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发现真理。”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作用贵在引导。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助产师。让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认识,在亲身经历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唤醒主体意识,激发探究本能,培养合作精神及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探求知识的方法,挖掘深层的创造性思维潜能,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也是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之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指引者,但必须改变教师包打天下的观点。教师的作用不是把学生当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而且包括如何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还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激发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当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不是不闻不问,而是要做积极的旁观者、引导者,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指导,而不是让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当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飞跃与突变。教师作为促进者,首先,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树立“我要学习,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其次,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一个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教师还要注意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宽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个体。关心他们,呵护他们,全心全意帮助他们成为能干而又自信的人”。把课堂的舞台留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所事事了。相反,教师要担负更大的组织和调控职责。多年来,政治课上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就必须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好课堂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就会阻碍学习的顺利开展。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参与者
新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要放下架子,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同时,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这也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要有认知的交流,更要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又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教师要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不再仅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更是他们学习的伙伴和参与者。
五、教师要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全面评价学生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用沃德的一句话:“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都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教师除了要改进教法、指导学法以外,还必须全面评价学生。我们欣赏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D.L.Stuffebeam)的观点:“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传统教育对学生来说是通过考试和排榜来评定学生的优劣,即所谓的一张试卷定终身,它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发挥,造成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维指标和多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身心发展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自我评价,让学生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教育与时俱进,政治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信念,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成为学生个体学习与成长的引导者、促进者,成为学生在群体、集体中相互学习与影响的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也是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之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指引者,但必须改变教师包打天下的观点。教师的作用不是把学生当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而且包括如何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还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激发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当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不是不闻不问,而是要做积极的旁观者、引导者,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指导,而不是让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当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飞跃与突变。教师作为促进者,首先,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树立“我要学习,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其次,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一个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教师还要注意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宽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个体。关心他们,呵护他们,全心全意帮助他们成为能干而又自信的人”。把课堂的舞台留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所事事了。相反,教师要担负更大的组织和调控职责。多年来,政治课上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就必须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好课堂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就会阻碍学习的顺利开展。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参与者
新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要放下架子,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同时,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这也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要有认知的交流,更要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又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教师要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不再仅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更是他们学习的伙伴和参与者。
五、教师要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全面评价学生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用沃德的一句话:“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都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教师除了要改进教法、指导学法以外,还必须全面评价学生。我们欣赏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D.L.Stuffebeam)的观点:“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传统教育对学生来说是通过考试和排榜来评定学生的优劣,即所谓的一张试卷定终身,它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发挥,造成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维指标和多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身心发展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自我评价,让学生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教育与时俱进,政治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信念,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成为学生个体学习与成长的引导者、促进者,成为学生在群体、集体中相互学习与影响的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