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学习自觉性,培养审美创新力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t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校摄影课程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对摄影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原理的教学内容感到枯燥无味;二是认为摄影课程与自身学习和将来从事专业无关,没有必要费心劳神地去学习。本文针对这些现状提出教学对策。
  关键词: 摄影课程 教学实践 教学对策
  
  随着摄影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艺术也在飞速发展,如今的摄影艺术已经跨越了传统的胶片时代,来到了方便快捷的数字时代。数字摄影技术的方便快捷运用方式,使得摄影成为一门普及的艺术和大众的艺术。如今摄影课程已在高校中广泛分布于教育技术专业、艺术类专业,以及全校的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中,已经基本形成了成熟的教学模式。
  就目前的摄影教学模式而言,我们在摄影课程的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对摄影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感觉枯燥无味,缺乏兴趣。而非专业性的艺术类学生觉得摄影课程和自己的专业无关,学习过程显得被动消极、兴趣索然,这就使得教学质量一直上不上去,学习更是成了负担。那么如何才能把摄影课程教成为一门精彩生动,同学们乐于参与的精品课程呢?我在日常摄影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在此谈谈自己的见解,与同行探讨。
  1.采用直观化、具象化、通俗化等多种手段来生动地传授抽象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原理,避免教条式宣讲。
  摄影课程是摄影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突出科技性和技能性特征。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物理学、化学、电子学、材料科学等)的基础上诞生并发展起来的,有非常高的科技含量。摄影课程中难免涉及大量的专业的基础知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就会感觉枯燥无味。那么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呢?我发现,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多结合一些时尚类的摄影或是学生们喜欢的一些明星摄影广告,或者结合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来谈论,寓娱乐于教学之中,就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把枯燥无味的摄影理论知识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再运用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使得课程图文并茂、轻松愉快,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汲取摄影专业知识。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把直观化的照相机实物带入课堂教学。例如,我们在讲解光圈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照相机的实物,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观看镜头中光圈的样子,感受光圈在拍摄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容易理解,更便于深刻掌握。采用直观化、具体化、通俗化的教学方式,比起传统的教条式宣讲对学生来说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2.强化对摄影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内部同一性、联系性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懂得摄影艺术与其他艺术是相辅相成、互补共生、相互促进的关系。
  摄影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要拍摄一张好照片,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且需要思想、感情、理解力、想象力和鉴赏力的融会贯通。在授课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摄影不单单是一门孤立的艺术课程,各种艺术门类也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影响的。因此,在摄影教学的同时,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外学习音乐、美术、舞蹈等,以增强自身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修养,并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朝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的方向发展。学生在丰富了自身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修养之后,更能掌握好艺术的共同性,对摄影课程的学习会有巨大的帮助。其实艺术类的所有课程都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并且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和发展的。例如,早期摄影艺术的发展就是通过模仿绘画艺术开始的,现如今绘画艺术也需要摄影艺术的辅助拍摄完成照片再进行创作,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各艺术门类之间,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形成一定的艺术流派,推进艺术道路不断向前发展。
  3.在教学中反复强调摄影艺术的独特审美功能和艺术魅力,以及它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优美情操的重要作用。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美的眼睛是必需的。除了摄影理论知识教学外,我们也应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教授摄影构图和造型,训练学生追求美的形式感和优美造型,提高把握光影变化规律的能力,并教授他们在拍摄过程中加入优秀的创意表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美,知道什么是美,以及美的形式和种类,从而产生追求美的冲动和愿望,有意识地锻炼出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美的眼睛,这是对所有艺术专业的学生都普遍适用的真理。同时,可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优秀的美学书籍,普及美学的知识,使学生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此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摄影展,去感受摄影艺术家对于美的表达,通过对优秀摄影作品的观赏和借鉴,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在实践课程中,可以带领学生模仿拍摄大师们的作品,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高拍摄水平,最后发挥创意拍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秀摄影作品。在摄影艺术普及的今天,学生应该学好摄影,会拍一些优秀的作品,摄影艺术是现代人必备素养之一。
  4.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在带领学生完成实践拍摄摄影作品之后,我让学生进行后期处理,然后以U盘的形式保存拍摄作品,带入多媒体教学课堂进行模拟授课。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课堂上或者是课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学生接受评论和意见,后期拍摄中加以改进,课堂形式上仍然以教师为主导讲解。这种传统的讲评方式难免有一些局限性,学生被动地接受意见,对后期的拍摄实践没有太多的积极意义。现在我让学生自己站在课堂讲台上点评自己的拍摄作业,表述自己的拍摄内容和拍摄手法,以及主题思想和创意表达,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点评自己的拍摄优点和不足之处,同时请同学参与点评。课堂形式以学生模拟讲评和同学点评的方式为主,以教师的点评为辅,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互动交流自己的拍摄作品之后,不断地探索拍摄心得,在日后的拍摄过程中可以更主动积极地扬长避短,从而提高拍摄水平。采用这样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一是可以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站在讲台上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自信,为最终走向社会做充分的准备;二是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摄影课堂教学过程中去,改变以往学生“被授课”的教学模式,以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人。通过这样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学生的拍摄水平提升很快,他们每一次讲评拍摄作品,都可以欣喜地发现比之前的拍摄有了进步,逐渐的,他们对学习摄影的热情和信心也不断得到加强。
  实践证明,采用这四大对策,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从厌学到爱学,并提升了以摄影艺术为手段的自觉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以上是我在摄影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心得,希望可以给同行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聂在垠.充分发掘高校摄影教学的美育潜力.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No.4.
  [2]曾晓剑.在摄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教材中的古诗文,具有深邃的意境,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多读这些文章,学生可以在感受文学美的同时,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完善自身人格修养。语文教师不仅应该立足文本、研读文本,而且应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做学生心中的精神导师。  关键词: 高中古诗文教学 道德教育 教育方法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钱理群先生这样说:“中小学语文教育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的。”是的,优秀的语
摘 要: 长期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不受时代大学生的欢迎,教学实效性不强。经过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做初步分析后,作者提出,只有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建立完善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等途径,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大学生
摘 要: 作者针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不高的现状,以贵州省高校为例,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方向、基本原则及初步探索等方面提出见解,以期为贵州乃至全国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改革与创新 “三结合”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开设是党中央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中体现,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意义重大。“05方案”实施以
摘 要: 昆汀·卡伦蒂诺作为西方暴力美学的杰出代表,影片以黑色、暴力、荒诞为主要特色。擅长运用非常规叙事、血腥的场面和精彩的长对白。其将暴力与荒诞性的巧妙融合,使昆式电影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  关键词: 昆汀·卡伦蒂诺 独立电影 后现代 暴力美学  为何许多电影钟爱暴力?答案很简单,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对于暴力、荒蛮的原始向往,电影通过视听语言的塑造,突显出暴力的独特感染力,使观众的感官得到刺激的
摘 要: 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根本和源泉,是高职院校凸显办学目标的核心所在。当前,随州市正在实施“圣地车都”战略,作为地方唯一的高职院校,随州职业技术学院要继续保持服务随州的优良传统,科学把握“圣地车都”战略的历史机遇,密切对接“圣地车都”建设的服务要求,积极探索服务“圣地车都”战略的新途径。  关键词: 圣地车都 随州职院 服务途径  一、主动服务,要继续保持随州职院服
摘 要: 生活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定位于公民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其学科特点是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础;教学方式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课程的重心在于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指导。品德课程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给予学生健康成长的保护,凸显育人价值。  关键词: 农村小学 品德课程教学 重要性  课改十年,品德课程凸显
摘 要: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既关系到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社会问题,也涉及国计民生的经济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政治、经济及文化观念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也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在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我国高职学生基本就业形势的分析,找出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经济转型期 高职学生 就业问题 相应对策  我
摘 要: 张爱玲是独特的。她的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技巧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悲凉图景”。“苍凉的意蕴”是张爱玲对人生、人性和文化底子的概括,也是其重要的美学特征。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这种浮华背后的苍凉意蕴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主题的悲剧意蕴和精心安插的细节描写。本文从解读张爱玲的作品出发,深入探析其作品的苍凉意蕴。  关键词: 苍凉 悲剧 张爱玲小说  在群星璀璨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张爱玲小说以其深沉的悲剧苍凉
摘 要: 当前英语教学的改革实践推动了课程教学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迫切需要专业与大学英语紧密结合课程教材,以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需要。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材料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急需改革。本文结合温州大学于2011年开始开设的化学专业拓展课教学实践,探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材的研究与开发。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 教材研究
摘 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广大学生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优秀的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探讨构建全学程实施、全方位展开、全员参与的立体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职业 四个教育平台 保障条件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