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学生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过程中,存在自我监控和保护能力薄弱,以及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主体性忽略的弊端,笔者提出使用Blog来辅助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首先对Blog的内涵进行界定,进而分析Blog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然后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Blog实践教学,深刻分析了基于Blog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为Blog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深入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意义。
关键词Blog;实验;信息技术
问题的提出
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网民已高达4.2亿,其中10~19岁的中学生约占网民总数的29.9%,而小学生和大学生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1%和28.1%[1]。这表明,中学生已成为互联网使用率最高的人群。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保护能力薄弱,面对互联网信息资源,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如何引导中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另外,传统信息技术课堂讲授型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质量不能最大化提高。信息技术的介入,尤其是各种学习平台,如教育Blog、专题学习网站、各种教学软件的开发及应用,对传统教学内容的拓展、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的展开,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效果的提升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Blog教学实践的理论分析
“Blog”一词源于“Web Log”的缩写,可音译成“博客”。由于Blog呈现主题及其形式多样,因此对于“Blog”没有统一界定。我国著名的网络专栏作家孙坚华认为,“Blog”既指撰写个人网络日志的人,也指承载个人网络日志的网站[2]。利用Blog来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学生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经验和环境中获取意义,从而构建个人意识[3]。Blog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学习,上传作业,发表学习疑难问题,所有班级学生都能看到各自的作业及观点,并且通过Blog进行协作学习。借助Blog平台,学生能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意义建构。
2)Blog对教师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教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Blog对教师影响主要是有利于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评价。利用Blog记录每天的教学工作心得,有利于形成个人知识体系;有利于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奉化二中于2010年9月开始,将以往的传统教室组织进行的各学科校本研修转变为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很大程度上借鉴了Blog优势,开展校本研修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突破了时空限制,提高科研能力;除此之外,Blog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培育优生,转化差生。
结论
Blog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表明,Blog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技术教学起到积极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信息素养等方面起到积极推进作用,给教师的教学、网络教研及学生个别化辅导带来诸多优势。但是,我们仅仅把Blog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进行整合,对于其他学科并没有做深入实践探索。其次,Blog教学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严格筛选,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均适合Blog教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升,Blog日志的更新,都影响Blog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拓展。如何最大化发掘Blog教学潜力,形成普遍的教学应用模式,让其成为师生学习交流的良好平台,将是我们后续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pdf/2010/7/15/100708.pdf
[2]张俊超.对博客应用于教育的现象学解读[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20
[3]贠丽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多媒体网络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8,(7):69
[4]杨晓新,章伟民.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6):47-50
[5]李克特量表[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1574087.htm
(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Blog;实验;信息技术
问题的提出
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网民已高达4.2亿,其中10~19岁的中学生约占网民总数的29.9%,而小学生和大学生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1%和28.1%[1]。这表明,中学生已成为互联网使用率最高的人群。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保护能力薄弱,面对互联网信息资源,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如何引导中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另外,传统信息技术课堂讲授型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质量不能最大化提高。信息技术的介入,尤其是各种学习平台,如教育Blog、专题学习网站、各种教学软件的开发及应用,对传统教学内容的拓展、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的展开,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效果的提升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Blog教学实践的理论分析
“Blog”一词源于“Web Log”的缩写,可音译成“博客”。由于Blog呈现主题及其形式多样,因此对于“Blog”没有统一界定。我国著名的网络专栏作家孙坚华认为,“Blog”既指撰写个人网络日志的人,也指承载个人网络日志的网站[2]。利用Blog来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学生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经验和环境中获取意义,从而构建个人意识[3]。Blog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学习,上传作业,发表学习疑难问题,所有班级学生都能看到各自的作业及观点,并且通过Blog进行协作学习。借助Blog平台,学生能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意义建构。

2)Blog对教师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教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Blog对教师影响主要是有利于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评价。利用Blog记录每天的教学工作心得,有利于形成个人知识体系;有利于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奉化二中于2010年9月开始,将以往的传统教室组织进行的各学科校本研修转变为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很大程度上借鉴了Blog优势,开展校本研修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突破了时空限制,提高科研能力;除此之外,Blog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培育优生,转化差生。
结论
Blog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表明,Blog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技术教学起到积极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信息素养等方面起到积极推进作用,给教师的教学、网络教研及学生个别化辅导带来诸多优势。但是,我们仅仅把Blog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进行整合,对于其他学科并没有做深入实践探索。其次,Blog教学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严格筛选,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均适合Blog教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升,Blog日志的更新,都影响Blog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拓展。如何最大化发掘Blog教学潜力,形成普遍的教学应用模式,让其成为师生学习交流的良好平台,将是我们后续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pdf/2010/7/15/100708.pdf
[2]张俊超.对博客应用于教育的现象学解读[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20
[3]贠丽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多媒体网络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8,(7):69
[4]杨晓新,章伟民.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6):47-50
[5]李克特量表[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1574087.htm
(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