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悬崖边,蒙目行走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ai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员就像盲人,演戏的状态就像盲人的状态,被另一个人指导,完全信任他,不知道自己会被带到哪里。”
  
  踩着一双细带子细高跟的黑色凉鞋,将近30度的天气,伊莎贝尔穿着一件中长袖的棕色风衣来到尤伦斯,双排扣都扣着,领子也竖着。她比既定时间晚到,带着惶恐的眼神。此行中方陪同、中法文化之春新闻专员李涛告诉记者,伊莎贝尔是个孩子气的人,很容易紧张。
  踩着高跟鞋的伊莎贝尔小心地遮掩情绪,她有点害羞——从前的她无比害羞。一家周刊架起设备,给她拍了几张,李涛及时喊停,“她已经很不耐烦了”。此次中国行,伊莎贝尔带了6个旅行箱,其中有20双鞋子,只有1双平跟鞋。伊莎贝尔热爱鞋子,她甚至从鞋子去感知人物。在《钢琴教师》中,她把人物分为两部分:穿高跟鞋的和穿平跟鞋的。
  在6月19日的中戏公开课上,伊莎贝尔换上了唯一的金色平跟鞋,也穿了真丝衬衫和牛仔裤,在陈旧的摇着风扇的教室里,她的笑容灿烂,不仅延长了课时,还和所有粉丝合影。她接受了学生从观众席里递上来的矿泉水,用中文一再跟学生们问好、再见。
  也许是鞋子的力量,也许是中国美食的力量。让伊莎贝尔几天后还回味无穷的中国美食,就是南锣鼓巷的小馆子“锣鼓洞天”。那是一家门面不大的川菜馆。
  这是伊莎贝尔事隔15年,第二次来到北京,长安街上新出现的国家大剧院让她惊讶。她说,中国的变化太大了,自行车少了,大家的好奇心大了。
  一路上,伊莎贝尔很少提问,只是默默地自制地观看。用她的话说,她不贩卖热情。伊莎贝尔的儿子也随行来到中国。伊莎贝尔一如既往地把家人“藏”在聚光灯的背后,她拿一瓶水作比方,“在法语中有一句谚语,当你看到表面特别平静的水,一定要怀疑,它的内在不一定这么平静”。
  此行,伊莎贝尔和中国导演王小帅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影迷见面会上对话。在法国使馆的安排下,去张元导演的工作室参观。伊莎贝尔此行数次被问及关于中国电影的问题,她看的中国电影不多,但她数次表示,中国电影看得越多就越想看。
  当王小帅问她为什么不去好莱坞拍片,为什么以接拍欧洲电影为主?她答:最想拍中国电影。
  《新民周刊》:你凭借导演迈克尔·哈内克的《钢琴教师》获得了戛纳最佳女主角。迈克尔·哈内克的导演风格是非常不明确的,你怎么满足他的要求?
  伊莎贝尔·于佩尔:我和所有导演共事都很容易,跟迈克尔共事是特别容易、特别轻松。可能别人看了迈克尔的电影,以为拍出那些電影主题的他一定特别复杂,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和他合作容易,但不意味着简单,他也有很多要求,有时,他找不到感觉,一个镜头可能会拍50次。
  他把拍电影简简单单地当成一份工作,没有那么多的复杂想法。我欣赏他的简单。他只给观众看他们需要看到的,不会给观众看没用的东西。他也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和其他的优秀导演一样,他能接受现实,就是说他不会刻意控制演员,会接受一些他觉得有意思的演员的建议。
  他的电影特别有哲学性,谈到一些人类问题,比如暴力。我特别喜欢他的风格,也喜欢他的电影美学。
  在我看来,最优秀的导演不仅能完全控制他想表达的主题,还能接受一些意外。对我来说,这是最有意思的。
  《新民周刊》:《钢琴教师》,你演得非常好。在这部电影的表演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伊莎贝尔·于佩尔:没什么特别的困难。我最享受的是那些与音乐有关的情节——这部电影与音乐有关嘛。我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弹钢琴。但是,只要对导演有信心,一切都会变得特别简单。如果害怕、恐惧,就没法演戏。作为演员,我特别重视导演的意见。我的主要目的就是尽量表达导演的意图,和他们在戏里真正地相遇。
  我经常打一个比方,演员就像盲人,演戏的状态就像盲人的状态,被另一个人指导,完全信任他,不知道自己会被带到哪里。
  1977年,我拍过一部电影《编织的女孩》。片中有一个镜头可以表达演员的盲人状态——在悬崖边上,我的双眼被遮住,看不到路,我的情人领着我走。从那以后,我就这么认为,当演员就是这么回事——在悬崖边上,蒙目被别人带着走。
  《新民周刊》:你怎样让自己和角色统一起来?两者常常有矛盾,你怎样克服这种矛盾,进入角色的?
  伊莎贝尔·于佩尔:我和人物总是在半路相遇,就像一份打完仗的合约,最后成交在折中的地方。如果我要演一个看起来特别讨厌的人物,我会尽量试着让观众理解他。我总是试图在人物性格中寻找天真的一面。每个角色,哪怕是最糟糕的角色,也有天真的一面,哪怕很少。
  《新民周刊》:你塑造角色时,是从内心把握人物,还是从外形入手?
  伊莎贝尔·于佩尔:两方面都有。比如《钢琴教师》——中国观众看这部电影比较多,钢琴教师的发型、走路的姿势都有讲究。对我来说,这个人物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穿平底鞋的状态,一种是穿高跟鞋的状态。大多时候,我感觉人物的出发点就是鞋,然后往上,顺次到发型、化妆。
  《新民周刊》:在很多电影中,你是绝对的女主角。而在导演弗朗索瓦·欧容的《八美图》中,你和其他7位法国著名女演员合作,那是怎样的状况?
  伊莎贝尔·于佩尔:这部电影在各方面都有游戏的性质,拍摄过程很好玩,弗朗索瓦也在玩。这是一个双重玩法,既玩角色,又颠覆了演员本来的典型角色,比如弗吉尼·莱多嫣(Virginie Ledoyen),她在大众印象中是一个超级性感美女,凯瑟琳·德纳芙是资产阶级传统妇女,而我就比较严肃,但这些在电影里都被颠覆了。
  《新民周刊》:你不仅出演电影,还演过不少话剧。你在话剧和电影中的表演有什么不同吗?
  伊莎贝尔·于佩尔: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试着同样的方式表演话剧和电影。30年来,话剧的表演方式有很大变化。看话剧的观众也看电影,他们了解电影,懂得什么叫沉默,什么叫说话慢一点。当然,话剧比电影多一个限制,它得想办法让观众听到。现在,这个限制不像以前那么大。
  我很幸运,有机会和当时著名的美国话剧导演Bob Wilson合作。他对戏剧演员的要求,不像以前古典话剧的要求。可能因为这段经历,我演话剧和电影的方式差不多。
  《新民周刊》:舞台剧在你的表演生涯中占什么位置?
  伊莎贝尔·于佩尔:很重要的位置!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演舞台剧。15年前我重新回到舞台上,现在演的很多。相比电影,演舞台剧更有探险的成分。演舞台剧时,我愿意选择特殊的角色。对我来说,戏剧不会重复。
  《新民周刊》:你对中国电影有什么大致认识和评价吗?
  伊莎贝尔·于佩尔:我看过一些中国电影,不是完全了解。我觉得,中国电影和欧洲电影有很多相近的地方。现在,中国电影敢于描述特别暴力的场面,角色性格复杂,不单一。我在戛纳看过娄烨的电影《春风沉醉的晚上》。这部电影是我能演的那类电影。中国电影让我特别有兴趣想去了解。
  《新民周刊》:作为戛纳主席,你怎么评判一个演员?
  伊莎贝尔·于佩尔:没有固定的标准。电影不像体育比赛,谁跑得最快谁就赢。评委非常主观,评判标准不是数量、时间,而是评委的口味。
  《新民周刊》:您认为演员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伊莎贝尔·于佩尔:一是耐心,二是毅力,两者相辅相成。(刘敏、闫瑾对本文亦有贡献)■
  
  伊莎贝尔·于佩尔
  1955年生于巴黎,16岁从巴黎艺术戏剧学院毕业后,即出演了她的处女电影《福斯汀与美丽的夏天》,并迅速上位,成为青春女星。她曾两次获得戛纳影后(《维奥雷特·诺奇艾尔》,1978年;《钢琴教师》,2001年),两次获威尼斯影后(《女人韵事》,1988年;《冷酷祭典》,1995年),一次获柏林影后(《八美图》,2002年)。2008年,获“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奖”。1999年,于佩尔获得法国总统荣誉勋章。
其他文献
“单(尚华)秘书长大半年瘦了足有10斤,这谈判真的太难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感慨。  这位单秘书长,正是代表中国钢铁业与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进行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的主局者。2008年,主持中国进行铁矿石谈判的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也是在1年时间里白了头。  “铁矿石”与煤炭、石油同为工业经济的血液,当这三大基础产品成本价格上
坎坷黄金之路,已经“喜多惊少”地走完上半年,给无数坚定看好黄金价格的投资者带来良多收益。未来黄金价格,究竟走向何方?    中国黄金位于北京蒋宅口的旗舰店里,陈进(化名)和很多其他的老头、老太太一样,再次变现了手里的投资金条头寸,完成了又一个几近完美的波段操作。而一个“神秘客”,也许和陈进只是上下午之隔,豪掷540万元,一次性买入26公斤实物投资金条!  事后听到中金工作人员说起此事,陈进分析了一
陈基强:REITs将缓解资金压力    据悉,央行正在筹划打造适合中国国情的简化版香港REITs模式,因为是站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基石上来勾画中国本土的REITs市场,其严谨程度显而易见。  REITs是一种间接的房地产投资方式,一般只适用于商业地产,经营模式更多是运作已有的成熟物业,通过租金收入获取稳定的收益从而避免投资风险,极少用于开发型投资,因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房地产项目融资,其安全系数更高。
上海基本上在第一季度就已开始逐步复苏,其他城市第二季度也已逐步复苏。上海的房价早已见底。    《新民周刊》:6月中旬,上海公开招拍挂7幅地块,参加竞拍的绿地集团是否中标?而5月13日,绿地集团已斥资12亿元拿下今年以来上海最贵的徐汇船厂路地块。土地市场如此激烈竞争的盛况,在最近一年多上海持续萧条的土地交易市场中极为罕见,绿地集团今年如此大手笔的原因是什么?  张玉良:上海6月份招拍挂的土地绿地集
有人说社工对于中国太过超前,但也有人坚信中国更需要社工。在内地社工事业最早发展的上海,一些人已经走上职业社工之路,成为社工事业最初的开拓者。    “建议政府用16亿元购买社会公共服务。”6月15日,上海市政协通过提案,建议政府从1600亿拉动内需资金中,拨出1%用于购买公共服务领域的社工岗位。“社工”一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重要的“角落”    “老板,他们找你!”看到唐凯和王安琪来
上海有13所高校开设了社工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大约1000人,目前上海能提供的社工岗位,相对于毕业生人数,差得太远。    最陌生的职业    华东理工大学朱眉华教授一直有个设想,如果有一个很好的剧本,以社工为题材,拍一部青春偶像剧,公众对中国内地社工的了解一定会增加很多。上世纪80年代末,正是一部电视剧《公关小姐》热播,才让大家知道了有“公关”这个行当。如果有更多的人了解社工,认可社工,朱教授的学
好医生,是患者最重视的指标。但是,中国的医生执业制度,要求一位医生必须注册在一家医疗机构执业。这样,好医生就等同于好医院,要看好医生,就必须到固定的某家医院。    如果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能够去郊区松江的医院坐诊,松江的患者还会跑到市区来吗?答案应该是“不会”。  新医改方案中提及的“医生多点执业”,其目的想必正是在此——如果优秀的医生能够通过多点执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医院的看病难就会得到缓
花园,水流,奏出一曲城市交响,这是新加坡将为世博带来的都市仲夏夜之梦。    花园,水流,奏出一曲城市交响,这是新加坡将为世博带来的都市仲夏夜之梦。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而新加坡正是一个城市国家,而且整洁、漂亮、朝气蓬勃,是城市美好生活的典范。这一次他们的展馆就是国家的缩影,正如李显龙总理所说,要“展示一个充满激情、绿色环保的城市”。或许,这也能给正在发
“现代建筑”也不过是一个媒体渠道, 文化才是真正主导的因素。    新加坡世博馆的总设计师陈家毅是世界知名的建筑师,中国人也并不陌生。他是“长城脚下的公社”北京住宅设计项目的十二位建筑师之一,在2002年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银狮奖。去年,陈家毅出版了图书《城市磁场》,获选为《亚洲周刊》“2008年中文十大好书”(非小说)。  陈家毅在伦敦、新加坡、伊斯坦布尔三地都有建筑事务所,他的设计理念是城市与自然
我对于执导电影并没有太强烈的欲望,除非碰到我非常想拍的电影。我不想如同其他电影导演那样,一部接着一部电影去拍。    你可能对史蒂芬·戴德利这个名字挺陌生的,但你应该看过这个英国人导演的电影,或者是将凯特·温斯莱特送上奥斯卡影后位置的《朗读者》,或者是将妮可·基德曼送上奥斯卡影后位置的《时时刻刻》,或者就是讲述了矿工儿子比利·艾略特追求芭蕾和成长之路的《跳出我的天地》。部部皆精品。  6月中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