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34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为什么难以“教”会孩子知识?只要条件许可,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但孩子又为什么能够“学”会知识?脑科学的研究进展则促使人们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些教育问题。1998年,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吸纳了美国、英国和保加利亚等国多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把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融为一体,提出“友善用脑”理论。“友善用脑”要求学习者合理善待自己的大脑,科学利用自己的大脑,不但遵循了科学用脑的规律,而且富有强烈的人性化色彩。
  探索“友善用脑”的课堂
  运用“友善用脑”的多项策略。我们遵循信息在大脑中传递、知识的构建、大脑两半球的功能等脑科学原理,把听适合的音乐、做健脑操、画思维导图、冥想、实施多感官参与的体验性学习等多项策略运用于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们提倡做脑健操。运动可以提高大脑供氧量,有利于左右脑的“沟通”;运动还会减少大脑中引起压力的化学物质,增加有益的神经递质,有利于信息在大脑中的传递和储存。我们把脑健操作为一个教学环节,融入学生课堂学习之中。我们让孩子学会使用不同的颜色、图形来画思维导图,这样可以促使右半脑把新知识与已经存在于记忆中的知识联系起来,便于存储和处理新的信息。我们借鉴信息在大脑中储存的原理,让孩子们明白冥想的积极意义。根据信息在大脑中储存的条件,让孩子们知道冥想时需要全身心放松。孩子们体验到了有效的冥想有助于自己学习目标的达成。
  实施“友善用脑”教学的操作路径。我们以“友善用脑”理念为指导,将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放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探讨出多条路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依据学情调查,科学组建团队。基于脑的学习注重构建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其次,运用“自学导航”,有效自主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构建新知的认知、心理储备。再次,合作交流展示,高效解决问题。每节课中,自主学习、团队交流、团队展示、班级探究是融为一体的,循环实施。最后,梳理巩固提升,自我建构新知。新授内容结束后,注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我构建新知、个性化表达新知。学生通过冥想、画思维导图,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架构,再完成选择性习题,这是温故知新的过程。
  建设“友善用脑”的环境
  友善环境文化,激发学生灵性。引入大自然的芬芳,让花草点缀教室,为孩子营造有益的学习环境。这些花草在改善教室空气质量的同时,也能平息学生的躁动,培养学生的爱心,激发学生的表达。我们把“友善用脑须知”及“五问”的温馨提示张贴在班级文化墙上。“五问”指你今天友善用脑了吗?你今天健康饮食了吗?你今天提出问题了吗?你今天以礼待人了吗?你今天快乐运动了吗?这些儿童化的图片对学生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友善精神文化,激励学生成长。“友善用脑”理念认为:教室的精神文化对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会说话的班级文化墙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健康成长和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创设激励学生成长的班级文化,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根据“友善用脑”教学特点,合理利用教室内墙壁资源,适度开发,鼓励学生积极展现个人的才华。
  友善行为文化,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在上课之前就要走入教室,跟学生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甚至亲切地摸一摸孩子的头,都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为下一步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还要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言语,“友善用脑”课堂提供了一个谈话策略,那就是“好”和“如果”。无论学生出现怎样的问题,老师首先都要作出积极的反馈,也就是“好”。接着再提出改进的方法,比如“下次你可以试着……”,或“如果你……可能会更好”,用鼓励性的语言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建立“友善用脑”的评价体系
  结合“友善用脑”的教育理念,我们构建了“友善用脑”的评价体系。我们认识到个体存在的价值,于是产生了以“长善而救其失”为导向的学生个性发展评价;基于“友善用脑”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团队的结伴同行更助于促进人的发展,于是产生了用合力来权衡能力的团队评价;我们关注班集体对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于是产生了热爱集体的班级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仅关注了课堂教学,还关注了班级环境、创新做法和家校合作等方面,通过评价促进孩子们热爱集体,学会合作,个性发展。
  “友善用脑”是一种教与学的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它给学校带来的不仅是教学的变革,更多的是精神层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校,积极的舆论导向、向上的精神风貌、合作的友善团队、共赢的家校联系、和谐的校园氛围正在逐渐形成。
  【蔡小平,南京市东山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马子恩
其他文献
中山市高级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中山师范学校,是香山先贤秦荣章先生按着孙中山先生意旨“兴学育才”“师范宜急办”创办的。2000年改制为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改制后学校奉行的“发展教育”的办学理念,在班级建设中,尝试着把过去惯常的文明班评比,改进为“评规范化班级”和“创特色班”并举,虽然这只是形式上的转变,带来的却是学生由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由“评”到“创”,主动发展
(一)抓好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是班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古语云:“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木中绳则直。”班级常规管理恰如这“规”“矩”“绳”,抓好常规管理的结果就如这“方”“圆”“直”。因此,班主任要花大气力抓好班级常规管理。  首先,制定班级常规。我们可以根据学校要求,结合本班情况,拟订班级常规,然后在学生中广泛而充分地讨论、修改。只有学生认同了,执行起来才顺利。班级常规确定后就要认真执行。
某校为了提高德育水平,创立了“道德银行”。每个学生拥有一张“存折”,符合学校的常规就能够获得“固定工资”(红星),积极主动地做好人好事就能获得“奖金”(花朵),如果有违规行为就扣除所得(加上三角)。一个学期下来,根据“存额”的多少评选各种荣誉。一段时间内这种做法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纪律大为改善,自律意识明显增强,能够达到长期教育的目的,但是一些不好的苗头也随之出现了。  首先出现的是“通胀”,
手记: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仅凭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的窗口,给他们搭建了亲身体验的的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真切地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也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利用知识服务社会的重要性,逐渐地学会把社会的价值尺度内化
摘 要 职业信念要求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职业服务观,激发爱生敬业的师爱真情;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终身负责,追求师爱的最高境界;要求教师充分展示其人格魅力,利用情感“传导性”闪亮师爱光辉;要求教师提高自我效能感,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可塑性。只有坚定职业信念,教师才能真心地热爱学生,做好教育工作。  关 键 词 职业信念;教育信念;师爱  作者简介 刘俊其,浙江省嘉兴教育学院教师  
“智慧教育”是近几年来教育界热议的一个话题。作为一种最直接的帮助学生建立完整体系的教育方式,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构一种前所未有的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并且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体系。  为此,草堂小学立足于“启迪学生的智慧”为核心目标,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以此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
山之高兮神女候,水之深兮潜苍龙。坐落在山海之畔的青岛二中,便是这样一个汇聚了山海灵气的地方。每年夏末,都会有大批新生怀揣希冀踏入校园,而其中最扣人心弦的,便是学校独特的社团文化。  高山流水—倾听艺术的声音  高山流水,浸润着午山脚下二中学子的心灵。青岛二中拥有国内高中顶尖的艺术社团,可以在课余时光为二中学子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学校艺术类社团有:管乐团、民乐团、合唱团、舞蹈团、室内乐团,每年都能在
在美丽的渤海之滨、早在汉代就建制的古城金州,有一座融历史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金州新区城内小学。天后庙的遗址,赋予它人杰地灵的底蕴;校园里的百年银杏树,给予师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感召。着眼于师生的生命成长,基于生态化教育思想,城内人以“人天合一 清新生长”为学校核心价值观,以“心底无尘天地宽”为校训,确立了“生态与环保—珍爱美丽家园”特色文化主题,致力于为孩子们营造一座“生态学苑 美丽家园”,
大人都会问孩子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孩子们的回答千奇百怪:科学家、老师、医生、律师、宇航员、总经理、国家主席,甚至外星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些答案,就能发现孩子们想成为的是在某一领域顶尖的人才,孩子都梦想着获得成功的人生。  每个孩子都是纯洁的天使,孩子的梦更是纯净无瑕,对我来说有着无尽的吸引力,所以我选择了为孩子做出版的工作。在工作中我发现,孩子追求梦想的毅力和决心不亚于一个意志坚定的成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学校文化对师生思想的引领、情操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而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依托于独特的办学理念,个性化的教师群体,有特长的学生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为此,我校从2009年开启了“创建特色学校”的文化历程。从学校实际、地域情况、传统底蕴、周边资源等现实情况出发,召开行政干部座谈会、年级组长座谈会、教师座谈会、退休教师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