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为什么难以“教”会孩子知识?只要条件许可,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但孩子又为什么能够“学”会知识?脑科学的研究进展则促使人们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些教育问题。1998年,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吸纳了美国、英国和保加利亚等国多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把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融为一体,提出“友善用脑”理论。“友善用脑”要求学习者合理善待自己的大脑,科学利用自己的大脑,不但遵循了科学用脑的规律,而且富有强烈的人性化色彩。
探索“友善用脑”的课堂
运用“友善用脑”的多项策略。我们遵循信息在大脑中传递、知识的构建、大脑两半球的功能等脑科学原理,把听适合的音乐、做健脑操、画思维导图、冥想、实施多感官参与的体验性学习等多项策略运用于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们提倡做脑健操。运动可以提高大脑供氧量,有利于左右脑的“沟通”;运动还会减少大脑中引起压力的化学物质,增加有益的神经递质,有利于信息在大脑中的传递和储存。我们把脑健操作为一个教学环节,融入学生课堂学习之中。我们让孩子学会使用不同的颜色、图形来画思维导图,这样可以促使右半脑把新知识与已经存在于记忆中的知识联系起来,便于存储和处理新的信息。我们借鉴信息在大脑中储存的原理,让孩子们明白冥想的积极意义。根据信息在大脑中储存的条件,让孩子们知道冥想时需要全身心放松。孩子们体验到了有效的冥想有助于自己学习目标的达成。
实施“友善用脑”教学的操作路径。我们以“友善用脑”理念为指导,将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放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探讨出多条路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依据学情调查,科学组建团队。基于脑的学习注重构建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其次,运用“自学导航”,有效自主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构建新知的认知、心理储备。再次,合作交流展示,高效解决问题。每节课中,自主学习、团队交流、团队展示、班级探究是融为一体的,循环实施。最后,梳理巩固提升,自我建构新知。新授内容结束后,注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我构建新知、个性化表达新知。学生通过冥想、画思维导图,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架构,再完成选择性习题,这是温故知新的过程。
建设“友善用脑”的环境
友善环境文化,激发学生灵性。引入大自然的芬芳,让花草点缀教室,为孩子营造有益的学习环境。这些花草在改善教室空气质量的同时,也能平息学生的躁动,培养学生的爱心,激发学生的表达。我们把“友善用脑须知”及“五问”的温馨提示张贴在班级文化墙上。“五问”指你今天友善用脑了吗?你今天健康饮食了吗?你今天提出问题了吗?你今天以礼待人了吗?你今天快乐运动了吗?这些儿童化的图片对学生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友善精神文化,激励学生成长。“友善用脑”理念认为:教室的精神文化对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会说话的班级文化墙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健康成长和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创设激励学生成长的班级文化,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根据“友善用脑”教学特点,合理利用教室内墙壁资源,适度开发,鼓励学生积极展现个人的才华。
友善行为文化,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在上课之前就要走入教室,跟学生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甚至亲切地摸一摸孩子的头,都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为下一步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还要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言语,“友善用脑”课堂提供了一个谈话策略,那就是“好”和“如果”。无论学生出现怎样的问题,老师首先都要作出积极的反馈,也就是“好”。接着再提出改进的方法,比如“下次你可以试着……”,或“如果你……可能会更好”,用鼓励性的语言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建立“友善用脑”的评价体系
结合“友善用脑”的教育理念,我们构建了“友善用脑”的评价体系。我们认识到个体存在的价值,于是产生了以“长善而救其失”为导向的学生个性发展评价;基于“友善用脑”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团队的结伴同行更助于促进人的发展,于是产生了用合力来权衡能力的团队评价;我们关注班集体对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于是产生了热爱集体的班级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仅关注了课堂教学,还关注了班级环境、创新做法和家校合作等方面,通过评价促进孩子们热爱集体,学会合作,个性发展。
“友善用脑”是一种教与学的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它给学校带来的不仅是教学的变革,更多的是精神层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校,积极的舆论导向、向上的精神风貌、合作的友善团队、共赢的家校联系、和谐的校园氛围正在逐渐形成。
【蔡小平,南京市东山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马子恩
探索“友善用脑”的课堂
运用“友善用脑”的多项策略。我们遵循信息在大脑中传递、知识的构建、大脑两半球的功能等脑科学原理,把听适合的音乐、做健脑操、画思维导图、冥想、实施多感官参与的体验性学习等多项策略运用于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们提倡做脑健操。运动可以提高大脑供氧量,有利于左右脑的“沟通”;运动还会减少大脑中引起压力的化学物质,增加有益的神经递质,有利于信息在大脑中的传递和储存。我们把脑健操作为一个教学环节,融入学生课堂学习之中。我们让孩子学会使用不同的颜色、图形来画思维导图,这样可以促使右半脑把新知识与已经存在于记忆中的知识联系起来,便于存储和处理新的信息。我们借鉴信息在大脑中储存的原理,让孩子们明白冥想的积极意义。根据信息在大脑中储存的条件,让孩子们知道冥想时需要全身心放松。孩子们体验到了有效的冥想有助于自己学习目标的达成。
实施“友善用脑”教学的操作路径。我们以“友善用脑”理念为指导,将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放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探讨出多条路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依据学情调查,科学组建团队。基于脑的学习注重构建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其次,运用“自学导航”,有效自主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构建新知的认知、心理储备。再次,合作交流展示,高效解决问题。每节课中,自主学习、团队交流、团队展示、班级探究是融为一体的,循环实施。最后,梳理巩固提升,自我建构新知。新授内容结束后,注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我构建新知、个性化表达新知。学生通过冥想、画思维导图,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架构,再完成选择性习题,这是温故知新的过程。
建设“友善用脑”的环境
友善环境文化,激发学生灵性。引入大自然的芬芳,让花草点缀教室,为孩子营造有益的学习环境。这些花草在改善教室空气质量的同时,也能平息学生的躁动,培养学生的爱心,激发学生的表达。我们把“友善用脑须知”及“五问”的温馨提示张贴在班级文化墙上。“五问”指你今天友善用脑了吗?你今天健康饮食了吗?你今天提出问题了吗?你今天以礼待人了吗?你今天快乐运动了吗?这些儿童化的图片对学生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友善精神文化,激励学生成长。“友善用脑”理念认为:教室的精神文化对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会说话的班级文化墙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健康成长和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创设激励学生成长的班级文化,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根据“友善用脑”教学特点,合理利用教室内墙壁资源,适度开发,鼓励学生积极展现个人的才华。
友善行为文化,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在上课之前就要走入教室,跟学生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甚至亲切地摸一摸孩子的头,都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为下一步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还要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言语,“友善用脑”课堂提供了一个谈话策略,那就是“好”和“如果”。无论学生出现怎样的问题,老师首先都要作出积极的反馈,也就是“好”。接着再提出改进的方法,比如“下次你可以试着……”,或“如果你……可能会更好”,用鼓励性的语言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建立“友善用脑”的评价体系
结合“友善用脑”的教育理念,我们构建了“友善用脑”的评价体系。我们认识到个体存在的价值,于是产生了以“长善而救其失”为导向的学生个性发展评价;基于“友善用脑”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团队的结伴同行更助于促进人的发展,于是产生了用合力来权衡能力的团队评价;我们关注班集体对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于是产生了热爱集体的班级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仅关注了课堂教学,还关注了班级环境、创新做法和家校合作等方面,通过评价促进孩子们热爱集体,学会合作,个性发展。
“友善用脑”是一种教与学的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它给学校带来的不仅是教学的变革,更多的是精神层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校,积极的舆论导向、向上的精神风貌、合作的友善团队、共赢的家校联系、和谐的校园氛围正在逐渐形成。
【蔡小平,南京市东山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马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