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取”与“舍”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取舍。取舍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一定程度上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取”与“舍”的思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取舍
  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面临非常多的要求,不可能样样俱全。要让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需学生科学地取舍,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取舍,围绕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对繁杂的课程资源做出合理的取舍,精简教学内容,选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取”应试教育之精华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与此同时提取出应试教育中的优点,取其可取之处并用于日常教学中。
  (一)鞭策是学习的动力
  传统应试教育最大特点便是以题海战术鞭策学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许多教师摒弃这一传统观念,逐渐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理念固然正确,但传统教学理念并非一无是处。经实践得知,学生学习的动力仍以鞭策为主。现代学生最大的缺点便是缺乏定力,且情绪转变较快,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中,在课外也相同。采用鞭策方式,并以任务形式替代繁重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充满动力。
  例如: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老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坚持以鞭策为主,通过设置下列几个计算式:10 10=( )、10 20=( )、30 20=( ),让学生在思考计算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计算。然后,老师还可以合理引入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取”发现学习
  研究表明,接受学习效率虽高于发现学习效率,却在培养学生创新和发现意识方面不如后者。小学生因其年龄较小,身心发展规律与中学生不同,教师要抓住这一特征,围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这一特点进行相应设计。
  对此教学《四边形》时,为让学生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老师并未向学生直接进行教学,而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画出并测量。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继而进行归纳和猜想,学生发现结论后,以命题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以上过程,教师均未给学生演示证明过程,而是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并完善学生的思路。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与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生动的直观展示,将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喜悦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舍”应试教育之糟粕
  (一)“舍”重教学理念
  舍弃传统教学,舍弃其重视应试教育而忽略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是落实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重要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理念,重视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进行合理划分,利用更多时间激发某一个体或利用一节课时间激发多方面个体,使教学改革效益达到最大化成效。从构建数学素质角度来看,构建数学素质,首要便是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知识与技能的结合。
  如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老师便应该舍弃传统重理论学习的教学理念,不但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因此,在《面积和面积单位》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然后,充分感知,引导建构,了解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同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它们的表面在哪?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指出: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通过创设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同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二)“舍”在黑板上抽象演绎
  传统几何教学中的教具运用,并不能使抽象的幾何概念真正形象化、具体化,而利用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看见动态的图形空间结构,真正把学生引入数形的世界。
  三、结论
  取舍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一定程度上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在取舍过程中,无论是针对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应做到合理取舍。无论以何种方式教学,教师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对日后有帮助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的成长最大化,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杭红.规范取舍,合理量裁——谈小学数学教材的优化[J].考试周刊,2016(17).
  [2]徐朝金.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取舍[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11).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电子书包能为学生和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电子书包有较大的意义。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在数学教学中对电子书包进行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制约,而且学生能随时随地找寻自身需要的知识,进而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较大的便利。以往数学教学时,教师大多只是按照教案进行,没有了解学生的学
摘 要:现阶段企业发展,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从而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最大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阶段公司组织发生了变革,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较大变化。本文主要介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与特征,并且从三个角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进行分析。  关键词:组织变革;财务管理;虚拟化;可行性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自身引导,逐步提高当前工作质量,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尤其是财务工作人员,结合企业自身实际,便于
摘 要: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以被动状态接受来自于课堂主体者——教师的硬性灌输,然后通过不断练习对数学知识加以记忆和巩固,这种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性无法体现,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既缺乏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又无法实现对所学知识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达不到有效、高效的教学目的。因此,对当前学生学习方式进行转变,使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大力提高小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断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老师要不断改变过去旧的教学观念,把现代化的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自身教学中。在教学中要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进来,更多地加强师生互动,更好
摘 要: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同时,课堂提问能够让教师全面清楚地了解学生對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计划和调整下一次的课堂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效率。然而,不同的提问策略产生的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亟待对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加以探索。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有效提问 策略方法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质疑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积极思考的体现,更是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萌芽。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的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本文重点就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质疑能力 培养策略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