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前期滇西南地区的政治生态与边疆治理——以顺宁府为中心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来源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or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前期滇西南地区出现的社会变乱以及王朝的种种应对措施,促成了该区域社会全方位的互动和整合。在经历了改土归流、土司动乱、族群冲突等一系列社会起伏、动荡后,滇西南社会内部更多的是以经济、文化渗透融合的方式缓慢地发生变化,呈现出区域族群、社会逐渐整合进王朝国家的历史进程——“边疆内地化”的进程。这个过程虽然表现为清王朝“自上而下”的开发治理活动,但实际上它并不是王朝主动征服与地方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边疆社会与王朝之间的双向调适和彼此互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清前期滇西南社会的政治生态及其变迁,反映了国家力量支
其他文献
摘要:农业与商业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我国历来即为农业国家,故人地关系在我国不仅表现为一种人地之间的自然关系,更体现出一种载于土地之“体”上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自清末起,我国的人地关系逐渐表现为人多地少的状态。受制于此,我国逐渐突现出“三农”问题。回顾我国人地关系历史与现状,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将之视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而治之。  关键词:“三农”问题;人地比例关系;出路与途
运用政治系统理论,对亚贫困人群问题的产生进行分析,表明对贫困压力输入的控制、贫困治理中国家的工具理性以及科层化的政策输出导致了政治系统输入、转换、输出、反馈产生障
摘要:河南省是全国人口、农业大省,其农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好全省“三农问题”,实现中原崛起意义重大。本文将用区域经济和产业组织理论对河南农业结构的区域变动与发展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区域布局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结构;产业结构;产业变动模式;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7)02-0068-03    河南省作为全国的人口与农业
美国华人中文教育的历史始于19世纪40年代,是华人移民美国的产物。受1848年美国西部淘金热影响,广东沿海的农民开始移民美国,并逐渐形成了华人社区,随之形成了自发的华人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