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学习策略能力的培养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jklm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迅速发展,并带动英语教学研究的重心转移:由传统的关注教师如何"教"逐渐转变为关注学生如何"学"。研究表明,(Rubin, 1975; Stern, 1975; Naiman et al., 1978, O'Malley and Chamot 1990, Anderson 2003),学习者在年龄、性格、动机、语言学能、学习风格、认知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学习策略也往往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外语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语言水平而有意识地采取的方式、手段及其特定的组合。合理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一、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意义
  美国学者Rubin和加拿大学者Naiman是早期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代表人物。当时的研究主要针对善学语言者的学习策略共性特点。1984年,黄小华的硕士论文"An Investig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Oral Communication that Chinese EFL Learner in China Employ"标志着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开始。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学习策略的探索由早期的善学者与不善学者的策略对比、策略与成绩的关系发展到策略有效性论证和策略培训。研究表明,策略训练不仅有利于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虽然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确切定义还存在分歧,但界定方法大致相同: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为提高语言水平而采取的技巧、方法或者刻意的行动;学习策略灵活多样,受多种因素影响;学习策略既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可视行为,也是隐性的心理活动;学习策略的培训能够提高学习效果。总体而言,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策略培训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二、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理论依据
  认知活动是复杂的思考过程和问题解决过程。根据Anderson(1983)提出的认知技能获得模式,学习策略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认知技能,是不可能自然习得的,必须在教师指导下,经过认知、联系、自动化三个阶段,才能由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在程序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描述、解释、演示目标策略,为学习者提供机会,将所学策略加以实践,并对学习者的策略运用给予即时反馈,使学习者能够掌握目标策略并将之迁移到新的学习任务和情景中去。该模式强调培训在技能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策略培训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英语学习策略的培训模式
  学习策略的研究者们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培训途径,但由于教育背景、语言学习的客观环境、学习者因素及训练者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及影响,语言学习策略培训的模式各不相同,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实践中,常用的训练模式包括讲座式、研讨式、教材渗透式和教学活动渗透式等。
  讲座式训练的关键目的是培养策略意识(strategy awareness),主要是邀请学习策略方面的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为学习者做专题讲座或报告。这种模式具有规模大、节省时间的优点,缺点是学习者不能结合学习活动亲自尝试学习策略,因此往往不能获得训练的实际效果。
  研讨式策略训练是把讲座、讨论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者可以结合实际语言活动或任务,并以小组形式讨论各自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经验。这种模式有效弥补了讲座式的缺点,但实际操作具有难度,它需要在课堂教学外另行安排时间,并需要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参与指导。
  教材渗透式训练就是将学习策略的训练以"隐藏式"或"非隐藏式" 渗透到教材的各个单元中,使学生在教材学习中同时获得学习策略的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如果教材本身没有体现或包括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培养,那就要求授课教师对教材进行补充改编,因此不适应于在学习策略培训方面缺乏经验的教师。
  Cohen(1998)提出了教学活动渗透式的学习策略培训――以学习策略为主的教学模式(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SBI),强调将学习策略的训练渗透到整个语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使语言学习和学习策略训练并驾齐驱。具体可以划分以下几个步骤:(1)教师直接描述、演示并举例某些学习策略;(2)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讨论自己曾经使用过的学习策略;(3)在教学活动中,以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将策略融入语言学习任务。此种模式的学习策略培训虽然可能需要占用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但这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综合培训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效率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英语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
  以上几种学习策略培训模式各有特点,各有利弊。实践中,很难找到一种完美无缺、无可挑剔的模式,在具体实施策略培训的过程中,应根据学习环境、学习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选择配合使用。
  讲座式和研讨式学习策略训练都是专门的学习策略培训,在培训初期可以尝试使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重视学习策略;教材渗透式和教学活动渗透式培训模式要求将学习策略的训练融合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通过教师介绍、演示,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步熟悉策略、使用策略,最终、应用策略,这会有效促进英语学习,甚至将学习策略引入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成为一名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目前,国内对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时间尚短,很多方面不够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此外,外语学习策略主要是借鉴国外的训练教材,适合中国教师、学生使用的教程寥寥无几,在这种现状下, 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更加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大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Anderson,J.R. 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Cohen, A. 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1998.
  [3]Naiman, N., Frohlich, M., Stern, H. and Todesco, A.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M].Toronto: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1978.
  [4]O'Malley, J. M. and Chamot, A. 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Rubin, J. 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 teach us, TESOL Quarterly[J].1975, 9 (1).
  [6]Stern, H. H.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good learner?[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75,31 (3).
  [7]刘斌贤.论英语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的培养[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
  [8]王立非,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与研究在中国[J].外语界,2003,(6).
其他文献
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是指"标志某种文化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包括了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称谓用语,礼貌用语,问候语言等等。"文化负载词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寥七一,2000)因而文化负载词具有鲜明的排它性和民族性,是一定自然,历史,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是与其它文化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同一事物在不
期刊
随着我国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也从单一型、理论型向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型转化。英语素质在人才的素质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来说,英语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挑战,公共英语教学也理所当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高职院校在此领域进行了各种教学研讨和改革尝试次,其中对公共英语教学的评价就是一个方
期刊
一、引言  英语中句子基本都是主谓宾结构,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由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的谓语,属于动词性谓语。由连系动词与表语构成的系表结构,属于名词性合成谓语。除此之外, 还有一种是由动词性谓语和名词性合成谓语交叉构成的句子,这就是将要探讨的双重谓语句。  英语中的双重谓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语法研究的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学者都有所论述。Otto Jespersen,Henry P
期刊
一、引言  委婉语是世界上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适当的语言形式,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英语的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eu-是前缀,其意为"good;sounding good",词根phemism意为"saying;speech",合起来的意思就是"good speech"(好听的话;吉利话)。汉语中,委婉语被称为"婉曲",指说话时
期刊
一、引言  归因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学习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或某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并试图找出影响学习成效的各种因素。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对这课题的研究只是近十年来的事情,但已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国外的大量研究也显示,对个体行为结果的不同解释会对行为者有不同的暗示,从而对行为者随后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学习者对其学业成就因果关系的认知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学习动机、学习期望、
期刊
一、引言  "陌生化"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核心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该理论的提出是俄国形式主义崇尚言语创造在理论上的一种体现。作为艺术的一般手法和文学语言的本质属性,"陌生化"深受俄国形式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所推崇,在西方学术界影响很大,现已移用于文学翻译的研究领域。文学翻译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在对文本中新奇内容的表达、表征和接受上与文学创作活动存在一定得相似性。因为文学翻译也是对文化的"
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型、应用型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但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学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是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构建以能
期刊
内容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外兴起。它主旨是把语言的学习和内容融合起来。在欧洲,内容教学法称为Content and LanguageIntegrated Learning (Eurydice Report 2006)它更强调把学科作为内容,把语言的获和学科知识的掌握视为并发的过程。因而CBI教学与关注对语言的直接学习的传统教
期刊
一、和谐思想  和谐思想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之中,积淀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不仅闪烁着东方式的哲学智慧,显示出独特的理论价值,而且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一思想对于高效地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同样非常重要。  除了主张天人之间、人与社会、人际之间的和谐外,中国传统文
期刊
一、引言  移就,又称词语移用。《辞海》注曰:"甲乙两项关联,就把原属于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叫移就。"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定义是:"遇有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于甲印象的性状移用于乙印象,名叫移就辞。" 如海涅的诗歌集中有一句"我的车子慢慢驶过快乐的绿林翠木,驰过那阳光之下奇花盛开的山谷。""快乐"原本应该修饰"我",此处却用来修饰"绿林翠木",即是移就的用法。在英文中,Ox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