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师范生必备的职业能力。而作为公费师范生,更应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本文根据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洛阳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进行调查,发现存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意识淡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等相应改革措施,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证跟踪,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通过一系列举措,学院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整体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公费师范生;提升策略;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5-0021-03
  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就明确指出,一定要加强师范生信息素养培育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1-3]。早在2012年4月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公费师范生,更应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信息素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教学活动过程更为生动有趣。对于师范院校来讲,在职前的师范教育阶段,明确公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真实现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培养公费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对于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新标准和新要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为河南省信息化教育事业的建设添砖加瓦[4-6]。
  一、公费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分析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意识淡薄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若教师信息意识不高、信息观念淡薄,必然会导致忽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虽然基础教育信息化正在深入推进,但师范院校公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却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公费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并没有纳人到公费师范生发展评价体系中,或是流于形式,甚至有些教师认为,信息素养就是计算机操作能力,将计算机操作等同于信息素养培养。有些教师虽然将粉笔换成了多媒体投影展示,但仍坚持从上课讲到下课。将“人灌”变成“机灌”,教学观念保守,不善于接受新的教学方式[7-9]。
  (二)信息化教学流于形式
  虽然各师范院校均以不同形式开展了课程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仍以教师讲授、演示等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关注不夠。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在公费师范生培养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操作、教学指导能力,更应注重培养公费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监控等高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运用混合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10]。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公费师范生培养中,应注重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内容的有效整合,形成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中的主动意识,不仅应将信息技术用于新课导人、教学内容呈现与教学互动中,更要注重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中的应用。此外,大数据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面临挑战,在教育教学行业大数据赋予其新的发展内涵。首先,大数据对数据处理分析快,可迅速分析处理师范生产生的数据,及时给师范生提供参考,提升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其次,运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功能能高效处理多类数据。传统的分析方式难以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大数据却可将各类复杂的数据整合起来,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利用,整理成对师范生有价值的数据。第三,大数据能够为教师提供有效、充足、稳固的教学信息数据库。大数据的上述特点对于进一步提高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为提升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二、公费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改革措施
  (一)完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
  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要有别于、优先于其他师范生。师范院校要加强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建设,设置相应的课程,明确公费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计划和各阶段具体内容。课程教学可根据公费师范生的不同个体特点,分层、分类实施,在现有“计算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在低年级中适当增加信息检索、信息处理类课程,加强学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理解和操作,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检索和信息管理的基本能力。高年级可结合各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增加各专业软件的学习和对专业信息的处理。
  (二)优化信息化教学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方法技术
  公费师范生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各学科专业最新发展动态,还应帮助学生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创造(再造)教学资源的能力,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会管理学习资源,解决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加强校内信息化教学实践平台建设
  人工智能、智慧学习环境等新技术的出现,为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了新思考。在实习实训过程中,除充分利用现有微格教学环境外,还应尝试应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开发具有情境性、可交互的教师教育资源,建设以中小学优秀教学案例为主的课例库,帮助学生在实习实训前学习、分析,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四)构建信息化教学数据库
  依托大数据技术,采用MySQL,SPSS,R软件等对信息化教学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为确保大数据技术能够精准分析公费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的效果,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初期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平台中的各项学习指标[11]。
  三、实证分析
  对2018级数学专业中211人的大三实习考核中,得出信息化教学评价量化指标,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对后台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分析实践教学成果,并做出评价。   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2所示。通过表2可以看出配对样本相关系数correlation绝对值等于0.417,对应P值等于0.583,通过了检验,即认为两个配对样本没有相关关系。
  两配对样本的配对差的均值为-59,T统计量的值为-14.037,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1,故拒绝原假设,认为项目实施后对实施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见表3)
  除此之外,在接下来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对2020级公费师范生继续实验跟进,监测指标数据,202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公费师范生共2个班,总人数为89人。两年之内2021级以及2022级学生中也会连续实施,本课题完成之后,将在全校各公费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全面展开,受益范围将会更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J]. 基础教育论坛,2014(2Z):85-88.
  [2] 师晓艳.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20):241-243.
  [3] 宋权华,陈守满. 高等师范教育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与模式——基于对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调查的研究[J]. 微型电脑应用,2020,36(09):23-26.
  [4] 张旭华. 大数据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 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996-998.
  [5] 凌雨初,徐伟强,罗小庄,等. 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總课题组,2018:06.
  [6] 李国峰. 互联网+背景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研究——以安徽省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 滁州学院学报,2020,22(03):110-113+117.
  [7] 曹志峰. 信息技术背景下课堂教学功能的重构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20(21):111-114.
  [8] 于赟.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0(06):190-191+194.
  [9] 张东.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本科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J]. 智慧中国,2020(05):80-81.
  [10] 王会荣.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痕迹检验学课程为例[J].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20,28(02):119-122.
  [11] 任艳梅.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技能培养策略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07):146-147.
  (责任编辑:汪旦旦)
其他文献
由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圣犹达医疗用品(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技术临床应用高级培训班将于2011年7月8日、7月22日、8月6日分别在合肥、兰州、天津等地举办,欢迎相关学科临床医生和技术人员参加。
前言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据Framingham研究提示[1],人群患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可达6%;而8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8.8%[2];国内研究提示[3],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患者女,14岁,因反复晕厥10年人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厥,于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癫痫”,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仍时有发作,尤以活动、情绪激动易诱发。晕厥发作前感心慌、胸闷,随后意识丧失,摔倒在地,伴大小便失禁。大约持续2~3mim自行转醒。无肢体抽搐及活动障碍,
心脏冉同步治疗(CRT)是最近10余年心力衰竭治疗的最大进展之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心力衰竭患者接受CRT植入并因此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对心力衰竭兔跨室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用阿霉素制作兔心力衰竭模型,采用单相动作电位(MAP)记录技术分别记录10只正常兔和9只心力衰竭兔左心室心肌内、中、外膜3层的MAP,分别于刺激前、后记录MAP,测量90%的动作电位时限(MAPD90),分析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变化。结果在迷走神经刺激前,心力衰竭组与正常组比较,MAPD90有所缩短,TDR则明显增大(P〈0.05);
目的 研究心脏自主神经干预对心房恢复性质的影响.方法 正常成年杂种犬10只,开胸后将多极电生理导管缝置于肺静脉、左右心耳和左右心房处,应用Ag-AgCl电极记录标测部位单相动作电位,在基础状态和颈部迷走神经刺激条件下构建标测部位恢复曲线,分别对标测部位进行快速电刺激,记录心房颤动(房颤)诱发时的起搏周长和持续时间.心脏自主神经节(GP)消融后重复上述步骤.结果 GP消融前迷走神经刺激同基础状态相比
摘 要:新文科建设对传统文科思维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教学,这一要求与服务学习模式是相契合的。“社区管理学”课程在进行社会实践课建设过程中,按照服务学习的要求从准备、服务、反思以及庆祝四个阶段对课程进行了设计与重构,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和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服务学习的实施要避免将服务学习同社区服务相混淆的问题注重社会实践基地的选择以及“校、社、生”三方共同协作。  关
期刊
房室阻滞(AVB)特别是三度AVB为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严重并发症,易出现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径改良术中及术后,如何避免出现AVB是消融成功的关键之一。然而在慢径改良过程中,术中出现一过性AVB特别是三度AVB并不罕见,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已经成为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首选方法。但一些患者术后由于无休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接受多次电除颤治疗,即ICD电风暴^[1]。射频消融在电风暴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回顾了近两年本中心ICD及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术后电风暴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
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在美国Miyasaka等…报道经年龄和性别校正后房颤的发病率在1980年为3.03%,2000年为3.68%,21年来房颤发病率上升了12.6%。房颤发病率的增加与多种因素有关,已被认知的房颤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甲状腺疾病等^[2],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肥胖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但是肥胖对房颤的影响仍存争议,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