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错误资源的“无痕化处理”试议

来源 :教育观察·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_cs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课堂错误,从新课程的理念角度考虑,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分类例举了一些学生课堂错误,从学生的视角作分析阐述,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做无痕化处理,使之成为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错误资源;巧用错误;无痕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5-0076-02
  \[作者简介\]陈世山(1974—),男,本科,江苏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学生的课堂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地对待错误,允许学生出现错误,悦纳、剖析学生错误。课堂上积极挖掘学生错误中蕴藏的宝贵教学资源,巧妙利用错误,将学生推到台前,让学生争辩、纠错,发展其正确的思维;有时还可以将错就错,诱导错误,从而让错误成为启迪思维的“催化剂”。在此过程中,利用教学机智把棘手的学生课堂错误,进行无痕化处理,使之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一、对学生出错的失当处置:爱你不容易
  课堂上,学生的错误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挑战。教师处理不得当就会使局面很尴尬,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一)有意回避学生错误
  有人认为,学习出错是准备不充分造成的,因而错误往往被视为异端,或“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予理睬,或以优生回答作为全班学习成果,有意回避学习“错误”。公开课教师为流畅完成预设,常刻意掩盖错误,以打造无错的“精彩”课堂。
  (二)严厉否定学生错误
  拘泥于预设的教师对学生出错感觉意外,认为出错打乱预设、影响流程。他们往往缺乏耐心,表现慌乱,闻错色变,而使课堂教学卡壳,常常简单粗暴打断、阻止错误的发言,否定甚至斥责、挖苦学生。
  (三)一味赞赏学生错误
  当然,鉴于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有的教师对学生一味赏识,不管学生说得有无道理,都一味鼓励、称赞,不注重纠正错误,赞扬成为口头禅,形式化鼓励声不绝于耳。这种对错误听之任之,不辨正误的行为,还有多少价值可言呢?
  二、宽容学生出错的恰当态度:随风潜入夜
  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精辟地说过,“我们的教室就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可以使教师发现问题的症结,把握知识的难点,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而这正是资源的价值,因为正确总是在同错误对立中形成和发展的。
  (一)营造氛围,允许学生出错
  从教育理论角度分析,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出错是学生的权利。首先,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理解、宽容错误,不斥责、挖苦学生,学生才不会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保持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其思维才能活跃。宽容会让学生拥有积极的情绪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和创造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课堂应提倡几个“允许”:允许出错、允许错了重答、允许再想、允许争论。保护学生自尊心,充分尊重人格,使之丢开出错被嘲斥的忧虑,促进思维发展,敢说、敢做、敢问,大胆创新。
  (二)耐心倾听,悦纳学生错误
  学生课上出错,经过大家讨论帮助,就能发现错误原因,在随后的学习中,这类错误就会减少或避免。这表明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是一种可贵的资源。缺少耐心,错误就不能引导正确认知的生成。利用错误资源,需要教师的耐心和友善,教师要耐心地倾听,了解学生完整的思维过程,允许甚至期待出错才能及时发现学生错误中可能存在的积极因素,从而调整教学策略,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这样对待错误,才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诚心交流,剖析学生错误
  数学课堂上学生的错误,有些是共性的,原因一眼可见,但有些错误会让人感觉莫名其妙,需要教师用心思考,真诚地与学生交流,以便找出症结,纠正其错误。这说明正确与错误可以共存并相互转化。罗增儒先生说得好,纠正错误恐怕不能只用提供正确答案的简单方式来解决,需要找原因、挖根源。否则,错误在另外的场合还会冒出来。
  三、巧用学生出错的契机:化腐朽为神奇
  课堂上教师巧妙利用错误,适时将学生推到前台辨析与纠错,亲历知识的探究,可将课堂推向高潮,让错误无声无息地化为精彩生成的先导。
  (一)争辩纠错,点石成金
  学生对某一问题有不同意见,教师要善于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抓住契机,利用分歧,引导辩论,在比较中发现正确知识。使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培养多种能力,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理念。比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判断:“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对此分成两派,有说对,也有说错。教师不作判断,而是巧妙地说:“能各推代表说说理由,让大家信服吗?”双方经过辩论,认为对的一方终于服气地说:“我明白了,出现二分之一,表明是把一个圆分为了两部分;但分为两部分不一定就出现二分之一。二分之一必须是平均分的结果。”
  (二)将错就错,虽错犹荣
  课堂非预设生成对教学很有意义,错误有价值、可利用。学生常常迷惑于表面现象、外部特征及某些偶然联系,以致发生错误。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点拨,“将错就错”,顺着错误拓宽思维境域,还可以使课堂“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为正确认知提供“光荣”的铺垫。比如《认识几分之一》中折出一张纸的12。学生竞相把涂色的纸片拿出展示。一名学生把折的纸片悄悄塞进口袋,被发现后只好又拿了出来:“我平均分成四份,每一份就叫四分之一。”教师先问:“刚才,老师让折12,他却折出了14,大家觉得怎么样呢?”有人说“不合要求”。教师却说:“我觉得他很有超前意识,把下一环节要折的14超前完成了。感谢他启迪大家对分数作了多样性思考。”呵护和鼓励,使得折错的学生脸上扬起自信的微笑。随后,大家纷纷折出“16”“18”“112”“116”等不同分数。有个学生看出门道,上前从大到小整理分数折纸,出乎意料地说:“越折份数越多,每一份越来越小。”这样,学生竟然超前发现了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变化规律。教师将错就错,营造出安全、宽松的学习氛围,拓宽了思维,引来课堂若干新数例,推进了课堂进程。将错就错,收到举一反三的课堂精彩。
  (三)诱导错误,生成精彩
  正确认知的形成需要错误认识的参与和陪衬。数学教学中,有时可以采取“诱误”策略,设置知识“陷阱”,诱导学生“犯错”“上当”。当学生落入“陷阱” 却误认为“成功”时,再发动其他人指出错误,促其猛醒,记取教训,往往能“吃一堑,长一智”,提高对错误认知的“免疫力”。《面积与面积的单位》教学中,用数方格比较图形面积时,教师故意说,我们用方格来做一个辨认图形面积的游戏。要求男生数方格,女同学闭睛;女生数方格,男生闭眼。教师出示给男生的是红正面2×3=6(格)长方形,出示给女生的是绿反面4×6=24(格)。“哪部分人数出的图形面积大?”几乎所有人都认为24格的长方形面积大。但当教师揭示出同一个长方形正反面不同两色方格时,学生大呼“上当”。激烈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恍然大悟:计量比较中要统一格子大小。这时,面积单位的出现可谓水到渠成。让学生自己悟出了需要统一标准,走出“陷阱”,自然地继续寻找边长为1米(分米、厘米)的正方形格子为标准,这就自我生成面积单位。故设“陷阱”,诱导出错,达成了认知建构,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善待学生错误,利用教学机智对棘手的学生课堂错误,进行无痕化处理,给学生一场无声细雨,让学生的错误在无声无息中转化为精彩。这或许是教学中最妙的技巧和教师最美的机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9):2-23.
  \[2\]童子双,周佩青,钱丽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与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231-275.
  \[3\]张卫国,卢江.小学数学教材教法\[M\]. 第二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146-171.
  \[4\]杨大花.课堂因错误而“精彩”\[J\].教育教学研究,2009(2):20.
其他文献
[摘要\]电子白板的出现与应用,是教学活动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效运用电子白板,可以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欲望,丰富教学资源,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简化、灵活、创新、丰富,从而真正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电子白板;幼儿;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5-0057-02  \[作者简
[摘要\]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的有效整合,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整合课程”应实现课程内容内需化、课程创设生活化和课程氛围轻松化,可以坚持主题自主、伙伴自主、材料自主和时间自主的原则,形成个性化幼儿培养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本特色;“整合式”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
\[摘要\]广播对幼儿园活动的开展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创造性地利用班级小广播,采用录音播报、现场播报等方式不仅可以给幼儿带来新颖的听觉冲击,吸引幼儿参与其中,还能串起幼儿快乐有序的一日生活,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小广播;快乐;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5-0058-02  \[作者简介\]卢静(
[摘要\]孩子会本能地逃避吃苦,因为不能承担自己行为的自然后果,他们或推诿、或逃避、或脆弱、或归责于别人,殊不知在逃避责任的同时也放弃了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要培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就应该和孩子划清“界限”,让他们搞清自己需要什么,可能要承受的后果,最重要的是把选择权交还给他们,要让他们知道,一旦做出了选择,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  \[关键词\]责任;选择权利;自由;行为后果  \[中图分类号\]
[摘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罗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其代表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该书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基础,其根本内容是提高企业效率。通过对幼儿园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提出利用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优化幼儿园管理工作,提高幼园儿管理效率。具体而言,应利用制度化固定原理、科学用人原理、双赢思想规范教师行为,鼓励教师工作,实现幼儿园和教师的双赢。  \[关键词\]科学管理;幼儿园管理;应用  \[中图
[摘要\]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承载着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光芒,其价值历久弥新。将国学经典融入语文教学与品德教育中,学生可以不断积累、沉淀,体验经典之丰富内涵,健康成长并将之传承下去,将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语文教学;德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