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9)-04-0072-01
【摘 要】目的 了解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发作情况。方法 应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分析系统监测缺血性ST段下移情况。结果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占88.1%,并与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有关。有症状发作只占11.9%。结论 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效地防止冠心病意外的发生。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SMI),在冠心病中非常普遍。本文对诊断明确的9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旨在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发作规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57例,女35例,年龄48~75(平均61.5)岁。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除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及心脏瓣膜病等。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美国DMS公司产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分析系统,24 h连续记录,参照监测日志,观察ST段改变时是否伴有心绞痛以及生活状态的关系。以J点为基点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1mm,且持续1min以上者(排除体位、过度换气和基线影响)为缺血性ST段下降。
2 结果
92例冠心病患者经DCG监测,共记录缺血性ST段下移286次,其中无症状发作252次,占88.1%,而227次(90%)与跑步、饮酒、情绪激动、过度吸烟、严重失眠等有关,25次发生于坐位或卧位静息状态。有症状发作34次,占11.9%。
3 讨论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系指解剖上有明显冠状动脉病变,且有心肌缺血的客观依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易被忽视,而它又会带来严重后果,是冠心病的重要临床类型,且心肌缺血易造成心肌可逆性或永久性损伤,是冠心病猝死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下列多种因素有关:①缺血心肌的范围较小,缺血的时间短促,刺激不足。②疼痛警报系统“缺陷”或体内β内啡肽基础水平较高使疼痛敏感性降低也是产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③患者疼痛阈值较高。
本组观察表明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病率远远超过有症状心肌缺血,且90%与劳累、情绪变化和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证实了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是引起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
因此,作者认为明确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摘 要】目的 了解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发作情况。方法 应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分析系统监测缺血性ST段下移情况。结果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占88.1%,并与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有关。有症状发作只占11.9%。结论 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效地防止冠心病意外的发生。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SMI),在冠心病中非常普遍。本文对诊断明确的9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旨在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发作规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57例,女35例,年龄48~75(平均61.5)岁。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除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及心脏瓣膜病等。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美国DMS公司产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分析系统,24 h连续记录,参照监测日志,观察ST段改变时是否伴有心绞痛以及生活状态的关系。以J点为基点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1mm,且持续1min以上者(排除体位、过度换气和基线影响)为缺血性ST段下降。
2 结果
92例冠心病患者经DCG监测,共记录缺血性ST段下移286次,其中无症状发作252次,占88.1%,而227次(90%)与跑步、饮酒、情绪激动、过度吸烟、严重失眠等有关,25次发生于坐位或卧位静息状态。有症状发作34次,占11.9%。
3 讨论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系指解剖上有明显冠状动脉病变,且有心肌缺血的客观依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易被忽视,而它又会带来严重后果,是冠心病的重要临床类型,且心肌缺血易造成心肌可逆性或永久性损伤,是冠心病猝死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下列多种因素有关:①缺血心肌的范围较小,缺血的时间短促,刺激不足。②疼痛警报系统“缺陷”或体内β内啡肽基础水平较高使疼痛敏感性降低也是产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③患者疼痛阈值较高。
本组观察表明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病率远远超过有症状心肌缺血,且90%与劳累、情绪变化和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证实了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是引起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
因此,作者认为明确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