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只有积极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才能加快振兴乡村发展的步伐。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制约着乡村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提出全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立良好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创新引进教师队伍方式;建立本土人才教师培养机制;完善乡村教师培训制度;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关键词:乡村振兴;教师队伍;发展机遇;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02-01-46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解决乡村人才紧缺问题,而乡村人才问题也就是教育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是关键。在制定农村教育事业的相关部署计划时,把农村义务教育放在重要地位,积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的共同协作,将整体义务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均衡水平。
一、乡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提升了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乡村教育质量,乡村教师队伍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1]。但是,由于乡村发展速度缓慢,造成城乡教育水平差异、农村教育环境艰苦及教育体系不健全,甚至很多农村小孩因家庭贫困或父母不重视等原因而无法上学,制约着乡村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2]。
(1)师资力量严重缺失
目前乡村教师正逐渐流失,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流失情况更为严重,教师队伍缺失造成学校教学工作不能有序开展,一方面不能给乡村孩子提供良好教育机会,另一方面加剧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制约我国城乡间的均衡发展。还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学科间教师数量和质量差距明显等问题,比如语文和数学等学科的教师较多,但是英语、音乐、体育及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师不足,且很多教师不具有专业的教学能力。
(2)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有些教师在乡村环境的影响下,缺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动力而满足于现状,不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来适应时代变化,从思想和行动上来讲都缺乏职业热情。存在乡村教育培训机制的不完善问题,导致很多乡村教师很难参加教学能力专业培训,很少会组织大规模的教学研讨会议,无法将新型教学模式带到课堂中,一直处于一种机械式的重复教学模式。并且,很多乡村教师学历不高,自身教学业务能力偏弱,还需要在摸索过程中进行知识传递,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接受程度。
二、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重点提出要振兴乡村教育,要加快乡村人才建设。乡村教育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引领作用,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不仅能全方面提升农村人民的整体文化素养,还能将优良的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样来看,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将给乡村教育带来新机遇。
(1)明确乡村教育的战略地位
国家把乡村教育建设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城镇化进程加快阶段,必须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提升乡村教育水平,从而加速推进国民整体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的发展。乡村教育的未来是充满光明的,将带动乡村经济产能提升和乡村经济繁荣发展,大力发展教育的乡村今后将迎来新的曙光。随着振兴乡村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发展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特色乡村学校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更严格、更全面的教学要求。
(2)乡村教育振兴的目标
从总体目标来看,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开展实施信息化的高质量教育改革,对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科学性强、全方位的布局规划,努力促进城乡教育融合,积极推动城乡教育基础公共服务水平均衡化发展,全方位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从具体目标来看,主要有:①充分统筹城市和乡村教育水平的协调发展,力争实现城乡教育齐步共进,打造特色的、健康的城乡教育,共同为国家教育现代化添砖加瓦;②以振兴乡村战略为核心,努力提升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乡村教育;③着力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乡村教师队伍,培养教师的综合知识能力、崇高道德理想,保障乡村教师的职业地位和工资福利待遇;④率先建设一批教学标准高、教师能力强、学校规模大的乡村学校,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教育事业做出示范作用,进一步引领全国乡村教育的进步与发展;⑤为传承各民族特色文化,在民族文化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教育项目建设,打造上万所教学质量高超、基础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良的乡村学校;⑥城乡发展出现“逆城镇化”现象,加强乡村小镇的区域整体发展,建设教育服务能力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学校”。
三、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建立良好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
从物质方面来说,建立良好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以改善教师的工资待遇和提升教师的事业发展空间为核心,保障乡村教师各项福利措施的实施和完善,真正采取一些普惠政策,大幅度地提升乡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从精神方面来说,首先要加强对乡村教师工作成果的激励和赞许,加强全社会对乡村教师工作成果的认同和赞誉。其次是确立一套公平友善的晋升评选体制,让德才兼备的乡村教师脱颖而出,让兢兢业业工作的乡村教师更有动力。同时,要关心教师的教学体验和心理健康,保护乡村教师的合法权益,让乡村教师在工作中更加顺心、安心,工作效率也能随之提高。
(2)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
重视乡村及边远地区的教育经济的扶持,加强乡村及边远地区教学资源的完善和校园基础设施的配备,创造环境良好、设施齐全、师资强大的乡村校园环境,增强校园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健康成长,讓家长放心。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不仅仅是指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软件设施也应该完善以吸引生源。如今乡村及边远地区面临生源流失的致命问题,相关部门更需要全面考虑,既着眼于学校硬性条件的加强,更要注重软性条件的完善,让乡村的学生不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
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教育现代化,此过程中需要攻克的难题在于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而实现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大力地发展乡村及边远地区的教育水平,这样才能使乡村孩子获得“上好学”的机会,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是“授人以渔”的脱贫方式。教育质量由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决定,又进一步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阿芳.乡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8(12).
[2] 况文娟,张忠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师资建设的难题与曙光[J].教学与管理,2017(15).
[3] 王艳玲.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的政策工具改进:以云南省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02).
关键词:乡村振兴;教师队伍;发展机遇;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02-01-46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解决乡村人才紧缺问题,而乡村人才问题也就是教育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是关键。在制定农村教育事业的相关部署计划时,把农村义务教育放在重要地位,积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的共同协作,将整体义务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均衡水平。
一、乡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提升了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乡村教育质量,乡村教师队伍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1]。但是,由于乡村发展速度缓慢,造成城乡教育水平差异、农村教育环境艰苦及教育体系不健全,甚至很多农村小孩因家庭贫困或父母不重视等原因而无法上学,制约着乡村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2]。
(1)师资力量严重缺失
目前乡村教师正逐渐流失,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流失情况更为严重,教师队伍缺失造成学校教学工作不能有序开展,一方面不能给乡村孩子提供良好教育机会,另一方面加剧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制约我国城乡间的均衡发展。还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学科间教师数量和质量差距明显等问题,比如语文和数学等学科的教师较多,但是英语、音乐、体育及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师不足,且很多教师不具有专业的教学能力。
(2)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有些教师在乡村环境的影响下,缺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动力而满足于现状,不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来适应时代变化,从思想和行动上来讲都缺乏职业热情。存在乡村教育培训机制的不完善问题,导致很多乡村教师很难参加教学能力专业培训,很少会组织大规模的教学研讨会议,无法将新型教学模式带到课堂中,一直处于一种机械式的重复教学模式。并且,很多乡村教师学历不高,自身教学业务能力偏弱,还需要在摸索过程中进行知识传递,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接受程度。
二、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重点提出要振兴乡村教育,要加快乡村人才建设。乡村教育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引领作用,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不仅能全方面提升农村人民的整体文化素养,还能将优良的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样来看,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将给乡村教育带来新机遇。
(1)明确乡村教育的战略地位
国家把乡村教育建设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城镇化进程加快阶段,必须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提升乡村教育水平,从而加速推进国民整体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的发展。乡村教育的未来是充满光明的,将带动乡村经济产能提升和乡村经济繁荣发展,大力发展教育的乡村今后将迎来新的曙光。随着振兴乡村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发展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特色乡村学校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更严格、更全面的教学要求。
(2)乡村教育振兴的目标
从总体目标来看,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开展实施信息化的高质量教育改革,对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科学性强、全方位的布局规划,努力促进城乡教育融合,积极推动城乡教育基础公共服务水平均衡化发展,全方位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从具体目标来看,主要有:①充分统筹城市和乡村教育水平的协调发展,力争实现城乡教育齐步共进,打造特色的、健康的城乡教育,共同为国家教育现代化添砖加瓦;②以振兴乡村战略为核心,努力提升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乡村教育;③着力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乡村教师队伍,培养教师的综合知识能力、崇高道德理想,保障乡村教师的职业地位和工资福利待遇;④率先建设一批教学标准高、教师能力强、学校规模大的乡村学校,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教育事业做出示范作用,进一步引领全国乡村教育的进步与发展;⑤为传承各民族特色文化,在民族文化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教育项目建设,打造上万所教学质量高超、基础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良的乡村学校;⑥城乡发展出现“逆城镇化”现象,加强乡村小镇的区域整体发展,建设教育服务能力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学校”。
三、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建立良好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
从物质方面来说,建立良好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以改善教师的工资待遇和提升教师的事业发展空间为核心,保障乡村教师各项福利措施的实施和完善,真正采取一些普惠政策,大幅度地提升乡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从精神方面来说,首先要加强对乡村教师工作成果的激励和赞许,加强全社会对乡村教师工作成果的认同和赞誉。其次是确立一套公平友善的晋升评选体制,让德才兼备的乡村教师脱颖而出,让兢兢业业工作的乡村教师更有动力。同时,要关心教师的教学体验和心理健康,保护乡村教师的合法权益,让乡村教师在工作中更加顺心、安心,工作效率也能随之提高。
(2)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
重视乡村及边远地区的教育经济的扶持,加强乡村及边远地区教学资源的完善和校园基础设施的配备,创造环境良好、设施齐全、师资强大的乡村校园环境,增强校园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健康成长,讓家长放心。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不仅仅是指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软件设施也应该完善以吸引生源。如今乡村及边远地区面临生源流失的致命问题,相关部门更需要全面考虑,既着眼于学校硬性条件的加强,更要注重软性条件的完善,让乡村的学生不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
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教育现代化,此过程中需要攻克的难题在于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而实现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大力地发展乡村及边远地区的教育水平,这样才能使乡村孩子获得“上好学”的机会,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是“授人以渔”的脱贫方式。教育质量由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决定,又进一步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阿芳.乡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8(12).
[2] 况文娟,张忠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师资建设的难题与曙光[J].教学与管理,2017(15).
[3] 王艳玲.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的政策工具改进:以云南省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