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果的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每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提问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思考,优化课堂提问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效果 优化方法
  课堂提问是每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问是为了提醒学生注意,提醒学生思考。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生有了疑问,才有了进步的基础。思考源于问题,有问题才有思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提问,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业进步。而教师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就要研究优化课堂提问效果的方法和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提问效果,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就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谈谈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问效果的方法。
  一、采用科学的提问方法,优化课堂提问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应注重提出问题的类型,又应注重提出问题的方法,二者对于课堂提问效果的优化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提出数学问题。
  (一)向全体学生提问。
  向全体学生提问也就是向全班所有学生提问,每个学生都有回答的权利,而学生是否作答完全由其自己决定。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问题,应选择那些比较简单而又能进一步带动学生思考的问题。此时,学生多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并积极地说出他们的答案,想吸引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教师既要对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表示赞赏,又要鼓励那些未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说出他们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知道答案而不愿在大家面前回答,还是确实不知道答案。对于回答该问题确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一步一步引导,把每个知识细节掰开揉碎讲透,使学生真正消化吸收。这个过程对于那些能够正确回答该问题的学生,也是一个知识巩固的过程,有时还能促使他们发现新的问题,并尝试运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向个别学生提问。
  如果说向全体学生提问可以给个别偷懒学生以可乘之机的话,那么个别提问无疑是有效教学的良好途径。教师可以先叫起某个学生,然后向他提出问题。这样就提醒该学生,有个问题正等着他回答,迫使他高度集中精力,听问题,并积极思考。教师也可以先提问题,给学生留出一两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随机叫学生回答。因为叫起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性都很大,所以学生丝毫不敢懈怠,会一直跟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前进。教师用这种方法无疑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优化课堂提问效果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生有了疑问,才有了进步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敢问、会问,这样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回答中会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可以说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喜闻乐见的。
  (一)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要提问。
  1.利用问题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讲解某些重要的问题时,可以相应介绍一些该问题的相关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善于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相关知识,并注意介绍的方式方法,该简的简,对学生明显感兴趣的就介绍得具体点,总之,一切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主。
  2.巧设问题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们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当某部电视剧情节正在急速发展,我们的思绪随之飞扬时,却戛然而止,画面上出现“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可想而知我们会是多么迫切地想知道后面是什么结果。这样的心理在教学活动中同样存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巧设问题悬念,使学生在迫切想要解决某问题时,却感到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识无法解决,使他们的认知失衡,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3.适时引导,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未知的知识,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对该问题的思考、提出、解决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并积极思考、提出、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学生提问的过程,同时也是思考的过程,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必然要思考,从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有提问的需求和欲望。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提问。
  1.教师要摒弃权威观,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本”,走下高高的讲台,甚至蹲下与学生对话,与他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取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这样学生有问题就敢于提出。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自己的问题,即使开始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思考价值不是很大,甚至是没有思考价值,也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另一方面,对于平时胆小不敢提问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创造提问的机会,一旦他们开口提问了,就要及时强化他们的这种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提问的勇气和信心。
  2.教师要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出疑问。
  (三)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明白怎样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不是学生不想问,也不是学生不敢问,而是不知道怎么问,“问题在心口难开”的情况大量存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明白怎么问,即会问。
  提出问题的基础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分清主次,突出重难点,不仅要自己要知道每一单元、每一小节的重难点,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思考,从而为提出问题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结合生活中遇到的情况进行思考,这样当学生遇到疑惑时,就会顺理成章地提出问题了。
  参考文献:
  [1]Thomas S.C.Farrell,著.余艳,译.反思课堂交流,亚洲案例.
  [2]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材.
  [3]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
  [4]David G.Armstrong,著,陈晓端,主译.当代课程论.
  [5]钟启泉,主编.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课程论.
  [6]全国十二所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原理.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在学习过程方面的系统性与渐进性;其次是在学习方式方面的探索性与接受性;最后是在学习内容上具有形象性与抽象性。这些
“叮零零——”下课了,乐乐一脸委屈地走到王老师的面前:“老师,我的作文写这么长,可只得了80分,为什么呀?”这次作文测试要求同学们选择一位让自己感动的人,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习作。王老师拿起乐乐的作文,乐乐描述的是学校门前的保安伯伯,整整两面纸,篇幅的确不少。“别急,乐乐,让老师和你共同找找原因吧!你先看看这几篇文章。”王老师拿出几篇作文递给了乐乐。  半晌,乐乐抬起了头,“说说你的感觉吧。”王老师对
1.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construction1.1 Current problems in village construction Countryside, in contrast to city, is a general concept of social region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