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斯涅耳定律对光线在海平面上传播距离的研究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斯涅尔定律的基本特性
  斯涅尔定律Snell’s Law(光的折射定律):光入射到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图1).其中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位于同一个平面上,[TP12CW74.TIF,Y#]并且与界面法线的夹角满足如下关系:
  [JZ]n1sinθ1=n2sinθ2,
  其中,n1和n2分别是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入射光(或折射光)与界面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和折射角。
  2光线在海平面上传播时的路径分析
  [TP12CW75.TIF,Y#]
  媒质折射率连续变化的问题,可以将其在连续变化的方向(y轴方向)分成任意小薄层来分析.如图2所示,对于这任意小薄层,可以认为折射率是一个定值,对这些薄层多次运用折射定律,然后再由入射光线方向的夹角以及三角函数式求出光线所走的轨迹方程。
  2.1光线在海平面上传播时的路径定性分析
  如图2所示,在y轴方向,把海面上大气分成任意小薄层,由光的折射定律
  [JZ]n0sinθ0=n1sinθ1=n2sinθ2=…=nysinθy,
  可以得出[JZ]n0sinθ0=nysinθy,
  另外,大气折射率ny与海平面上空高度y的关系为
  [JZ]n2y=n20 n2pe-ay,
  其中[JZ]n0=1.000233,np=0.45836,α=2.303/m。
  结合上述条件可以列出四个式子:
  n(y)sinθy=n(0)sinθ0(1)
  [JZ](其中θy=90°)
  cotθ0=[SX(]dy[]dx[SX)](2)
  sinθ0=[KF(][SX(]1[]1 cotθ20[SX)][KF)](3)
  n2(y)=n20 n2pe-αy(4)
  式中,n0为海平面处的大气的折射率,ny为距海平面y处的大气的折射率,其中θ为光线与y轴的夹角。
  2.2光线在海平面上传播时的路径定量分析
  光线在海平面上传播时路径发生了偏转,如果能够精确到处在某一高度时能够看到的相应最远距离,将对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接下来,采用简单的数学微积分和编写相关代码进行处理。
  (1)在用MATLAB求数解前先对x和y做一下换元处理
  令u=1000y,t=1000x,
  u(t)=1000y(x)=1000y(t/1000)
  →u′(t)=y′(x)
  [HJ1.45mm]
  -ay=-au/1000
  (2)建立一个函数M文件
  %yw.m
  functiondy=dw(x,y)
  n0=1.000233;np=0.45836;α=2.303/1000;
  dy=sprt((n20 n2p)/(n20 n20*exp(-α*y))-1);
  (3)在MATLAB工作页面编写代码进行求解
  ts=0∶1∶200;u0=0.001;[t,u]=ode45(@yw,ts,u0);
  [t,u]
  plot(t,u)
  xlabel(′t/km′);
  ylabel(′u/km′);
  这里取n0初始值不为零,否则的话方程的解y恒为0,这个解就没有意义,所以用了一个比较小的数值来代替.通过上述求解就可以得到所处海拔高度u(km)与看望最远距离t(km)的关系图(如图3)及相应坐标值。
  [TP12CW76.TIF,BP#]
  3理论应用价值及其创新点
  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验证在厦门能否看到台湾的传言:厦门的平均海拔是63.2米,台湾沿海的平均海拔是9.0米(摘自中国地理网),这样可知两地之间的海拔差是54.2米,再加上观测者的身高1.7米,这样在厦门的高度差为55.9米,代入上述公式得出在厦门,人最远可以目视20公里左右的地方,而台湾本岛距离厦门150公里左右,因此没办法看到台湾本岛,但金门岛距离厦门仅15公里,所以可以看得到;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于在海上建观测站、哨所,可以根据观测的范围确定最优高度(既可以达到观测效果,又可以节省资源)。
  最后,用于海上的标志物的定高,能够使海员在有效的距离观测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建设。
  由于折射率随着海拔高度不同而不一样,本文的创新之处是采取微元法将大气层分成很多个薄层累次利用光的折射定律进行研究,通过相关运算和编写代码画出光的传播路径,并且能够精确到处于某一高度时能够看到的最远距离。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能量会逐渐衰减,光强透过率满足如下关系:T=exp(-βL),其中β为大气衰减系数,L为穿过大气的厚度.β会因天气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时会有所偏差(β=km δm ka δa,其中km为分子的吸收系数,δm为分子的散射系数,ka气溶胶的吸收系数,δa气溶胶的散射系数).
其他文献
1借助物理现象,激发学生思维  初中生年龄都不大,思维状态积极与否,取决于直接兴趣和直接动机.在教学中除了借助于实验手段,笔者还往往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选取一些实例和实物,加以演示和提问,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大气的压强》一节时,笔者首先出示一只装满水的玻璃杯,然后在杯口上盖上一个硬纸板,用手按住,将其倒过来,让学生观察.问:老师放开按纸片的手后,纸片和水会不会脱落?学生看了很有兴趣,并且议论纷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在加强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科学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之中,用物理学的科学方法和精神对待周围的事物.科学方法既是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转换法是科学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物理学中的转换法就是把某些难以测量或难以测准的物理量转换成能测量、测得准的物理量,或把某些看不见、摸不着不易显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有的放矢,针对性强,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如果教师的预设不在学生的起点上,致使出现一些过易或过难的问题及设计,过易,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过难,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动力,
高中物理课中讲述肥皂膜、牛顿环、增透膜、增反膜等薄膜干涉问题时,经常遇到是否要考虑半波损失的问题.顾及到中学生难以理解,中学教材回避了半波损失问题.不少老师讲到这里时,往往对在什么情况下有半波损失,以及如何做到既不出现知识性错误,又不至于让学生越听越糊涂,感觉难以把握.[JP3]笔者拟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在处理这一问题的粗浅做法.  按照波动光学的理论,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若正入射(
中考是考察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为了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严谨性和科学性,中考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解题能力中,还要充分展现中考在初中教育中的引领价值,引领平时的教与学,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估测能力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已经建构的生活经验、物理素养进行的一种判断、估算形式的综合应用技巧.学生在估测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在体验中形成的,学生对问题做出的判断,是基于自身经验出发,对问题的一种反应.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来代替学生体验,希望学生能够按规矩办事,结果使学生经常犯错.看下面这道问题:  问题1 (2013年浙江)秋日,树叶纷纷落下枝头,其中有[JP3]一片梧桐叶从高为5 m的枝头自静止落至地面,所用时间可能是  A.0.1 s B.0.5 s C.1 s
在生活中学习初中物理知识,在物理问题中探索物理奥秘,并将所学知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这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学习和成长.对于我们的生活与生产来说,电流的用处十分广泛.如果产生磁场之后,我们借助这个磁场又能够做很多事情.所以,当电生磁之后,学生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TP12CW49.TIF,YX#]  1电磁炮  例1(2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rn现如今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兴趣低下.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的不
物理大厦由概念建成,物理概念是物理思维的基础,是物理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实践经验表明学生如果物理概念没有建立好,根本无法掌握好物理规律,物理成绩自然无从说起,那么,如何组织物理概念教学呢?笔者认为“生活化”是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上好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个环节  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一节好的概念教学课应该包含如下几个环节: