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dran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民族山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十多年,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里的苗族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语言表达不准确,对学习语文知识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怎样才能扭转这一局面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营造良好氛围,消除胆怯心理
  
  当孩子们处于宽松的环境中,心情愉快,就能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表达。苗族的孩子们在家向来都是说苗族话,很少跟讲海南话和普通话的孩子交往。他们普遍存在着胆子小,不敢说,不爱说,少数孩子虽然在课堂上积极举手想说,但又说不清。孩子们有胆怯感,怎样消除这种胆怯心理呢?我力求使自己态度和蔼大方,语言亲切自然,拉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用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内容启发他们说话,让他们有什么说什么,不受拘束。如教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1《自我介绍》这个口语交际训练时,开始上课我就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小朋友好,你想让老师和其他同学了解你吗?下面就请你说说你自己吧。”这样轻松的谈话使孩子们的紧张感顿时消除了大半。开始阶段即使是说得不好,说错了,老师也决不责备,也不忙着纠正诸多的错误,而是只要说了就给予鼓励。对学生的微小进步,我都及时采取为他们送“小红花”、“鼓掌”、“握手”等形式加以鼓励,这样就能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说话兴趣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根据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影响的特点,我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借助兴趣的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1.表演激趣法。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情感是唤起少年儿童特有的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扮演角色。例如: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4的《买文具》这个口语交际训练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文具在“文具柜”中,再现文具店的摆设,然后要求各小组分工(顾客和售货员),要求“顾客”每人要买一件文具,“售货员”要热情待客。教师一说完,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各自的角色中去。这样学生角色意识得到发展,参与兴趣很浓,交际更为活跃。通过交际、表演,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2.比赛激趣法。开展比一比的活动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练习2的《讲童话故事》口语交际训练时,我采用打擂台的形式。首先让学生作好充分准备,然后以讲台为擂台,以小组为单位,先推选代表上台讲述,谁讲述得好,谁就是第一任擂主。其他同学可以向擂主挑战,只要你讲述得精彩,便可以把擂主打下台产生新擂主。整个课堂生动有趣,学生情绪激昂,个个不甘示弱,从而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潜能。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成了真正交际的主人。
  3.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喜欢参加活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我按教学教材关于活动的内容,坚持每一次活动都精心设计、组织。如教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练习5《教你玩游戏》上语文交际训练时,我让学生边玩边说,在活动前布置要求,在活动中加以指导,活动后认真总结,使学生在活动中做有心人。学生亲自参加了这些活动后便有话可说,自然对说话有了极大的兴趣。
  
  三、精心训练,让学生会说
  
  有了说的兴趣,但怎样才能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呢?我认为必须对学生进行精心的训练。
  1.指导学生会观察。小学低年段教材中,看图说话占有很大的比例,看图说话包括看图和说话两部分,看懂图意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较差,因此,我重视指导学生观察。无论是看单幅图还是看多幅图,都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先弄清图中主要内容,再具体地观察每一部分的内容,最后回归整体。图中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有景物,又有人物;既有静态,又有动态,因而,还要训练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以图画内容为序,从背景到人物;以空间变换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等等,使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观察的内容在头脑中有条理地形成表象,为有序练说打好基础。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看单幅图说话。单幅图是事情发展高潮部分,事情的开头、发展和结尾都要靠合理的想象去完成。所以应告诉学生,只说图上的内容是不完整的,要充分展开联想,把图中的内容补充完整,使之有头有尾。如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2《学会请求》这个口语交际,图中画的是一位老奶奶端着一杯热茶正在看电视,一位小女孩拿着《古诗诵读》这本书张开嘴站在奶奶身旁。我引导学生观察人物活动的部分,然后观察环境,确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再根据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进行合理想象。小女孩和老奶奶会说些什么,把这些内容连起来之后,故事情节就完整了,图中的人物也变“活”了。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孩子的特点,准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合理利用教材,结合本地实际,长期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对学习语文也就有了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水平,学习效果也就更佳了。
其他文献
本研究设计7对PCR套式引物,应用RT-PCR方法及RACE末端扩增法,分片段扩增了猪戊型肝炎病毒甘肃省分离株swCH189全基因组序列。swCH189基因组长为7284nt,GenBank登录号FJ610232
摘 要: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深刻地影响了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语文教学已经从从前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合作式教学。在新课程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本文论述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生合作式关系的确立,并提出了几种使合作式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方法。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学 新型合作式师生关系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定性为“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语文是
摘 要: 对于诗歌的教学,每个语文老师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本文针对现行诗歌教学中偏重语言的记忆与分析这一现象,提出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把体味意象作为论述的切入口,来探讨分析诗歌的教学方法。意象具有可感性,读者可以从诗歌中描摹的直接形象来品味诗歌的意境。意象具有想象性,读者可以通过对意象的把握来想象体会诗人的心境情感。意象具有情感性,读者可以借助被情感化了的意象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通过意象的可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是引起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病原体,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疫苗的使用是预防IB发生的重要的措施,快速准确的病原和抗体检测是IB临床诊断与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蔡元培也曾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注重开发课程所蕴含的美育资源,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
选择昆明白雌性小鼠作为试验动物,以37℃2h条件下正常体外培养为对照,将体外培养至扩张囊胚(hCG后113h)的小鼠胚胎分别施以38℃2h、39℃2h和40℃2h的预热应激处理,然后分别将预热
我国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是如何通过评价使教师、学生达到良好的发展,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应用“真实性评价”建构中学语文评价新体系就是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评价模式的最佳选择。    一、真实性评价及其特征    真实性评价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评价的新的评价模式,指的是在真实的生活学习环境中评价学生的表现,注重真实性,注重真实学习情景的展现,其寓意是评价同样是学习的一部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成功或
摘 要: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样化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科学化,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逐步形成关注学生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关键词: 发展性评价 民主化 多元化 多向化 激励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