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分析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c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以湖南省为例,研究湖南省各个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以及他们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方法]从土地投入与产出的视角来对湖南省14个市区的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并借助于耦合协调模型进行空间差异性分析。[结果]湖南省整体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水平并不是很高,在所有的市中,只有省会长沙已经步入了初级协调发展的水平协调度最高,其余的大多市级都是处于濒临失调区间,部分市级处于轻度失调区间;通过空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析,得出湖南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存在着正的空间自相关关系,但是这种正的空间自相关并不是非常显著,没有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聚集状态。[结论]湖南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主要是受到区位条件、城市发展战略等相关性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空间分析;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3-0039-05
  Abstract [Objective] Taking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land use in each city of Hunan Province and the spatial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ere studied.[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 input and output,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land use in 14 urban areas of Hunan Province were studied,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c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the coupled coordination model.[Result] The economic benefit level of overall land use in Hunan Province was not very high. Among all the cities, only the provincial capital Changsha had entered the level of primar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ith the highest level of coordination. Most of the other municipalities were in the middle of the imbalance zone. Some municipalities were in a mildly disordered range.Through the spatial analysis of spatial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re was a positiv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in the land use economic benefits of Hunan Province, but this positiv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was not very significant and did not show a certain spatial aggregation state.[Conclusion]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economic benefits of land use in Hunan Province is mainly affected by relevant factors such as location conditions and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Land use;Coupling coordination;Spatial analysis;Hunan Province
  土地利用的經济效益评价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利用总效益的最重要的因素[1]。对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评价一般都是通过对土地的投入量与土地的产出的有效产品和服务进行对比,以此得出该地区的土地投入与产出是否处于均衡的状态[2]。对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研究,国内学者大多都是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来计算出某个小尺度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总分,以此来评价该期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高低[1],并没有对投入与产出效益进行对比,同时也没有对各个地区之间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空间上的自相关分析,也就没法反映各地区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水平是否表现出空间的集聚,不利于政策的制定。因此,笔者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区域,从投入与产出的视角来构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2-3],通过熵值法计算出土地的投入与产出效益,以耦合协调度模型来评定各市(州)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而分析其空间分异规律,以期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湖南省地处我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南部,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湖南土地面积21.18万km.2,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2%,在各省市区面积中居第10位。下辖13个市、1个自治州,2016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31 244.7亿元,比2015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 578.4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3 181.0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4 485.3亿元,增长10.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 931元,增长7.3%,在中部地区的经济总量位居第二,仅次于武汉。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该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是以湖南省2016年《湖南省统计年鉴》和2016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为主要的数据来源。为了消除数据应用的量纲影响,在此采取的数据处理方法为极值法,公式如下:
  1.3 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1.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该研究以土地的投入与产出为支点,对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本着对指标获取的科学性、可比性、层次性以及可获取性等基本原则[4-6],以湖南省各市(州)的土地利用实际情况为准,对土地投入与产出各选取5个指标以此来构建湖南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体系。构建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根據表3得知,湖南省整体的土地投入与土地产出的耦合协调度的平均值为0.437 0,整体水平上处于一个濒临失调的发展水平,从统计的14个市(州)来看,协调度最高的是长沙市,其已经步入了初级协调发展的水平;其次是郴州市,也算是勉强进入协调发展的行列之中;娄底、湘潭、常德、岳阳、邵阳、永州、株洲7个市处于过渡类区间;怀化、湘西、益阳、衡阳、张家界5个市已经处于一个轻度失调的区间。从总体上来看,全省虽然总体效益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市与市之间的差距并不是有很明显的差距。通过湖南省的区域图(图1)可以得到,处在过渡类区间的7个城市大都是位于湖南省的东南方向;而处于失调区间的5个城市大都是位于湖南省的西北方向,这些地区更加地靠近内陆区域。从这方面可以说明湖南省东南方向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整体上比西北方向的高,越处于内陆地区,其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水平相对来说会偏低。
  2.2 土地经济效益的空间关联性分析
  利用ArcGIS软件进行的空间关联性分析,从而进一步分析土地经济效益的空间关联性。首先利用软件计算出全局空间自相关,得到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报表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土地投入与土地产出间耦合协调度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为0.103 642,根据Moran’s I指数检验的方法可知,0  利用ArcGIS软件继续计算出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得到图形如图3所示,并通过叠加湖南省行政区域图,得到图4。
  从图3~4可以看出,局部Moran’s I指数为正且Z值为正的城市主要包括长沙市、岳阳市、娄底市、株洲市、湘潭市、常德市、湘西州,这7个地级市空间自相关为正,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正是由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实施,带来了周边城市一体化的发展,但是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也并没有表现出一定的高高聚集或者低低聚集的状态。因此从图2和图4总的分析来看,湖南省整体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并没有呈现出整体的空间聚集现象,只是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自相关。
  通过计算湖南省西北城市群的变异系数V1为0.154 3,东南城市群的变异系数V2为0.201 6,表明湖南省东南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异质性大于其西北城市群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异质性。造成这种差距可能就是因为靠近湖南省西北方向更处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导致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并不是非常明显;而湖南省的东南城市群与江西、广东地区隔界,经济更加容易受到周边一些强省的经济辐射,以及加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建设,增大了土地的产出增加,提升了其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3 结论与建议
  (1)湖南省整体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并不是很高,平均的水平处于一种濒临失调的发展水平,对于省会长沙应该加强土地投入这方面的效益;而对于娄底、湘潭等7个处于濒临失调区间的应该也需要大力加强土地的投入效益;怀化、湘西州等处于轻度失调衰退区间的城市,应该需要保持投入与产出的同步性。
  (2)湖南省14个市的土地投入与土地产出间的耦合协调度是存在着正向的空间关系,但是这种正向的空间关系是不太显著的,没有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整体上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发展状态,没有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
  (3)湖南省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差异性,如东南城市群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异质性大于其西北城市群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异质性,这种差异性可能主要是受到区间位置的影响以及城市发展定位战略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建议应加强对西北地区的发展战略定位的研究,增强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 杨丽霞,夏浩,苑韶峰.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11):83-88.
  [2] 黄贤金,陈志刚,於冉,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土地出让制度的绩效分析及对策建议[J].现代城市研究,2013(9):15-21,26.
  [3] 张燕鸿.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1.
  [4] 钱忠好,牟燕.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制度变迁及其特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34(5):20-26,110.
  [5] 张琦,王昊.中国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的困惑[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4):53-58,115.
  [6] 袁兆春.中国近代研究中国土地问题的开端:《中国土地制度的研究》述评[J].榆林学院学报,2005,15(1):43-45.
  [7] 吴嘉惠,吴克宁,李晨曦,等.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差异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6):38-44.
  [8] 刘小波,王胜蓝,周宝同.重庆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1(4):62-66.
其他文献
摘要 鼓槌石斛是传统的名贵药用植物,近年来对该植物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系统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鼓槌石斛种质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菌根真菌及基因多态性和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为鼓槌石斛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鼓槌石斛;种质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菌根真菌;指纹图谱;基因多态性  中图分类号 S5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3
期刊
摘要 西丰县是中国鹿乡,享有“中国鹿产业第一县”美誉,也是世界鹿产品加工经销贸易中心,2012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近年来西丰县鹿产业发展迅速,但在产业融合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已成为制约西丰县鹿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促进西丰县鹿产业的持续发展,在分析总结鹿产业的现状基础上,针对当前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西丰县鹿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及新平台的发展对策,推动落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豫谷18干物质积累及籽粒特征。[方法]以冀谷19为对照,研究了优质、高产、广适、多抗的谷子品种豫谷18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籽粒特征。[结果]虽然豫谷18干物质积累总量与冀谷19差异不大,但其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转运效率要高于冀谷19;豫谷18不同部位单码籽粒个数和结实率均高于冀谷19。[结论]该研究为豫谷18高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豫谷18;干物质积累;籽粒特征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台湾果桑”不同年龄枝条对扦插成活率及生长影响。[方法]采用“台湾果桑”一年生和二年生枝条作插穗,用生根壮苗剂处理后在大田进行扦插,观察测量扦插成活率、苗高和地径生长量,用隶属函数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扦插后二年生枝条的扦插成活率、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明显高于一年生枝条扦插。[结论]在生产中可推广应用二年生枝条进行大田扦插,为果桑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苗木。  关键词 台湾果桑;枝条
期刊
摘要 [目的]不同基质覆盖料对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质覆盖料对金线莲株移栽成活率、株高、茎粗、叶片数、基质保水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栽培基质覆盖料对金线莲成活率、保水量及长势都有影响。台湾金线莲对环境的适应度要强于福建金线莲;覆盖砂石处理的金线莲长势和保水量较好,但叶片数与其他处理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工栽培台湾金线莲成活率较高、品
期刊
摘要 [目的]以多成分含量為指标,掌握半枝莲不同采收期质量变化规律,确定半枝莲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半枝莲中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等多成分的含量,并以水溶性、醇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结果]不同采收期总黄酮、野黄芩苷的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7月、9月、5月,不同生长期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开花期、开花前、果实期。其他
期刊
摘要 [目的]开展陇南市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方法]以武薯3号为对照,选用Ln1201、2353、01-9-15-1、系143-白、87、混20、混7、20共8个品种进行试验;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筛选出综合表现好的品系。[结果]品系01-9-15-1综合表现好,建议2018年参加甘肃省联合区试及陇南市开展多点试验。品系143-白、混20、87、2353、20、Ln1201、混7需继续试验。[结论]该
期刊
摘要 {目的]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氨氮或总氮的菌株。{方法]以北京市南宫堆肥厂的垃圾渗滤液为材料,并从中筛选出一株具有高效降解氨氮能力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rDNA分子鉴定等方法对其进行种属的鉴定,且对该菌株降解氨氮最适条件进行研究。{结果]通过鉴定发现该菌株属于弗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freundii),命名为弗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freundii)H
期刊
摘要 [目的]综合评价不同油葵品种苗期耐盐性。[方法]利用0.6%盐碱原土对11个油葵品种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通过主成分及指标相关分析,选取叶面积、株高、地上部干重、出苗率、出苗指数等5个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性评价。[结果]苗期耐盐性由强到弱顺序依次为凯福瑞T562、滨葵1号、美大头S567、USA-S668、NWS4564、同庆1号、法兰西529、矮大头9650、S101、凯福瑞S606
期刊
摘要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大转变,产业扶贫是新世纪扶贫开发的主要途径,正确选择产业扶贫模式关系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成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从他的经济社会条件和扶贫开发经验而言,无疑选择集体经济产业扶贫模式。集体经济产业扶贫模式的创新,确定组织形态的基础上,选择模式运作的重点项目,设计长效运行机制,确保贫困农牧户在集体经济组织的地位和利益,以此保障精准扶贫效果和精准脱贫成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