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中国之路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7o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创新活动进入新的密集期,将给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世界进入了创新全球化的新阶段,创新全球化打破了以往以制造业全球化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活动方式,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不断突破国家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并形成全球一体的创新网络。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兴起是科技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发展的结果。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在全球科技创新活动中占据领导和支配地位的城市或地区,不仅是世界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策源地,而且是全球先进文化和先进制度的先行者,对全球创新资源流动具有显著的引导、组织和控制能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包含诸多要素,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核心依托,其中创新人才与关键技术是其形成的核心要素,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和政府是其发展的驱动要素,创新资本、基础设施、专业服务、创新文化等是环境要素。
  从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世界分工体系和创新格局不断调整和重构,为后发国家的科技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追赶机遇。与创新式发展相匹配的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正在加速向亚太地区移动,全球科创中心正呈现由欧美向亚太转移的趋势。立足本国,面向全球,我国如何把握机遇建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重大课题和艰巨使命。
  从世界范围内的实践来看,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其中,美国硅谷、英国剑桥、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地区依托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集成世界顶级研发资源,逐步形成以科技成果输出为主的发展模式;纽约、东京、伦敦等城市,则将一流的科创活动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动力,依托交通、信息、金融、人才等区位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在当地布局全球创新链和产业链,是较为典型的汇聚型发展模式;另有一些城市和地区,如慕尼黑、新加坡,立足完善的制造体系和优良的产业生态,高效率、高成功率地推进最新科技成果在当地实现产业化,打造成果转化型的“后向”发展模式。
  从科技创新中心成长阶段来看,处于成长初期的科创中心大多属于政府驱动主导型,成熟期的科创中心多属于市场驱动主导型。例如,硅谷和波士顿早期的发展驱动力主要来自大学和政府,后期已进入市场驱动阶段,而一些传统经济中心城市在向科技创新中心转型的过程中,其初始动力也主要来自政府,如纽约和伦敦。很多地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具备了全球科创中心的基本资源要素禀赋,但大多数并没有成为全球科创中心。这说明,资源要素的堆积并不是全球科创中心的充分条件。每一个成功的全球科创中心都有着独特的创新生态系统,而其中一些共同因素是它们成功的必要条件,诸如,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与完善的保障支持系统,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高水平的产学研协同区域创新生态,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并形成集聚效应,高度国际化的开放式创新,等等。
  科技创新中心的能级预示着所在国家在世界分工体系中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明确指出,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2016年,国务院出台《“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国科技、经济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例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3大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最具创新活力的核心地区,都提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并出台了科创中心建设规划与方案。日前,科技部印发《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在构建全球科创中心的竞争中后发优势明显,面向未来,建设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地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涉及面广、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谋划长远、合理布局、有序推进。
  鉴于此,本期策划聚焦“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特别邀请专家围绕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要素、创新生态、发展方向、建设思路等方面探讨中国之路,既有理论的梳理总结,更有实践的考量建议,既有国际经验的归纳,又有未来发展的指向,敬请垂注!
  ——《學术前沿》编者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劳动人民的民生问题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社会救济工作是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1922年~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历次全国劳动大会上,都将救灾救济工作作为党的重要政策提出。陕甘宁边区成立专门的社会救济机关负责具体的社会救济工作,充分发挥政府救济的功能,提高了党的威信,赢得了广泛的民心,成为革命成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社会救济 陕甘宁边区 抗战  【作者简介】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社会在发展中发生新变化,出现崭新的面貌。阶级结构由两极走向多极,由简单走向复杂,由小生产者社会走向领工资者社会和中产阶级社会。阶级关系由对抗转向结成“社会伙伴”,趋于缓和。城乡差别和对立基本消失并走向高度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并逐步健全和完备,拥有普通体制、专门体制、农业体制、个体经营者体制四大体制。国民从基本生活无保障转变为有稳定保障,追求衣食住行的优质
摘 要:雷纳·艾田伯曾准确地预言了比较文学将不可遏制地导向比较诗学,从而揭示了20世纪60年代欧美比较文学研究倾向于理论化的学术迹象。实际上,后来崛起的美国学派以平行研究的美学姿态一反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在学术策动的逻辑上推动了比较文学研究向批评、理论与美学的转型。如果在西方学术史上再往前追溯,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化倾向更受制于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文学思潮的影响,即总体文学。比较诗学的翻译行为其本身即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并持续要求不同所有制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进而产生具有混合特征的所有制形式。在这个意义上,承认并推动这种新所有制结构的发展和完善,就是符合规律的做法,可以促进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使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更加健全,生产力水平有效提升。混合所有制以温和过渡的方式,消除了对社会主义前途的疑惑,创新性地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解释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当代性,是马克
【摘要】人工智能与互联网、大数据的加速融合诱发新型社会风险,提出了信息规制的新诉求。总结信息规制的相对性、公共性特征,反思信息自决机制,应当基于利益平衡的立场,适恰地处理信息领域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紧张关系。隐私场景理论为处理这种紧张关系提供了进路,强调信息的适当流通,建构了信息规范的四项参数,反对信息类型的二分法,提供了特定场景中“适当”的分析工具。激励与规范的视域下,应当从基于使用场景与敏感程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纵观历史,放眼世界,人类文明发展史实质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史,其经历了人不敌天、天人失衡、人定胜天、天人合一的四个阶段。从否定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生态系统是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到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从“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到“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球自然生态和经济生态在世界观、
1921~2021,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百年前的红色火种形成燎原之势,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百年风雨兼程,谱写了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百年华章。百年接续奋斗,擘画了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与进步,一个民族刻骨铭心的磨难与觉醒,一个政党矢志不移的奋斗与探索。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
【摘要】锰产业是我国战略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代表。物联网开启了智能时代,推动了新型生产方式、工艺流程、技术手段、交互方式的变革,也给锰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当前,应用“互联网 ”作为锰矿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打造一批数字矿山、智能工厂。本文以湘西州锰产业在智能时代的精深加工为切入点,探讨在我国以矿产资源为支柱产业的贫困地区传统
【摘要】本文探讨了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俄罗斯的贫困人口概况,包括俄罗斯贫困线的界定、贫困的类型、贫困人口的分布与特征以及民众对贫困人口的态度等。当前按照俄官方的贫困线标准,贫困人口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实际的生活水平依然低下,贫困人口处于社会最底层,由于遭到社会排斥而难以向社会上层流动。  【关键词】俄罗斯 贫困人口 贫困线 社会剥夺  【中图分类号】 F13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方式、出行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均面临着智能化变革,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到智能机器人,无一不显示着智能时代已经来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智能时代将颠覆传统产业结构,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是重塑产业发展的新优势、提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