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62283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3.07
  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都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可以说,新一轮课程改革将使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超越。
  一.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改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习惯,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孤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已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那么,促进者的角色如何扮演?一是积极地旁观。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二.教学改革将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改变单纯接纳式的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對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专家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新课程中教师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四.新课程中教师需要哪些新的技能。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
  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重视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如朗读、板书、绘画等。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新的技能将应运而生,比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
  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会向教师提出哪些挑战。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什么呢?很显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六.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哪些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学生素质的形成,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完成的。因此,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其他文献
摘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环节。作为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改革中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这就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理解新课程理念,认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全面落实地理课程目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优化教学设计,尤其注重教学环节,教法,学法的设计,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教师要加强高中地理
摘要:新课改后,校本课程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典型,根据地方实际,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各具特色。将涉台文物作为主要内容引入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是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新尝试,其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正迎合了课改三维目标,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本课程;涉台文物;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23.4  校本课程作为对传统必修课的补充,担当着全面培养学生思维、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媒介。将涉台文物注入校本
摘要: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其集文字、图像、图形、音频等一体化的优势在当今社会叱咤风云,而高中历史课程包罗万象,源远流长,资料丰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改中最主要的议题。  关键词: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历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竞争的实质已经归根结底到人才的竞争。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成为各国为了在国
摘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准备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导入;有效性;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07  课程改革后,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对话、合作,师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统一起来,使每一位
内容摘要: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基础课程,而当前的中职语文课程还有许多不足,制约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如何适应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必须改革中职语文课程;明确教学目标;降低学习难度;融入职教特点;培养从业技能;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改革;职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  语文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学习各类专业课、文化课的基础,
摘要:在现阶段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本文就通过结合在现阶段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缺陷,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详细的探究与讨论。  關键词: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与讨论  中图分类号:G424.1  当前学校教育应该在传授学生理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音乐进入课堂丰富了体育教学手段,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和促进美育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效果。掌握健美操的基本技巧、技能,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健美操;应用  中图分类号:[G40-013.9]  1.健美操的作用  健美操是一项融合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体育项目,是在音乐伴奏下运用各种不同类型操化动作的身体练习。过教学,
周敦颐的《爱莲说》大家耳熟能详,读之各有所好,有的喜欢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有的喜欢莲之“中通外直,不枝不蔓”;也有的喜欢莲之“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蕴含着的待人接物的大智慧。然而作为母语教育工作者,心动之余顿生疑惑,在语言文字的研习中又怎能“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呢?  远观“出淤泥而不染”的“花之君子”——出水芙蓉,是一种审美,审美的过程因为远而有距离,有距离则蒙眬,蒙眬则以轮廓来呈现,目之所不
从房地产价格泡沫这一社会经济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入手,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基于GERT网络模型房地产价格泡沫演化及政策调控研究为主线,分析了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的诱因和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