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着力深化“三转”,聚焦主业,紧紧扭住信访受理、违纪案件查办和审理三个关键,严格履行监督执纪职责,充分发扬“啄木鸟”精神,不断拧紧纪律和规矩的“螺丝扣”,努力营造中央国家机关良好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
创新信访举报线索处置方法,夯实监督执纪基础
纪工委切实发挥指导、督办职能作用,着力畅通线上、线下两个渠道,抓好收转、核查两个环节,突出传导压力、激发动力两个重点,努力夯实信访线索转办核查这一纪检工作的基础工程。
畅通线下线上两个渠道,管好信访举报线索明白账
摸清底数才能心中有数。纪工委对十八大以来来信、来电、来访进行全面排查梳理,逐件编号、逐一摘要,来了一次“大起底”,建立了信访举报问题线索数据库,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全口径“账本”。坚持对信访线索实行即时录、月汇总、季分析、年清账,并加强动态监控和分析研判,掌握中央国家机关违纪行为“风向标”。截至目前,共收集信访线索1400余件,做到了无遗漏、不湮没、可查询。
畅通渠道是信访举报的关键。2014年12月9日,纪工委开通了中央国家机关举报网站,截至目前,共接到群众举报2000余件。举报网络恰如“天罗地网”,已成为便捷灵活、威力巨大的举报新平台。
起底信访线索、畅通信访渠道,既为下一步监督执纪奠定了基础,也使纪工委增添了底气和自信,一改原来“二传手”、“收发室”的尴尬角色。
转办核查、上下联动,精心指导信访案件处置工作
摸清底数旨在核查办理。对海量信访线索,纪工委总揽分办、指导督查,各部门机关纪委各司其职、核查办理,上下联动,力求每一个举报都不耽搁、每一个线索都不放过。
对于线索比较具体、反映问题具有代表性的信访件,纪工委责成相关部门机关纪委认真核查。各部门因信施策,采取拟立案、初核、谈话函询等多种方式认真核查办理,去年以来共查处61件信访举报“身边案”。
对于反映敏感部门、敏感岗位人员的来信,纪工委邀请相关部门机关纪委负责人上门当面转交材料,共同商议办理意见,既查清了问题,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纪工委一方面加强指导统筹,建设坚强“指挥部”;另一方面深入查办一线,甘当“突击队员”。对案情复杂、调查取证难度大的,纪工委与其成立联合办案组,共同攻坚克难。对案情重大、所在部门无力承办或案情特殊、部门不宜承办的,纪工委则组织力量直接查办。
落实责任、强化督办,多措并举传导压力激发动力
面对一些部门对纪工委转送件不愿查、不会查、不敢查的情况,纪工委要求各部门机关纪委负责同志上报调查结果前手写签字。此后,不少部门一改推一推动一动的状态,呈现出立足抓早抓小、积极主动查案的新面貌。
对来信量较多、反映问题集中,或者对信访举报处理不力的单位,纪工委果断祭出了专项约谈这把“撒手锏”,先后专项约谈了十几个部门的机关纪委书记。约谈后,相关部门逐件梳理、严查速办,短时间内局面就有了大的改观。
不仅要有压力,更要激发动力。为激励有信必查、查必有果,纪工委制定了《关于推进信访举报案件查办工作情况的通报》,每年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各部门机关纪委信访举报案件办理情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坚持案件严查立办,持续释放违纪必究的强大威慑力
依纪办案是纪工委的工作重点,也是监督执纪、履职尽责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纪工委坚持违纪必究、执纪必严,注重以案说纪、以案示警,持续释放正风肃纪、违纪必究的强大威慑力,努力做好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
严查典型案件,违纪必究,利剑高悬
近年来,纪工委严肃查处了国家某局系列腐败案(“8.29”案件)、某部门一名局级和一名处级干部“假党员、假干部、假学历”案、中国经济时报河南记者站副站长郗永丰以威胁曝光敲诈勒索案(“5.17”案件)和该报社办公室副主任陈某利用职务便利向调查对象通风报信案等一批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始终利剑高悬。
迎难而上,以智取胜。“8.29”案情复杂敏感,查办难度大。纪工委专案组走遍相关城市建委,获取了涉案人员大量房产信息,打开了突破口。巧妙采取“剥竹笋”的办法,从线索较为清晰的、级别较低的干部查起,顺藤摸瓜、步步深入。深入分析作案手法和规律,因人制宜设计谈话方案,分化瓦解各个击破。运用正确的策略、科学的方法和灵活的手段,成功地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质量第一,科学办案。纪工委坚持把质量作为办案的生命线,以严谨的态度、专业的水准科学取证、规范办理,力求每个案件都办成铁案。在查办陈某案时,以审理促调查,审理人员提前介入,培训办案人员、讲解取证要素,确保了取证方向正确、取证过程合规、证据可采度高。
协调联动,凝聚合力。纪工委专案组建立了灵活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召开案情分析会沟通信息,内审外调密切协同,真正攥成了一个“拳头”。充分用好中央国家机关资源优势,建立办案协同机制,提升办案质量效率。与检察机关密切配合,信息共享,收到了“1 1
创新信访举报线索处置方法,夯实监督执纪基础
纪工委切实发挥指导、督办职能作用,着力畅通线上、线下两个渠道,抓好收转、核查两个环节,突出传导压力、激发动力两个重点,努力夯实信访线索转办核查这一纪检工作的基础工程。
畅通线下线上两个渠道,管好信访举报线索明白账
摸清底数才能心中有数。纪工委对十八大以来来信、来电、来访进行全面排查梳理,逐件编号、逐一摘要,来了一次“大起底”,建立了信访举报问题线索数据库,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全口径“账本”。坚持对信访线索实行即时录、月汇总、季分析、年清账,并加强动态监控和分析研判,掌握中央国家机关违纪行为“风向标”。截至目前,共收集信访线索1400余件,做到了无遗漏、不湮没、可查询。
畅通渠道是信访举报的关键。2014年12月9日,纪工委开通了中央国家机关举报网站,截至目前,共接到群众举报2000余件。举报网络恰如“天罗地网”,已成为便捷灵活、威力巨大的举报新平台。
起底信访线索、畅通信访渠道,既为下一步监督执纪奠定了基础,也使纪工委增添了底气和自信,一改原来“二传手”、“收发室”的尴尬角色。
转办核查、上下联动,精心指导信访案件处置工作
摸清底数旨在核查办理。对海量信访线索,纪工委总揽分办、指导督查,各部门机关纪委各司其职、核查办理,上下联动,力求每一个举报都不耽搁、每一个线索都不放过。
对于线索比较具体、反映问题具有代表性的信访件,纪工委责成相关部门机关纪委认真核查。各部门因信施策,采取拟立案、初核、谈话函询等多种方式认真核查办理,去年以来共查处61件信访举报“身边案”。
对于反映敏感部门、敏感岗位人员的来信,纪工委邀请相关部门机关纪委负责人上门当面转交材料,共同商议办理意见,既查清了问题,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纪工委一方面加强指导统筹,建设坚强“指挥部”;另一方面深入查办一线,甘当“突击队员”。对案情复杂、调查取证难度大的,纪工委与其成立联合办案组,共同攻坚克难。对案情重大、所在部门无力承办或案情特殊、部门不宜承办的,纪工委则组织力量直接查办。
落实责任、强化督办,多措并举传导压力激发动力
面对一些部门对纪工委转送件不愿查、不会查、不敢查的情况,纪工委要求各部门机关纪委负责同志上报调查结果前手写签字。此后,不少部门一改推一推动一动的状态,呈现出立足抓早抓小、积极主动查案的新面貌。
对来信量较多、反映问题集中,或者对信访举报处理不力的单位,纪工委果断祭出了专项约谈这把“撒手锏”,先后专项约谈了十几个部门的机关纪委书记。约谈后,相关部门逐件梳理、严查速办,短时间内局面就有了大的改观。
不仅要有压力,更要激发动力。为激励有信必查、查必有果,纪工委制定了《关于推进信访举报案件查办工作情况的通报》,每年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各部门机关纪委信访举报案件办理情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坚持案件严查立办,持续释放违纪必究的强大威慑力
依纪办案是纪工委的工作重点,也是监督执纪、履职尽责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纪工委坚持违纪必究、执纪必严,注重以案说纪、以案示警,持续释放正风肃纪、违纪必究的强大威慑力,努力做好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
严查典型案件,违纪必究,利剑高悬
近年来,纪工委严肃查处了国家某局系列腐败案(“8.29”案件)、某部门一名局级和一名处级干部“假党员、假干部、假学历”案、中国经济时报河南记者站副站长郗永丰以威胁曝光敲诈勒索案(“5.17”案件)和该报社办公室副主任陈某利用职务便利向调查对象通风报信案等一批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始终利剑高悬。
迎难而上,以智取胜。“8.29”案情复杂敏感,查办难度大。纪工委专案组走遍相关城市建委,获取了涉案人员大量房产信息,打开了突破口。巧妙采取“剥竹笋”的办法,从线索较为清晰的、级别较低的干部查起,顺藤摸瓜、步步深入。深入分析作案手法和规律,因人制宜设计谈话方案,分化瓦解各个击破。运用正确的策略、科学的方法和灵活的手段,成功地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质量第一,科学办案。纪工委坚持把质量作为办案的生命线,以严谨的态度、专业的水准科学取证、规范办理,力求每个案件都办成铁案。在查办陈某案时,以审理促调查,审理人员提前介入,培训办案人员、讲解取证要素,确保了取证方向正确、取证过程合规、证据可采度高。
协调联动,凝聚合力。纪工委专案组建立了灵活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召开案情分析会沟通信息,内审外调密切协同,真正攥成了一个“拳头”。充分用好中央国家机关资源优势,建立办案协同机制,提升办案质量效率。与检察机关密切配合,信息共享,收到了“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