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中快乐成长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在教学时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参加多种形式实践活动,丰富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成长起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字】多种形式 丰富内容 参与社会 培养能力
  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进入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
  一、多种形式参加实践活动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一是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跃跃欲试”,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好奇而更加丰富多彩。二是注重范例。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顺其自然。采用典型引路给大家以启示是一个成功的举措。我校的《节约水资源》这一案例可以说为全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而激起了实践研究的热潮。三是深入研究。如根据大专题设立若干小专题以利于深入研究,又如由此专题引出彼专题继续研究等。由大及小也好,由此及彼也好,只要有利于學生发展,完全可不拘泥于计划。四是有机整合。实践活动涵盖面广,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
  二、丰富实践活动内容
  如何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为了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开展活动时还可以邀请部分学生家长中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到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三、让学生成长起来
  “让温室里的花经得起风霜”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逼”着孩子“走出温室”吧,即使“走出温室”需要勇气和执着,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1、引领学生参与社会,体验他人。
  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太差,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温室里的花经不起风霜。作为教师,我们更是深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一次次去体验成功、体验失败、体验磨练、体验吃苦,才能激发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锤炼他们的意志。其实相对于校园里单一的学习活动,他们也渴望真正走到社会中去,在大千世界里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份更为真实的感受,面对着孩子的热情,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常言道:学以致用。面对老师的谆谆教导,家长的苦口婆心,很多学生是在被动的接受新知识,不难发现,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对学习的本身已经不感兴趣。要让学生主动的学,首先要让他们的深刻体会知识的重要性。多为学生提供了运用知识,展示才能的机会。
  总之,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在两年多来的课程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的无穷魅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学生在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其他文献
一、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与智慧的学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认识各不相同。针对藏区高年级的汉语文学习,孩子们的思考领悟能力已上升至一定水平,作为藏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的引导他们走向更辽阔的语文田野,提高农牧区小学汉语文素养,将这种素养用于提高汉语文成绩,也使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二、对于农牧区汉语文素养包括八个因素:汉语文知识、汉语文能力、汉语言态度、汉语
【摘 要】数学课堂语言虽不像文学作品华丽。但她有自己的术语和自己的特点。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态度,数学中的语言要精准;数学语言要源于生活;数学语言要体现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数学语言依然可以模仿。适当模仿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语言应多用短句,有利于归纳总结,方便记忆。  【关键词】数学语言 精准 源于生活 模仿 转化化归数学思想  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和一个人的思维是否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以及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对于培智孩子来说,要形成一套适合他们的教材,非常困难。学生千差万别,固定的教学内容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材的设计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学生参与的学习情景、问题情景、动作情景,这
在网络及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的今天,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为临床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我们将其应用于消化内科临床实习教学实践中,在实习前期进行微课学习,随后进行床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长,许多孩子都是隔代监护,这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盲点,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人口的素质,也将影响新农村的和谐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较差,情绪消极,孤僻任性,状况令人担忧。  1、隔代教育不能滿足“留守儿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