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语文课堂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anca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自身的魅力无穷:有精彩的故事,有丰富的人生,有多彩的生活,有神秘的自然;有如小精灵般灵动的文字,有如音乐般悠扬的韵律,有如诗画般的优美意境。她充满了情——亲情、友情、爱情……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她充满了智——语言、人文、情思、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智;她充满了趣——童话、故事、寓言……扬起我们灵动的生命。沉浮于语文的字里行间,浸染着墨韵书香,咀嚼着文化精髓,语文本身应给予师生一种共同的生命享受。
  如何让师生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让生命的激情在课堂中尽情释放,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语文教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作些尝试。
  一、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在共同探究中享受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教学不可能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搜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教学不应是预设的“圈套”,语文课堂上播下的是种子,收获的可以是情感的升华、思想的启迪、价值观的引领……这一切不可能完全通过预设来实现。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演绎、彼此尊重、动态生成的。因为唯有“生成”,才有师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与智慧超越。生成的语文课堂是师生心扉敞开、平等对话、情感沟通和智慧碰撞的过程。课堂上的40分钟,每一分钟都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这就要求教师从关注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关注学情和关注生成。语文课堂应正视“阴差阳错”,重视“节外生枝”,珍视“灵光一闪”,只有这样,才能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
  二、少一些花哨,多一些激趣——在感知体验中享受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动力。正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相当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发和利用。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20世纪初,欧洲著名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而生动形象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吸引他们的目光,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现代化的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等巧妙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丰富表象,唤起潜在能力。事实证明,这样的语文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效果很好。
  三、少一些偏心,多一些博爱——在成功自信中享受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也有人说:一句赞美的话胜过一百句批评。激励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有差错,有失误,尤其是那些学困生,如何对待他们很重要。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活”起来。对于一些学困生,可以让他们回答一些浅显的、容易在书上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并及时表扬他们的进步,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他们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对学困生的评价也不宜要求太高,要用放大镜仔细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万不可求全责备,要有宽容、大度的胸怀。
  学生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思想。由于基础、阅历、环境等原因,每一篇文章,每一幅图画,每一道风景,在不同的学生眼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韵味,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要相信学生,勉励学生,宽容学生,让他们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成长,“骄傲”起来,敢于直抒己见,敢于挑战“权威”。 “以己之爱,启动心灵”。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的头上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在这片蓝天上一定能够描绘出最美的色彩。著名教育学家韩风先生也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千万要保护好孩子最珍贵的东西——自尊心!社会需要的人才本来就是“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在努力中品尝到奋斗的喜悦,那就足够了!
  语文课堂是能焕发着生命活力与潜力的地方,也必定能成为师生课堂生活的“诗意栖居地”。在这样一个艺术的殿堂里,人的生命将得到尽情释放,享受着自由,享受着尊重,享受着平等。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诗意的享受,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快乐的园地,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作者单位:江西省万载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能够充分而有效地调动学生,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建构信息和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参与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本文在课堂教学实践、观察和反思的基础上,就“课堂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物理 教学 学生参与 三个维度  课堂
在农村,有很多学生对英语丧失了兴趣和信心,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对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做到“四心”——信心、爱心、耐心和恒心。  1.信心。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首先,教师自己要充满信心,这样才能去感染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我给新生上的第一堂课都是入学教育课。我告诉学生:“其实英语学习一点都不难,只要你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懂就问,然后要多读多背多记,那么学英语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这是科学家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实际上,用杠杆撬动地球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反映了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后的兴奋心情。在生产、生活中,几乎每一台机器或器具都少不了杠杆,就是在我们人体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杠杆在起作用。拿起一件东西,弯一下腰,甚至翘一下脚尖都与人体的杠杆有关。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杠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  一、运用杠杆知识判断杠杆类别  《物理》教科书写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体育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体育,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造性能力是目前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而对于上述能力的体现不外乎是解题能力,因此如何提高综合解题能力是新课改中需研究的一个课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情境推理”进行解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推理过程简介  “情境推理”可以用一个框图来描述,这一推理的基本程序是:  ■  这一推理的主要特点是:“既教证明(或解法),又教思路推理”,将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新课改理念的深入人心,教育的价值观、质量观和发展观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健康并且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计算机技术作为21世纪必备的技能,对其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滞后的原因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表现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设置不科学、课时安排不合理;而外因,则主要表现在学生、学校及社会
古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教师要为学生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  一、画面呈现,有“想”而读  苏教版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配有联系密切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画面充满童趣,而且色彩鲜艳,让人赏心悦目。借助电教手段,如制作课件,适时运用插图配合朗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画面产生喜爱之情,激发朗读的欲望,从而收到良好的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