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规律,分析了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设计、商品混凝土、施工、预防、处理
分类号:TU775
目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现象比较常见,现根据有关资料并结合本人所接触的工程项目,对造成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剖析,并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相关规范及标准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规律
对于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出现的部位,通过无数工程实践及工程资料统计发现有以下规律:
1. 纵向裂缝:即沿建筑物纵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板下皮居多,个别上下贯通。
2. 横向裂缝:即沿建筑物横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跨中 1/3 范围内,在板下皮居多,个别上下贯通。
3. 角部裂缝:在房间的四角出现的斜裂缝,板上皮居多。
4. 不规则裂缝:分布及走向均无规则的裂缝。
5. 楼板根部的横向裂缝:距支座在 300mm 内产生的裂缝,位于板上皮。
6. 顺着预埋电线管方向产生的裂缝。
二、钢筋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
针对钢筋混凝土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规律,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本文从设计、材料及施工等方面简单剖析造成这种质量问题的原因。
1.设计方面
1.1 设计结构时安全储备偏小,配筋不足或截面较小,使梁板成型后刚度差,整体挠度偏大,引起板四角裂缝。
1.2 设计板厚不够,又不做挠度验算,整体挠度偏大,引起板四角裂缝。
1.3 房屋较长时未设置伸缩缝,在薄弱环节产生收缩裂缝。 美国混凝土学会的资料认为混凝土有干缩和温度变形两种,干缩变形每 30.48m 约收缩 19mm.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为,37℃ 的温度变化每 30.48m 收缩或延长 19mm 左右。国内有人认为 40m 长的楼板因硬化凝固产生的纵向收缩量为 8—20mm。
1.4 基础设计处理不当,引起不均匀沉降,使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导致楼板裂缝。
1.5 楼板双向受力,按单向板配筋,引起裂缝。
2.材料原因
由于目前建筑工程中绝大部分混凝凝土构件都已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所以本文仅从商品混凝土方面进行分析。
2.1 水灰比大,水泥用量大。
2.2 高效缓凝剂用量过大,在未凝固前石子下沉,产生沉缩裂缝,常发生在梁板交接处。
2.3 砂石质量不好,级配不好,含泥量大,含粉量大。
3.施工原因
3.1 养护不到位,强制性规范要求混凝土养护要覆盖并浇水,现在大多数不覆盖,浇水也不能保证经常性湿润。
3.2 施工速度过快,上荷早,特别是砖混住宅楼板,前一天浇筑完楼板,第二天即上砖、走车,造成早期混凝土受损。
3.3 冬时期间受冻。
3.4 拆模过早或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够。
3.5 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厚,表面强度不够。
3.6 施工时楼板混凝土盖筋被踩弯、踩倒,保护层过厚,承载力下降。
三、防止楼板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针对以上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 设计方面
1.1 在使用小直径钢筋的情况下,适当提高配筋率,可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
1.2 角部负筋双向配置,单向板也四面均配置负筋。
1.3 在相同配筋率的情况下,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缩小钢筋间距,可提高现浇板的抗裂能力。
2.搅拌站方面
2.1 保证按设计的坍落度生产,到现场发现离析现象要进行二次搅拌。
2.2 保证水泥、砂石质量,保证配合比科学合理。
2.3 在混凝土中掺入减缩剂后可减少收缩裂缝。
3. 施工方面
3.1 现浇楼板尝试设置伸缩缝,伸缩缝的间距可取 14m 左右或住宅楼一个单元的纵向长度,设在楼板支座处,缝宽 10mm,中间加软体材料,混凝土断而筋不断。
3.2 钢筋绑扎时保证间距均匀,保证负筋位置不变,浇筑混凝土时设置马道,不踩负筋。
3.3 采用平板振捣器,两次抹压交活,第二次抹压在终凝前进行。
3.4 在预埋电线管下加钢丝网,预埋管尽量顺着受力钢筋的方向布置。
3.5 采用覆盖加浇水的方法养护,覆盖并浇水是强制性规范的要求,目前我们大多只浇水,不覆盖,浇的水干后不能保证及时补充,养护期内不能保证混凝土处于连续湿润状态,达不到应有的养护效果。
3.6 混凝土达不到 1.2MPa 不得上人,不过早拆模,或采用早拆体系,拆模后保持竖向支撑。
四、楼板混凝土裂缝处理
如果在实际施工中出现了裂缝,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4.1 裂缝宽度小于 0.3mm 的可采用 6202 胶泥等封闭。
4.2 裂缝宽度大于 0.3mm 进行化学灌浆处理,做法如下:
(1) 凿缝:沿裂缝进行剔凿,根据开裂情况凿出宽、深各 15~20mm 的 V 型槽。
(2) 埋设灌浆管:沿裂缝方向每隔 50cm 钻孔一处,埋设灌浆嘴,用胶固定住。
(3) 封闭裂缝:用结构胶骑缝反复刮实,同时封闭周围裂缝及分支裂缝。
(4) 吹气试压:补封漏气部位。
(5)灌浆:配制灌浆液注入灌浆器,由空压机加压 0.2MPa ,从一端灌浆嘴起进行灌浆,一般从邻近灌浆嘴溢出灌浆液后停止灌浆,并封闭灌浆嘴,依次进行下次灌浆。
(6) 拆嘴,封闭灌浆嘴。
五、结语
钢筋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是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问题之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公认的建筑施工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而且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大大降低了房屋结构的耐久性;破坏结构的整体性、降低其刚度;引起钢筋腐蚀。因此如何解决这种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是设计者和施工者都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浇混凝土楼板常见裂缝的表现状况,揭示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如何控制预防和处理的根本性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 2001.7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 2010.12
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10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设计、商品混凝土、施工、预防、处理
分类号:TU775
目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现象比较常见,现根据有关资料并结合本人所接触的工程项目,对造成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剖析,并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相关规范及标准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规律
对于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出现的部位,通过无数工程实践及工程资料统计发现有以下规律:
1. 纵向裂缝:即沿建筑物纵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板下皮居多,个别上下贯通。
2. 横向裂缝:即沿建筑物横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跨中 1/3 范围内,在板下皮居多,个别上下贯通。
3. 角部裂缝:在房间的四角出现的斜裂缝,板上皮居多。
4. 不规则裂缝:分布及走向均无规则的裂缝。
5. 楼板根部的横向裂缝:距支座在 300mm 内产生的裂缝,位于板上皮。
6. 顺着预埋电线管方向产生的裂缝。
二、钢筋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
针对钢筋混凝土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规律,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本文从设计、材料及施工等方面简单剖析造成这种质量问题的原因。
1.设计方面
1.1 设计结构时安全储备偏小,配筋不足或截面较小,使梁板成型后刚度差,整体挠度偏大,引起板四角裂缝。
1.2 设计板厚不够,又不做挠度验算,整体挠度偏大,引起板四角裂缝。
1.3 房屋较长时未设置伸缩缝,在薄弱环节产生收缩裂缝。 美国混凝土学会的资料认为混凝土有干缩和温度变形两种,干缩变形每 30.48m 约收缩 19mm.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为,37℃ 的温度变化每 30.48m 收缩或延长 19mm 左右。国内有人认为 40m 长的楼板因硬化凝固产生的纵向收缩量为 8—20mm。
1.4 基础设计处理不当,引起不均匀沉降,使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导致楼板裂缝。
1.5 楼板双向受力,按单向板配筋,引起裂缝。
2.材料原因
由于目前建筑工程中绝大部分混凝凝土构件都已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所以本文仅从商品混凝土方面进行分析。
2.1 水灰比大,水泥用量大。
2.2 高效缓凝剂用量过大,在未凝固前石子下沉,产生沉缩裂缝,常发生在梁板交接处。
2.3 砂石质量不好,级配不好,含泥量大,含粉量大。
3.施工原因
3.1 养护不到位,强制性规范要求混凝土养护要覆盖并浇水,现在大多数不覆盖,浇水也不能保证经常性湿润。
3.2 施工速度过快,上荷早,特别是砖混住宅楼板,前一天浇筑完楼板,第二天即上砖、走车,造成早期混凝土受损。
3.3 冬时期间受冻。
3.4 拆模过早或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够。
3.5 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厚,表面强度不够。
3.6 施工时楼板混凝土盖筋被踩弯、踩倒,保护层过厚,承载力下降。
三、防止楼板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针对以上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 设计方面
1.1 在使用小直径钢筋的情况下,适当提高配筋率,可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
1.2 角部负筋双向配置,单向板也四面均配置负筋。
1.3 在相同配筋率的情况下,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缩小钢筋间距,可提高现浇板的抗裂能力。
2.搅拌站方面
2.1 保证按设计的坍落度生产,到现场发现离析现象要进行二次搅拌。
2.2 保证水泥、砂石质量,保证配合比科学合理。
2.3 在混凝土中掺入减缩剂后可减少收缩裂缝。
3. 施工方面
3.1 现浇楼板尝试设置伸缩缝,伸缩缝的间距可取 14m 左右或住宅楼一个单元的纵向长度,设在楼板支座处,缝宽 10mm,中间加软体材料,混凝土断而筋不断。
3.2 钢筋绑扎时保证间距均匀,保证负筋位置不变,浇筑混凝土时设置马道,不踩负筋。
3.3 采用平板振捣器,两次抹压交活,第二次抹压在终凝前进行。
3.4 在预埋电线管下加钢丝网,预埋管尽量顺着受力钢筋的方向布置。
3.5 采用覆盖加浇水的方法养护,覆盖并浇水是强制性规范的要求,目前我们大多只浇水,不覆盖,浇的水干后不能保证及时补充,养护期内不能保证混凝土处于连续湿润状态,达不到应有的养护效果。
3.6 混凝土达不到 1.2MPa 不得上人,不过早拆模,或采用早拆体系,拆模后保持竖向支撑。
四、楼板混凝土裂缝处理
如果在实际施工中出现了裂缝,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4.1 裂缝宽度小于 0.3mm 的可采用 6202 胶泥等封闭。
4.2 裂缝宽度大于 0.3mm 进行化学灌浆处理,做法如下:
(1) 凿缝:沿裂缝进行剔凿,根据开裂情况凿出宽、深各 15~20mm 的 V 型槽。
(2) 埋设灌浆管:沿裂缝方向每隔 50cm 钻孔一处,埋设灌浆嘴,用胶固定住。
(3) 封闭裂缝:用结构胶骑缝反复刮实,同时封闭周围裂缝及分支裂缝。
(4) 吹气试压:补封漏气部位。
(5)灌浆:配制灌浆液注入灌浆器,由空压机加压 0.2MPa ,从一端灌浆嘴起进行灌浆,一般从邻近灌浆嘴溢出灌浆液后停止灌浆,并封闭灌浆嘴,依次进行下次灌浆。
(6) 拆嘴,封闭灌浆嘴。
五、结语
钢筋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是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问题之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公认的建筑施工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而且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大大降低了房屋结构的耐久性;破坏结构的整体性、降低其刚度;引起钢筋腐蚀。因此如何解决这种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是设计者和施工者都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浇混凝土楼板常见裂缝的表现状况,揭示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如何控制预防和处理的根本性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 2001.7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 2010.12
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