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十几载,到过偏远的山区小学、中学,也深入到了改革的前沿深圳施教。对于基础教育有颇深的感受,我认为国家总体上都围绕着应试教育这种模式展开的,虽说“减负”及“素质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压力,促进学生向健康发展,但总的方向并没有发生改变。我认为在现实的情况下,学校的各项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激发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善教、乐教,使学生乐学、乐研,使整个学校呈现活泼、融洽、宽松的环境。
1 学校必须公正、公平、公开、合理规范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工资是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让一贯平均分配的格局得到打破。孰不知在和谐的大前提下,并非所有的学校能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大平小不平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这样一来绩效并未起到真正得效果,一部分追求创新改革、兢兢业业工作的教师由于价值并未得到体现也就失去了教育教学的积极性,没有积极性教育就难有创新。
我认为学校必须有公正、公平、公开、合理规范绩效考核机制,切切实实得从“德、能、勤、绩、创”五个方面来加以考核,真正做到“论功领奖”,不要让这些形同虚设。以人为本,规范制度,加强监督,促学校健康发展。
2 强化人文教育,突出人性管理
作为管理者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因为人是有思想的,而人的思想会不断的变化,人文教育有助于了解人性,从而更好的发挥每一个的潜在能力。
2.1 以人为本,强化工会的作用。工会是保障会员的基本权利的机构,要让工会设身处地地为会员服务,工会不要成为专制的出气筒,也不能让工会组织成为聋子的耳朵,工会的主要成员应从基层产生,并且要能体现广大会员的意愿,工会主席必须由上级部门经调查任命产生。
要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反映会员之所需,同时做好稳定及情感交流的工作。工会有专项经费、活动安排,有些基层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学校工会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一些便于群众与领导交流的活动,消除界线,增进感情,为创造和谐的校园服务。
2.2 以党支部为轴心,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性。借党的各项活动为契机,如:“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宣传党的精神,让党员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性作用,真正做到“律己服人”。在为庆祝党的九十岁生日之际,让党员再次温故党的誓词,争做教育标兵。
2.3 强化教职工的表决权及监督权。现如今很多学校校长一支笔、一句话、一言堂的现象较为严重,禁锢了学校的民主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民主建设,加强人性管理,切实让教职工做学校的主人,人人有话说,人人敢发言,加强教职工的表决权,特别是一些制度及重大事情需经表决方可实施。坚决杜绝各种形同虚设,敢怒不敢言的现象。
加强教职工的监督权,对学校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民主权,设立监察小组,监察小组可考察行政及员工各方面的业绩,真正做到取信于民,权利下放于民,激发每位教职员工参与监督管理的积极性。
3 挖掘潜力,促进创新
人的潜力是无穷尽的,若能把每个人的潜力发挥到了极限,那么就不求没有创新了。价值、积极性又是一大关键。作为管理者应多一点站在他人的位子上思考,力争为每一位教师创造进步、创新的空间。
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着重培养“深研”人才。在抓好继续教育的同时,学校应积极组织精选优秀教师参加市、省及国家级的各项培训,并把培训的知识在学校里宣传学习。达到“学有所长,资源共享”。
3.1 深入校本研修,促教学发展。学校结合校本开展扎实的交流活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有效的完善与发展。例如:对于学生行为习惯较差的情况,建立档案,并针对这一情况展开调查、讨论,商议出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案,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如此一来既能使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同时也能使这一问题向纵深发展,学校的这一整套的档案又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3.2 建立兄弟学校,促教学相长。学校鼓励支持“走出去,请进来”,即优秀人才鼓励他们出去交流推广,引进优秀人才到学校来宣传,不要做井底之蛙。建立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勉励,共同进步促教学相长。
3.3 借鉴名校经验,促管理提升。建立规划,组织干部及教师深入各类名校学习,汲取经验为己校所用。“同是一行,千人有千法”,“同是一课,不同人有不同的教法”。只有深入学习探讨彼之精华,方可为己所用,这样才会取得长足的进步,顺时而行,经久不衰,走在时代教育的前沿。
不重视人性的管理永远不会成功,不重视创新的教育永远被时代所摒弃。只有善抓人性,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方可永不落后,成为教育教学的一朵奇葩。
1 学校必须公正、公平、公开、合理规范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工资是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让一贯平均分配的格局得到打破。孰不知在和谐的大前提下,并非所有的学校能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大平小不平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这样一来绩效并未起到真正得效果,一部分追求创新改革、兢兢业业工作的教师由于价值并未得到体现也就失去了教育教学的积极性,没有积极性教育就难有创新。
我认为学校必须有公正、公平、公开、合理规范绩效考核机制,切切实实得从“德、能、勤、绩、创”五个方面来加以考核,真正做到“论功领奖”,不要让这些形同虚设。以人为本,规范制度,加强监督,促学校健康发展。
2 强化人文教育,突出人性管理
作为管理者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因为人是有思想的,而人的思想会不断的变化,人文教育有助于了解人性,从而更好的发挥每一个的潜在能力。
2.1 以人为本,强化工会的作用。工会是保障会员的基本权利的机构,要让工会设身处地地为会员服务,工会不要成为专制的出气筒,也不能让工会组织成为聋子的耳朵,工会的主要成员应从基层产生,并且要能体现广大会员的意愿,工会主席必须由上级部门经调查任命产生。
要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反映会员之所需,同时做好稳定及情感交流的工作。工会有专项经费、活动安排,有些基层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学校工会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一些便于群众与领导交流的活动,消除界线,增进感情,为创造和谐的校园服务。
2.2 以党支部为轴心,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性。借党的各项活动为契机,如:“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宣传党的精神,让党员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性作用,真正做到“律己服人”。在为庆祝党的九十岁生日之际,让党员再次温故党的誓词,争做教育标兵。
2.3 强化教职工的表决权及监督权。现如今很多学校校长一支笔、一句话、一言堂的现象较为严重,禁锢了学校的民主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民主建设,加强人性管理,切实让教职工做学校的主人,人人有话说,人人敢发言,加强教职工的表决权,特别是一些制度及重大事情需经表决方可实施。坚决杜绝各种形同虚设,敢怒不敢言的现象。
加强教职工的监督权,对学校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民主权,设立监察小组,监察小组可考察行政及员工各方面的业绩,真正做到取信于民,权利下放于民,激发每位教职员工参与监督管理的积极性。
3 挖掘潜力,促进创新
人的潜力是无穷尽的,若能把每个人的潜力发挥到了极限,那么就不求没有创新了。价值、积极性又是一大关键。作为管理者应多一点站在他人的位子上思考,力争为每一位教师创造进步、创新的空间。
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着重培养“深研”人才。在抓好继续教育的同时,学校应积极组织精选优秀教师参加市、省及国家级的各项培训,并把培训的知识在学校里宣传学习。达到“学有所长,资源共享”。
3.1 深入校本研修,促教学发展。学校结合校本开展扎实的交流活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有效的完善与发展。例如:对于学生行为习惯较差的情况,建立档案,并针对这一情况展开调查、讨论,商议出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案,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如此一来既能使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同时也能使这一问题向纵深发展,学校的这一整套的档案又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3.2 建立兄弟学校,促教学相长。学校鼓励支持“走出去,请进来”,即优秀人才鼓励他们出去交流推广,引进优秀人才到学校来宣传,不要做井底之蛙。建立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勉励,共同进步促教学相长。
3.3 借鉴名校经验,促管理提升。建立规划,组织干部及教师深入各类名校学习,汲取经验为己校所用。“同是一行,千人有千法”,“同是一课,不同人有不同的教法”。只有深入学习探讨彼之精华,方可为己所用,这样才会取得长足的进步,顺时而行,经久不衰,走在时代教育的前沿。
不重视人性的管理永远不会成功,不重视创新的教育永远被时代所摒弃。只有善抓人性,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方可永不落后,成为教育教学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