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I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外兴起。它主旨是把语言的学习和内容融合起来。在欧洲,内容教学法称为Content and LanguageIntegrated Learning (Eurydice Report 2006)它更强调把学科作为内容,把语言的获和学科知识的掌握视为并发的过程。因而CBI教学与关注对语言的直接学习的传统教学法不同成为英语作为外语(EFL)和第二语言(ESL)教学的一个新流派。
  一、CBI教学概述
  (一) 一个理念
  CBI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托主要是Krashen的二语习得假说。Krashen(1982)认为,成年人在进行二语学习的过程中有两种相互衔接的途径,一是习得,即一种与小孩习得母语过程相同的下意识过程习得,来源于自然交际环境中有意义的交流。二是学得,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过程。Krashen认为,二语运用的流利程度取决于语言的习得而不是学得。因此,成年人要想达到流利运用就必须主要依靠二语习得。这样的教学法也因为比较接近母语学习的方式而更能促进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
  (二) 两方面的结合
  CBI教学主张语言学习通过对内容的学习而自然获得。Stryker和Leaver(1997)认为它把语言学习的焦点从以往传统的注重语言学习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内容来掌握语言技能。Briton, Snow and Wesche (2003) 指出CBI抛弃了人为地将外语教学与专业学习隔离起来的传统教学方式。已有的研究证明,这样将外语和内容结合起来的语言教学途径更为有效。
  (三)三大特征
  Stryker和Leaver(1997)总结出了CBI的三大特点。1、以学科知识为核心。CBI课程组织要根据学科内容,而不是根据目标语言形式、功能、情景或语言技能来安排。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在学习具体的学科如数学、自然科学等过程中获得的。2、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真实、系统的语言教学材料可以为有效地学习或习得语言提供有意义的语境。3、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即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应与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情感需要相一致,与他们的专业需要和个人兴趣相吻合。
  (四) 四"C"课程
  Coyle(2007)指出,基于内容的教学要取得成功应结合以下四个原则性的要素:1、内容:知识、技能有所进展的同时,理解相关课程的具体内容;2、交际:在交际过程中,使用语言学习,学习使用语言;3、认知:理解、形成概念和语言,发展思维能力;4、文化:揭示可替代的观点和共同理解,加深认识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本性。
  (五)五种模式
  CBI教学的研究者提出教学模式名目很多,但多数大同小异。Met(1999)的CBI教学模式分类比较有代表性,反映了不同模式的连续性关系,清楚地表达了内容与语言所占比重此消彼长的融合关系,(见表1)。
  二、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一方面,外语教育工作者(Crandall 1993; Short 1997; Snow 1998; Stoller 2004)研究得出内容依托教学的一些优势,指出这种教学促进学术成长,同时也发展语言能力。也有利于发展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CBI教学完全符合高职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课程规定着以什么内容来培养学生,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依据和准绳(邵宗杰 2002)。因此,贯彻CBI教学法理念,整合语言和专业内容,做好英语课程设计,不仅促进学生的职业化过程,而且有利于院校职业教育整体成功。
  (一)职业导向的需求分析
  Nunan把对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和学习目的看成是课程计划的首要环节,是后面一系列活动的出发点。Richard (2001)也指出,调查摸底阶段应该是设置课程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设计课程和选定教材之前,就非常有必要进行一次深入全面的需求分析(Richterich 1987)。
  职业导向的需求分析可以采用三种需求分析模式:目标情景分析、目前情景分析法、学习需求分析(三种模式的关系见图1)。分析将来使用外语的情景和认真地分析在这些情景下进行交际的内容、方式、途径、媒介、手段等特点以及语言特点和技能,把学习语言与学习目的紧密地结合起来;了解学习背景、现有外语水平与希望之间的差异;从而辩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了解学习者希望学到的内容与外语技能。
  能为CBI教学课程提供需求分析信息的人较多。第一类:英语教学中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语言教师、学科教师、学生。第二类:行业内的人与资源:雇主、从事该领域工作或研究的人员、 该领域相关的文献(包括各行业具体工作岗位职责要求、标准等)、顾客。第三类与语言研究关的人与资源: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家、职业语言培训专家。第四类对学生群体有影响的因素:政策制定者、教育机构的管理人员。第五类对学生个体有影响的因素:学习者家长、朋友。
  (二)以学习需求为中心、职业化为目标设计CBI课程
  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学习者需求保持一致非常关键(Brindley 1989)。针对学习者需求开设的外语课程更能激励他们学好外语,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使用外语的能力。传统的语言教学课程属于技能型课程,突出听说读写译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高职外语教学的CBI课程强调语言学习的针对性,有专业性、行业性的特点,属于内容型课程。显然内容型课程比传统课程具有更强的复杂性、综合性。以学习需求为中心职业化为目标CBI课程要素间的关系见图2。
  语言学习包括学习语言知识以及与语言相关的文化(思维和行动的适当方法)。Ochs(1989)认为,语言社会化的概念作为设置课程的一个普遍适用的概念框架,人们通过社会学习语言,同时用学习融入社会。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的语言教学的过程基本属于社会化的过程。
  就业是高职学生学习的核心需求。帮助受教育对象就好业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相对于本科学生,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无疑是他们最佳的竞争力。据笔者调查"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英语能力"成为企业录用员工的重要条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职业的领域性、特定性决定着高职外语教学必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标准来设置课程,突出职业特色。职业化的外语学习,体现职业能力需求、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英语知识的有效结合,注重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形成和熟练。
  三、在教材的选择和编写中的应用
  体现教学内容的教材是按某种或某几种教学路子或教学模式编写的(商伟霞 2009)。经过详细的需求分析,了解了学生、教师、教学条件等现状,了解了将来使用外语的要求,可以选择适合的CBI教学模式,选择或编写教材。当今的高职英语教材不少是按照主题模式编制的。因此主题模式可能是最易于接受的。尽管CBI是基于语言习得的信念,不少CBI教学的研究者不主张凸显语言内容,但根据国内英语等级考试等情况,在CBI教学实践中还是应该明确语言教学目标,因此进行大量基于内容的语言课也是可以的。
  (一)编写教材的原则
  编写教材需要遵循以下几点:1、语言知识、学科知识的基础性。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总体比较复杂,总体外语水平较低。教材中所出现的语言点要体现基础性,通过多次多形式的重现,促使学生觉察理解。学科知识宜基础性通俗化浅显易懂,不宜太深奥,超出学生的认识能力。2、新旧知识的连贯性。基于最近发展区的原理,有利于建立有意义识记理解,将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内。3、突出语言知识的行业性。学以致用,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加速职业化进程。4、体现学科知识的典型性。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主要内容,把握其概貌。5、丰富学生体验的真实性。语言学习具有体验性特征。而真实性的体验能,丰富学生的感知,促进理解感悟。6、反映语言工具的实用性。新教材不应只是把课文当作语言点的载体,还要把课文当作世界知识、跨文化知识甚至专业知识的载体。7、新教材立体化。在设计教材时就要充分考虑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的特点,搞成真正的立体化教材。
  (二)贯彻6"T"、采用LCT框架编写教材
  Short(2002)提出了广泛适用的语言内容的任务(LCT)框架。目标语言(L)的知识,内容方面的知识结构( C)和如何任务(T)三个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采用LCT框架,遵照6"T"原则,将内容和语言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材设计前后连贯一致,融语言学习、理解、接受、练习及应用、专业学科知识、技能理解掌握于一体。全面整合听、说、读、写、译等课堂教学内容。
  以下为落实6"T"的一般步骤: 确定主题、选择课文、选定话题、建立内容――提炼线索――排序(主题、话题和课文)、决定单元长度――考虑教师的使用及学生的可接受度――阐明语言目标、学科知识和学习策略――设计任务――过渡话题和任务――按照执行过程微调。
  四、"灵活"的课堂教学
  高职英语CBI课堂教学设计应以CBI教学模式为基础,职业化为导向,围绕主题。结合话题,利用语篇,创建语境,整合任务,综合练习,提倡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条件,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用 CBI教学法属于外语教学中的"后教学法",是一种灵活、动态、开放的外语教学思想,与其他教学法有着良好的相容特性,因此教师可以特定性、实践性、可行性(Kumaravadivelu 2003,2006)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兼而用之。
  CBI和情景学习:语言是在真实的语境中获得,语言习得甚至可以产生于单语/非沉浸环境。CBI强调真实背景下语言环境的存在,CBI教学法可以跟情境教学法相融。
  CBI和自然法:探索在有意义的背景语言是自然和交际语言学习内容。学习者为了各种目的流畅地使用语言进行沟通。流利先于语法的准确性,错误是语言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
  CBI和交际法:CBI教学强调语言的运用,重视培养学生真实背景下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CBI教学法跟交际法可以无缝连接。
  CBI和任务教学法:CBI教学是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自然获得语言,将学习视为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任务教学法的要素与操作过程同样可以存在于CBI教学中。
  五、多维的评估体系
  (一)高职英语CBI课程的评估
  高职英语课程引入与职业相关的学科内容,同时显示语言知识点,在学用结合的交际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可持续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理解不同文化下的思维方式差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内容型课程的成功是高职外语教学成功的一半。
  判断CBI课程是否成功,应结合以下四个原则:
  1、内容:规定课程的具体内容与知识、技能的发展和理解的深入要求的相关性;
  2、交际:使用语言进行学习,学习使用语言的交互性;
  3、认知:掌握语言、理解知识、形成概念(抽象和具体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联系性;
  4、文化:透过语言现象加深认识其背后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共性。
  (二)对高职英语CBI课程教学的评估
  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评估,涉及多个方面。CBI教学方面的评估,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估,看教师是否既熟悉某一学科知识,又能熟练运用目标语进行可理解性讲授。根据教师专业背景的差异有所侧重。对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除语言点的把握外,还要考虑对专业术语、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讲授。对学科专业背景的英语教师,则反之,要评价其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知识点的渗透,引用。
  外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合作深度和广度,"跨系"、"跨校同专业"合作教学和学术交流氛围等均应纳入评估范围。
  (三)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的评估
  对于高职外语CBI教学的评估离不开最终产品――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
  评估的范围:CBI教学的评估常常是跨学科的。评估从英语学习和专业内容掌握两个方面进行。着重关注学生对语言、内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模拟仿真实习的过程中的应用、结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评估主体:可以是学生自我、同学、教师、用人单位。
  日常的评估: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要求意味着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职业化的过程。对于过程的评价即基于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比终结性评价对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更有效。因此,日常的评估依据可以是学习周记、学习档案、课堂观察、课后作业和各项测验纪录等。
  也可以从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报酬或毕业后就业上岗录用情况来评估。形式可以采用口试、笔试、实践测试等。评价的核心放在学生的态度,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上。借助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导向作用。
  当前对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的评估影响最大的首推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PRETCO)。PRETCO是一种全国性考试,从测试的内容来看,偏重于英语的基础性,通用性有所体现,但职业性欠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语言综合能力、交际能力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才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涉及高职学生英语方面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测试方法和测试内容为主要标志的评价体系目前是空白,亟待建立。
  
  参考文献:
  [1] Knmaravadivelu,B.TESOL methods:Changingtracks,challenging trends[J].TESOL Quarterly 40.2006.
  [2]Richard ,J . C. 2001.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 anguage Teaching [M].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3]邵宗杰.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4]商伟霞. 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
其他文献
大学生群体的人际关系是高校学生工作中一个不能忽视、也不容回避的问题,而如何认识、对待、教育和管理这个问题,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群体的人际关系,对促进高校学生管理与和谐校园建设,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群体具备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基本条件  大学生群体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共同体在共同的学习与生活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大学生们
期刊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一切教学活动以专业为核心,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作为高职每个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政治课教学如何才能更好地服从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高职政治课教师只有建立与专业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真正搞好政治课教学,才能培养出大量适应社会需求、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  与专业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模式,就是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
期刊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转型,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步入大学校园。大学的学习、工作、生活完全不同于高中。一方面,由于学生存在个体间的差异,有的学生能够很快完成高中向大学的转变,有的学生却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这种转变,一些学生甚至于无法这种转变,从而产生了自杀、休学、退学,或是对大学学习完全没有兴趣等后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学生的心理、生理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把握
期刊
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是指"标志某种文化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包括了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称谓用语,礼貌用语,问候语言等等。"文化负载词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寥七一,2000)因而文化负载词具有鲜明的排它性和民族性,是一定自然,历史,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是与其它文化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同一事物在不
期刊
随着我国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也从单一型、理论型向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型转化。英语素质在人才的素质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来说,英语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挑战,公共英语教学也理所当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高职院校在此领域进行了各种教学研讨和改革尝试次,其中对公共英语教学的评价就是一个方
期刊
一、引言  英语中句子基本都是主谓宾结构,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由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的谓语,属于动词性谓语。由连系动词与表语构成的系表结构,属于名词性合成谓语。除此之外, 还有一种是由动词性谓语和名词性合成谓语交叉构成的句子,这就是将要探讨的双重谓语句。  英语中的双重谓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语法研究的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学者都有所论述。Otto Jespersen,Henry P
期刊
一、引言  委婉语是世界上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适当的语言形式,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英语的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eu-是前缀,其意为"good;sounding good",词根phemism意为"saying;speech",合起来的意思就是"good speech"(好听的话;吉利话)。汉语中,委婉语被称为"婉曲",指说话时
期刊
一、引言  归因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学习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或某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并试图找出影响学习成效的各种因素。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对这课题的研究只是近十年来的事情,但已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国外的大量研究也显示,对个体行为结果的不同解释会对行为者有不同的暗示,从而对行为者随后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学习者对其学业成就因果关系的认知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学习动机、学习期望、
期刊
一、引言  "陌生化"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核心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该理论的提出是俄国形式主义崇尚言语创造在理论上的一种体现。作为艺术的一般手法和文学语言的本质属性,"陌生化"深受俄国形式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所推崇,在西方学术界影响很大,现已移用于文学翻译的研究领域。文学翻译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在对文本中新奇内容的表达、表征和接受上与文学创作活动存在一定得相似性。因为文学翻译也是对文化的"
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型、应用型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但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学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是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构建以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